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锥指编释我05

关于宗教与信仰

宗教与信仰曾经是一回事儿,后来分了家……

信仰是人类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领域,希望从神秘的未知领域里获得启示的自然活动。

宗教是人类中的一小撮人限制人类的好奇心,通过人为干预,主观且唯我地对未知领域进行定义。

信仰是用眼睛观察取风,用心体会识雅,用脑理解知变。主观但不唯我的观察自然现象,取象祠义,亲仁天地而附感知于外物……

宗教是主观唯我,打着致理、禁欲的旗号干着学不致理、人不禁欲的洗脑勾当……

被动、方便于统治,于牟利的是宗教,不是信仰。

因为信仰是自发的、主动的……

周易正义 05 观

观,上巽下坤。卦象其实就是祭祀活动。其理论基础是负阴抱阳。通过祭祀活动的人气及烟气与上天沟通,用“情”让上天的降下“启示”。

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邵雍

钱钟书在这里说的“神道设教”,就是利用人民的信仰建立宗教,通过宗教管理人民。封建社会对待神道的态度有三类,一类是官人,从帝王直至县衙,是统治者;一类是士人,或哲人,是知识分子;其余为老百姓,是被统治者。统治者知道神道是假的,他们用宗教作为统治工具;哲人也知道神道是假的,他们信教,或是帮助统治者愚弄百姓,或者是畏惧统治者而口是心非;唯有老百姓最可怜,被蒙在鼓里,信以为真。

最后钱钟书指出:“要推马克思语为最明快矣。——宗教虔信主义乃最有害之鸦片。”

以下是钱钟书讲解“神道设教”的证据。

《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按《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可申说此二句,古人政理之要言也。《管子牧民》篇论“守国之度”、“顺民之经”,所谓“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外《观彖》语意。《淮南子氾论训》历举俗忌如“飨大高者,而彘为上牲;葬死人者,裘不可以藏;相戏以刃者,太祖軵其肘;枕户橉而卧者,鬼神跖其首”;而抉其隐曰:“凡此之属,皆不可胜著于书策竹帛而藏于官府者也,故以机祥明之。为愚者之不知其害,乃借鬼神之威,以声其教。”《论衡四讳》篇亦曰:“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若设以死亡,然后世人信用。”皆可为“神道设教”示例。盖世俗之避忌禁讳(taboos),宗教之命脉系焉,礼法之萌芽茁焉,未可卑为不足道也。《墨子明鬼》篇曰:“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又曰:“古者圣王必以鬼神为。其务鬼神厚矣,故书之竹帛、……故琢之盘盂、镂之金石以重之。”《淮南》、《论衡》所举,特神道设教之“不胜”书于竹帛、镂于金石者耳。后世谈士阐发政教相须,与墨子暗合。如魏禧《魏叔子文集》卷一《地狱论》云:“刑赏穷而作《春秋》,笔削穷而说地狱”;魏源《古微堂集》内集卷一《学篇》云:“鬼神之说有益于人心,阴辅王教者甚大;王法显诛所不及者,惟阴教足以慑之。”夫设教济政法之穷,明鬼为官吏之佐,乃愚民以治民之一道。二魏见其治民之效,而未省其愚民之非也。十八世纪英史家吉朋(Gibbon)尝谓,众人(the people)视各教皆真(equally true),哲人(the philosopher)视各教皆妄(equally false),官人(the magistrate)视各教皆有用(equally useful),则直凑单微矣。

[增订三]吉朋谓哲人于国家所奉宗教,“貌敬”(external reverence)而“腹诽”(inward contempt),君主之崇祀神道,亦藉以驭民,初非虔信。同时人若孟德斯鸠、休谟论古罗马宗教,皆道此,而吉朋笔舌尤冷隽耳。非特古罗马哲人为然。古希腊怀疑派而还,相率谆谆告诫,谓于国教以至俗信,不妨二心两舌,外示和同而内不奉持(in saying this we express no belief),所以免祸远害,蒙田、笛卡尔且标为律己之首要焉。十六世纪基督教神甫制定“内心保留”之法,作用大同。康帕内拉尝赋诗,题曰:“哲人有思而无力”,谓哲人达心而懦,洞察世法之鄙妄,而只能闭户独居时,心光自照,及夫外出,则不敢不随俗委蛇。吾人饫闻《老子》所谓:“和其光,同其尘”,与夫释氏所谓“权实双行法”(参观676-678页),于此等言教,当不少见多怪也。身心二本,内外两截,固流俗人优为常习;饰貌匿情,当面覆背,行之容易,视亦等闲。顾哲人于此,熟思乃悟,苦参始证,且拈出若箴铭然,何其用心之枉而见事之迟乎!殆藉思辩之功,“自发”(an sich)之明进而为“自觉”之融耶?“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然,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参观699页),殆此之谓邪?

