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东风东路十座有故事的老建筑
金玉令已发原创文96篇
一条老路,一段历史,
昆明的东风东路有故事,有韵味,
历史厚重,繁华依旧。
东风东路,西起护国路,东至昆河铁路,
全长2.47公里。
是横贯市区、东西走向的重要街道之一。
20世纪50年代,全路多是农田;
1960 年,以“东风压倒西风”之意,
修筑此路,定名“东风路”;
1980年,
因在市区东面,改名“东风东路”。
岁月洗礼,时光冲刷,
它身旁的10座老建筑让人痴恋,
它们的故事散发魅力,让人着迷……
----詹霖
东风东路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远眺东风东路
80年代东风东路
20世纪90年代,俯瞰东风东路
今天的东风东路(2019年9月摄 李晓松)
下面就让令小编带你领略
东风东路上那十座有故事的老建筑
20世纪80年代,南太桥海鸥凤舞
今日南太桥
云南震庄迎宾馆
1914年4月,德国选址此地,盖房建楼,设立德国驻滇领事馆。1919年,中德断交,驻滇领事魏斯撤走,领馆关闭。
1936年,云南省主席龙云相中此地,作为自己的公馆。1941年,“华盖设计事务所”完成主体建筑设计;1942年,动工且历时3年,建盖竣工。以《周易》中“震卦”定名,象云:“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特殊历史背景赋予震庄深厚的底蕴,馆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外部金瓦红墙,庄重而典雅;院内仅一墙之隔,外面喧嚷之声已消失不见,昆明市中心绝无仅有。建国以来,是云南省重要政务接待场所,接待过无数国内外的各级政要,是昆明历史最长、接待规格最高的国宾馆。
1981年12月31日,正式定名“云南震庄迎宾馆”。
震庄宾馆乾楼
震庄宾馆(2019年9月摄 李晓松)
北京路上的震庄宾馆大门
震庄宾馆内景
震庄围墙外的盘龙江
东风广场
1969年,拆除老文化宫后,空出的场地改建为“红太阳广场”,1976年,改名东风广场,透出浓重时代特征。
昆明人都爱去的广场 东风广场始建于1969年,位于北京路和东风东路交汇处,原名“红太阳广场”,是昆明人聚集、文化、娱乐的中心。1976年改名东风广场,广场也成为昆明市重大集会的场所。
娱乐活动不发达的年代,广场也是市民休闲之地,跳交谊舞,打太极拳,舞枪弄棒,老人下棋吹牛,甚至没事儿就来遛达,纯粹凑个热闹,甚至年轻人谈恋爱约会,都会来这里。
昆明老百姓日常休闲聚会---东风广场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
1952年,市工人文化宫始建成;1969年,被拆除;1985年重建,占地面积减少了,但高达70米,共18层,实际面积大大增加,是当时昆明的标志性建筑,号称“云南第一高楼”,引得市民蜂拥而至,登高远望,兴趣盎然。
2013年9月7日7时,原工人文化宫大楼正式爆破,在浓浓烟尘中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人民东路198号的新文化宫,成为市民娱乐、学习、新潮、时尚的人气地标。原来文化宫旧址上,将耸立起昆明的新地标“春之眼”。
20世纪50年代,工人文化宫
20世纪50年代,工人文化宫内的东风剧场
20世纪50年代,工人文化宫内的东风剧场
80年代的工人文化宫
20世纪80年代,工人文化宫
即将拆除的工人文化宫
昆明邮电大楼
20世纪50年代,昆明建成了10大标志性建筑,邮电大楼是其中之一,位于北京路与东风东路交叉口。
1957年,开工建设,为钢混砖墙、筒子楼结构,内设走廊。外墙用当年不多见的混合砂浆粉刷,局部用水刷。如今看上去有些复古的设计,当时可是先进技术。
它是全省通信枢纽中心,担负着邮政电信业务,是全省通信枢纽中心。邮政与电信业务分家后,它的业务为电报、电话、传真、电视台信号,也对企业客户提供电话电报等业务,标牌也随之改为电报电话。是不折不扣的信息传递和接收的“大脑中枢”。在为数不多没被拆的老建筑,邮电大楼依然屹立。
20世纪50年代,从老工人文化宫远眺邮电大楼
20世纪80年代,邮电大楼
今日邮电大楼
今日邮电大楼 (2019年9月李晓松摄)
今日邮电大楼夜景(2019年9月 诚 摄)
原昆明市人民政府
1950年,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在青灰色小楼中办公;1953年,市政府建行政办公楼。20世纪90年代中期,老楼原址上建起了20层高的大楼,东风东路28号的这幢建筑被市民称作“昆明1号楼”。
