赵襄子上厕所时忽觉心里惶恐不安,便命人四...

赵襄子上厕所时忽觉心里惶恐不安,便命人四处搜查,居然搜出一个潜藏着的刺客。正当卫士要处死这杀手时,赵襄子阻止道:“且慢!壮士,请问你是何人,为何要刺杀寡人呢?”

刺客被卫士紧紧地扭住,满脸义愤地说:“我乃是智伯家臣豫让。你把我家主公杀死以后,将他的头盖骨做成酒杯,又把智氏全族杀得一个不剩。我受主公大恩,拼死也要为他报仇!”

卫士呵斥道:“好你个豫让,死到临头还敢叫嚣!”说着要将他杀死。

赵襄子说:“智伯没有后人,他为智伯报仇捞不到任何好处。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真是个义士啊!放了他吧,寡人以后躲着他也就是了。”

卫士虽不情愿,但主公发了话,也只得放人。

这里需要交代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春秋末期的晋国,不再是晋文公重耳称霸诸侯的辉煌期,政权已经落入了智氏、赵氏、韩氏、魏氏手中。智氏的族长智伯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仗着自己实力最强,把韩、赵、魏三家都得罪光了,结果三家联手反把他消灭了。赵氏的赵襄子为绝后患,将智氏一族统统杀死,又将智伯的头盖骨做成酒杯,以解心头之恨。至此,晋国名存实亡,实际上被分为韩、赵、魏三国,此即“三家分晋”。

智伯全族虽被杀绝,但家臣中有一位义士,名叫豫让。他逃到山中,想起故主对自己的恩遇,不禁悲从中来,说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

于是豫让将自己乔装成做粗活的奴仆,混进赵襄子宫中粉刷厕所。他在身上藏了一把匕首,准备在赵襄子如厕之时将其一击毙命。不料赵襄子好似有心灵感应,竟将他发现了。

第一次刺杀失败后,豫让并未放弃。他用漆涂满全身,弄得浑身上下都发炎长满了癞疮。接着又忍受极大的痛苦,吞下火炭,把嗓子也弄嘶哑了。然后他跑到街上行乞,连他老婆也认不出他来。

不久,赵襄子乘马外出。豫让得了消息,预先埋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洞底下,守株待兔。谁料赵襄子的马惊了,豫让再次被发现,卫士们一拥而上将他擒获。

此时已经没人认得出他是谁了,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行刺?”

“我乃智伯之家臣豫让,来为故主报仇!”

赵襄子走上前去,说道:“好啊豫让,又是你!你在做智伯的家臣之前,不是先后做过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吗?范氏、中行氏可都是被智伯杀死的,怎么没见你替他两个报仇,去刺杀智伯啊?偏偏与寡人过不去,是何道理?”

豫让有些轻蔑地笑了笑,满是疤痕的笑脸显得很狰狞:“哼,我做范氏、中行氏的家臣时,他们以常人之礼待我,所以我也以常人报之。而智伯则以国士之礼待我,所以我也要以国士报之!”

赵襄子听后十分感动,甚至流下了眼泪:“豫先生,您第一次行刺时为智伯做的已经够多了,您的忠义之名已经成就了。而寡人赦免了你,也可谓仁至义尽了!这次寡人真的不能再赦免你了,豫先生,你好自为之吧。”

豫让也百感交集地说:“上次您赦免了我,天下人莫不赞美您的贤明。此番我自知必死,可尚有一个请求,望您可以满足我。请您把衣服脱下来让我刺几剑,借以略表我为主公报仇的心意。如此我就死而无憾了!”

赵襄子深为感动,命人将自己的衣服拿过去,递给他一把剑。

豫让接过剑,跳将起来朝着衣服狠狠地刺了三下,说道:“这样我到了九泉之下也不愧对主公了!”言罢挥剑自刎。

豫让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很多人将他奉为忠贞侠义的典范,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名言,更是成为后世无数义士的座右铭。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刺杀任务,两次以身犯险,还忍受极大的肉体折磨,这种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不过,也有人认为豫让压根算不上国士。因为他在智伯活着时没能为他出谋划策,没能阻止他的不智之举,更没能挽救智氏的灭亡。反而在智伯死后选择为他复仇,是作秀,是钓名沽誉。

我本人更倾向于前一种观点,豫让本身可能并非善谋之士,以他一人之力也无法阻挡智氏覆灭、三家分晋的大势。况且谁会两次冒生命危险来作秀呢?我们不应对豫让责备求全,非让他既有勇又有谋,像个无所不能的盖世英雄。

那么,你觉得豫让是无双国士,还是浪得虚名呢?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司马光《资治通鉴》、方孝孺《豫让论》)

#历史# #历史冷知识# #历史上的趣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