古希腊、罗马文史屡言君主捏造神道为御民之具。圣奥古斯丁斥君主明知宗教之妄而诱民信为真,俾易于羁绊。相传奥古士德大帝云:“有神则资利用,故既欲利用,即可假设其为有”,此真“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之供状;柳宗元《断刑论》下所谓:“且古之所以言天者,盖以愚蚩蚩者耳,非为聪明睿智者设也。”亚理士多德告为君者当使民皆见己之虔奉神道(Also he should appear to be particularly earnest in the service of the Gods);马基亚伟利昌言,为君者不必信教(essere religioso),而不可不貌示笃信(parere)。孟德斯鸠以为庶民不信神道,害犹不大,君主弁髦一切典章法律,若复不畏天惧神,便似虎兕出柙,为所欲为,则欲以其道还治其身。吾国古人每借天变以谏诫帝王,如《晏子春秋谏》上之一八及二一以慧星为“天教”、荧惑为“天罚”,又《吕氏春秋制乐》记文王、宋景公等事,后世史家且特设《五行志》。然君主复即以此道还治臣工,有灾异则谴咎公卿。如《汉书翟方进传》荧惑星变,“大臣宜当之”,致方进自杀;《晋书石季龙载记》上石宣欲杀王朗而无因,会荧惑守房,思以朗当之;《明史世宗纪》嘉靖十一年八月慧星见,乃“敕群臣修省”。此类亦史不绝书,有若反戈之击、入瓮之请;盖人事一彼一此,非一端可执矣。

[增订一]《管子四时》谓“圣人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云云,用意未为不周。殊不知君果敬天而畏鬼神,其见灾异亦未遽反躬罪己、修德祥刑。《史记封禅书》方秦世天子“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盖凡臣下所以律君上者,君上莫不可以其道加诸臣下,反戈倒击,接箭还射,诿过有词,移祸多术。《封禅书》及《孝文本纪》皆记汉文帝除“秘祝”;然“祝祠”之官虽除,“移过”之风不变,如翟方进事非欤?且省去秘祝等张致,迳使大臣当灾,直捷了当矣。

[增订三]臣下律君上者,君上即以责臣下,参观1528页引光聪谐论“官箴”变为“箴官”然世事难以一概。《吕氏春秋制义》记宋景公时“荧惑在心”,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可移于民,……可移于岁”;公不忍,“宁独死”,天鉴其“至德”,延龄二十一岁。《左传》哀公六年七月“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楚昭王使问诸周太史,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不肯,曰:“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卒。是“秘祝”乃春秋以来古法,不自秦始。二事均征君上不乏畏天而愿受罚者,臣下则教之以天可欺而得逃罪焉;本爱君之旨,献谋移祸。《旧唐书高宗纪》下总章元年四月有彗星见,诏内外臣僚各上封事“极言过失”,于是群臣上言:“昨虽孛而光芒小,此非国眚,不足上劳圣虑。……星孛于东北,此高丽将灭之征”;《礼仪志》二证圣元年正月佛堂即天堂灾,延烧明堂,“则天欲责躬”,而群臣“谄妄”,或谓:“火流王屋,弥显大周之祥”,或谓:“弥勒初成佛道时,有天魔烧宫。”二事均征君上或偶畏天而欲修德者,臣下则谄之为天所眷而毋引咎焉;本爱君之旨,贡谀长恶。“神道”之“教”,遂同虚“设”矣。《外戚传》记薛怀义失宠“恨怒”,遂“焚明堂,天堂并为灰烬,则天愧而隐之”;则其“欲责躬”者,掩饰之词也,然臣而不“谄妄”,自可乘机进谏,如因风之吹火焉。故白居易《新乐府司天台》叹:“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上凌下替谪见天……眼见心知不敢言;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司天以儆君者,亦可遮天以媚君。顾居易知“司天台”之溺职乖本矣,而《新乐府采诗官》又叹:“郊庙登歌讚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夕郎所奏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因归咎于“采诗官”之不置。则犹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苟“不求贤”而得其人,即置“采诗官”,亦将如“司天”太史行径,托为神功圣德之讴,以当庆云寿星之奏耳。《荀子君道》所谓:“有治人,无治法”(参观《致士》),斯其一端。盖良法美意,布在方策,而见诸行事,则虽典章所定,难保奸黠者之不曲解便私,虽规矩可循,亦难保蚩愚者之无误会妄作也(参观1599-1601)。

