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彭城戏马台怀古 || 百荷踪影

彭城戏马台怀古 
文//百荷踪影
说起彭城戏马台,肯定绕不开西楚王项羽。项羽的人生可谓悲壮的英雄。英雄是指他在公元前那场倒秦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功成名就(自立西楚王)之后建都彭城笼山络谷营台,以观将士戏马;说他悲壮,即指其在倒秦之后的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最终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说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同时也描绘了项羽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之勇。他的几十万大军却兵败几万队伍的刘邦,那种无颜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的悲壮,不但赢得了司马迁在《项羽本纪》这一鸿篇巨制之中由衷的惋惜和同情;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具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亦作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在那场江山霸业的战争中虽然败给了刘邦,成就了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雄心,而他自己却成为典型的千古悲剧人物。曾经的西楚霸王,曾经的彭城之都,以及那荣光一时的戏马台,都成为后人的怀古之幽情。鸿门宴上范增气炸了肝的场景,虞姬自刎身亡生死离别的悲情,无不给予人们深沉的思考和由衷的叹息。游览彭城戏马台,“西楚春秋 ”壁画,再现了项羽英勇悲壮的一生, 那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垓下悲歌音犹在耳,美人虞姬和歌舞剑的身姿飒爽婀娜,那歌罢自刎的身影栩栩曼妙,最终倒下的姿态似乎就在眼前,震撼了我为之慨叹的心魂。
项羽以八千江东子弟兵起家,成为秦末最具实力的武装,可他军事上的才华无法掩盖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他的失败又岂是一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可以注解。那场鸿门宴气炸了范增,刘邦的谋略和气度,冷静和沉着,面子上的瞒哄,儿女亲家的承诺,都使得项羽信以为真。刘邦能够以少胜多,最终把项羽追到垓下,垓下悲歌成为英雄的千古恨。项羽是那个时代曾经的英雄,是一位坦荡荡的军事家,是一位重义气的男子汉。然而,有史以来,哪一个朝代的帝王不为江山社稷呕心谋划,在战略上克敌,刘邦的帝王志向怎能容忍项羽这样大功盖世的王。因此,项羽这个历史悲剧人物,他的风云阁、系马桩、西楚春秋,只能是停留在戏马台上的浮云烟雨。时间这座钟摆是那样的无情,它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同时,也毁灭了人类史上曾经的富强繁华和荣光。彭城历史上也曾屡遭水患兵灾之苦,天灾人祸导致历史建筑大多倾圮,项羽一个曾经的霸王、一个唱尽了垓下悲歌的英雄所留下的戏马台,自然是禁不起历史的风雨雷电的侵袭,到了近代,宽阔的台面颓然成一地狼藉。然而,彭城今犹在,且得以不断发展富强;戏马台遗韵尚存,且古台逢春。
戏马台位于徐州城南,它见证了那个时代,那个气盖世的英雄。当年西楚王项羽定都彭城,在城南山上构筑高台,观赏士卒操练、赛马,后人称为“戏马台”。戏马台以风云阁为中轴线、分东西两院。东院“楚室生春”,立身高2.9米,威风凛凛的项羽石刻像;西院“秋风戏马”,置巨鼎一尊,鼎腹铸“霸业雄风”四字,寓意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英雄气概。追胜轩外的天然大石,其形巧妙天成,酷似将军仰天长啸,又象一巨型骷髅,故被称为“啸天石”。啸天石,许是悲叹项羽英雄且悲壮的人生吧。北宋苏轼曾有一段关于戏马台战略地位的宏论:“城三面阻水,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独其南可通车马,而戏马台在焉,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垒木炮石凡战守之具,以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年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易取也。”可见作为军事家的项羽筑之于戏马台,并不只限在有闲取乐,更重要的是出于战略考虑。
项羽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力,但他毕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没有倒在秦兵斧钺之下,却碎身于同举义旗的汉军之手。项羽胜在军事,败在政治。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而对项羽,人们却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正是千古以来人们接踵凭吊戏马台、重建戏马台的重要原因吧。公元416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奏捷,班师路经彭城,恰逢重阳佳节,便在戏马台大宴群僚,以壮军威;公元450年,北魏拓跋焘举兵南下,曾立毡帐于戏马台上,运筹帷幄,虎视城中;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和诗人骚客纷至沓来,或登临高台扼腕痛惜,或触发思古之幽情,谢灵运、张籍、苏轼、陈师道、文天祥、萨都剌、袁枚、阎尔梅等,都曾在此留下传世之佳篇。
戏马古台历经沧桑至今古台再逢春,得益于1986年初,徐州市人民政府对戏马台的重建。重建后的古台结构严谨,布局匀称,错落有致,沉雄庄重。迈过百步青阶,穿过月亮门,戏马台的雄姿便尽收眼底:风云阁玉立中轴,占尽风流;霸业雄风鼎迎面而竖,摄人心魄;隔断墙上,“拔山盖世”四字赫然。东院内有一新塑的项羽石雕像,按剑怒眉,英气勃勃,两殿院塑有壁雕画,形象地反映了项羽叱咤风云的一生。风云阁左首有登高台,后有环形碑刻长廊,镶有古今书法家所咏戏马台的诗词。诗词碑刻长廊,在游人看来或许只是道承载着历史厚度的风景线。众多诗词中,记得有这样的句子:千古几兴亡,乾坤终不老,拔山盖世安在哉,台上浮云台下草(清人作)。三户亡秦识霸才,重寻胜迹翦蒿莱。彭城故国仍怀楚,万古英风戏马台(作者不详)。八千兵渡大江来,戏马高台亦壮哉。何事乌江骓不逝,高台翻使后人哀(明·薛瑄)。
那日,游览高台后的环形碑刻长廊,与中国作家吴宝民先生共同吟诵长廊众多诗词,唯独反复念诵“拔山盖世安在哉,台上浮云台下草。”是啊!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禁不住暗自思忖:如果世人对名利地位多一些淡漠,对众生多一些怜惜和珍重,也许自盘古以来,那些战死沙场的英灵,那些因人祸而屈死的冤魂,应该早已绝迹了吧!可是,可是,这世间战争依然爆发,争夺依然存在,尔虞我诈,甚嚣尘上,暗潮涌动。尽管我们身处和平盛世,祖国在繁荣昌盛的路上渐行渐远。但这世间还远没有达到清明盛世,我们依然在路上,我们的目标远大,征程艰难。珍重,惜福,唯有用爱心来看待世界和人类,人类才能得永远的福音。
百荷踪影2017.10.24 于悠悠居
关注 “百荷书房”,阅读全本小说和作者文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