2011年12月25日,市政府搬迁一年之后,使用16年的政府大楼被爆破拆除,其位置正处于昆明CBD核心圈内。香港恒隆地产竞得原大楼所在的84亩土地,单价4163万元/亩,创昆明土地交易历史单价、总价新高。
20世纪50年代,昆明市人民政府
20世纪50年代市政府大楼外景
20世纪80年代,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即将拆除前的市政府办公大楼(2011年12月25日)
2019年8月23日恒隆广场落成开业,
成为目前昆明最高地标349米
昆明中医院
1956年,昆明市中医院创建,位于东风东路23号。医院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服务宗旨,以弘扬中医传统特色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历来重视中医药继承工作,对有中医药进行具有责任感的传承的中医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名家荟萃。经过60余年的艰苦奋斗,成为技术力量雄厚、人才荟萃、科室齐全、设备精良、特色显著、管理先进的集医、教、研、防、康复、社区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昆明地区“十佳”医院等。
90年代的昆明市中医院外景
今日昆明市中医院(2019年9月李小松摄)
云南省体育馆(云南省拓东体育中心)
1958年,建造云南省体育馆(云南省拓东体育中心),位于昆明市东风东路99号,占地总面积169.55亩。是昆明市重要的政治、文化、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历经多次改造,现主体建筑有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及场馆配套附属设施;所有场馆全年对健身群众开放,体育场对健身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全民健身做出了贡献。
20世纪50年代,拓东体育馆
云南省拓东体育馆
09 昆明饭店
昆明饭店
1956年,昆明饭店南楼建成,位于东风东路52号,是座具有历史意义的苏式建筑;1999年,重新装修。
2006年,被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保护建筑。
20世纪80年代,建盖了北楼(不属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范围),是云南首个挂牌的四星级酒店。
昆明人记忆中,昆明饭店的黄油蛋糕、各种西式点心、过桥米线等美食,都是不忍舍弃的“滋味”,如今依然保留。这座老牌酒店已有63年历史,因设施设备落后已不能满足大众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提升改造迫在眉睫。
20世纪50年代,昆明饭店老照片
20世纪50年代,昆明饭店老照片
今日昆明饭店南楼(2019年9月李晓松摄)
昆明饭店北楼
华侨补校
20世纪50年代,国运蒸蒸日上,社会风尚良好,吸引了海外华侨青年回国升造,为立志祖国建设出力。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适应新形势,云南兴建了“昆明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校址在今天东华街道所辖的董家湾。校长马敬贤,副校长蔡雪松和谢应瑞。昆明人简称“华侨补校”或“补校”。
当时我国面临天灾人祸,人民政府仍然缩衣节食,教学大楼气派,正面6层,两边各有4层的教学大楼,甚至比市内的好多中学还宏伟高大,屹立在东风东路东段,傲然俯视周围低矮的田野房舍。“补校”是归国侨生过渡到国内各级正规学校的桥梁,是国内华侨教育的重要基地。特殊历史时期,它为解决归国侨生的学业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鸟瞰华侨补校
每个人记忆中,都有一条老街。
韵味十足的东风东路,仿佛是条时空隧道,带有深刻时代印痕。
昆明人在续写历史,时光虽在流逝,
这条有故事的街道,
芳华依旧,东风依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