[增订五]谙练政事、掌握国柄之俾士玛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之旨旷世冥契。余读其与人书有云:“法不良而官吏贤尚可为治;官吏否恶,则良法亦于事无济”。

[增订四]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儒生辈大哗。《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康澄上书曰:“国家有不足惧者五,有深可畏者六。阴阳不调不足惧,三辰失行不足惧,……”已先安石而公言之矣。主政者不反躬自省,而杀人以当天变,中外古史数载其事。《后汉书董卓传》:“时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卓乃使人诬卫尉张温……杀之以塞天变。”《魏书天象志》四:“延昌四年,月犯轩辕,女主应之,其后皇太后高尼崩于瑶光寺。……胡太后害高氏以厌天变。”苏伟东《罗马十二帝传尼罗传》:“慧星连夕见,说者谓天象主国君将甍。帝忧焉,闻占星者巴比勒士言,杀显贵可厌之,乃下令尽诛大臣”。如出一辙。君臣、主仆、上司下僚之间,觅诿过之人,有替死之鬼,本属恒情常态,此则见诸迷信者耳。古意大利霸主命将军破城大戮,及犯众怒,乃杀其人以谢民而示咎不在己。今日美国一政魁行事,或一言以蔽之曰:“我负责,人任过”(The Nixon formula: “I am responsible ; the others are to blame. ”)。与杀人以当天变,得非貌异而心同、百虑而一致哉!又原引《旧唐书高宗纪》群臣言慧星见乃“高丽将灭之征”,即《朱文公文集》卷二七《与陈福公书》所谓:“[士大夫]语及天变,则尽以归之虏酋,使应天道,此已为谄谀不忠之大”;则于“可移于宰相”、“可移于民”之外,平添“可移于敌国”,尤为便佞之巧矣。《全唐文》卷七七一李商隐《为汝南公贺彗星不见表》:“况蕞尔戎羯,正犯疆场,载思星见之征,恐是虏亡之兆”;亦士大夫以“天变归之虏酋”之古例。参观《北史魏本纪》第五:“孝武帝永熙三年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高欢追逐孝武]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

《荀子天论》:“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杨倞注:“顺人之情,以为文饰”。神道设教,乃秉政者以民间原有信忌之或足以佐其为治也,因而损益依傍,俗成约定,俾用之倘有效者,而言之差成理,所谓“文之也”。若遽断鬼神迂怪之谈胥一二“圣人”之虚构,祭祀苛曲之统佥一二“君子”所首创,则意过于通,又十八世纪之陈言尔。

李商隐《过故崔兖海宅》:“莫凭无鬼论,终负托孤心”,道出“神道设教”之旨,词人一联足抵论士百数十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国乱无政,小民有情而不得申,有冤而不得理,于是不得不愬之于神,而诅盟之事起矣。……于是赏罚之柄,乃移之冥漠之中,而蚩蚩之氓,其畏王鈇,不如其畏鬼责矣。乃世之君子,犹有所取焉,以辅王政之穷。今日所传地狱之说、感应之书,皆苗民诅盟之余习也。……王政行乎上,而人自不复有求于神,故曰:'有道之世,其鬼不神。’”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二三:“陆象山《语录》云:'临安四圣观,六月间倾城,士女咸往祷祀。或问:何以致人归向如此?答曰:只是赏罚不明。’余谓政治家当言赏罚,宗教家则言吉凶。赏罚明则行善者吉,作恶者凶,天下晓然,祈祷之事自息矣。”陆氏意已发于北宋华镇《云溪居士集》卷一六《蠹论》之三:“使世之刑诛,如报应之说无僭滥而不可侥幸,则小人知畏而无待于报应矣。”华、陆、顾文论神道,树义别于二魏。二魏为治人者言,法令之力所不逮,得宗教以裁约之;华、陆、顾文抉剔治于人者之衷心,遭荼毒而不获申于人世,乃祷诸鬼神以冀疾苦之或苏。西人如李伐洛(Rivarol)能兼明二意,既言宗教为法律之补充,复言民不聊生,乞灵宗教,以他生稍慰此生。后一意即费尔巴哈所谓下地有穷民则上天有财神,上帝出于人世之缺陷怨望;亦正马克思所谓宗教乃人民对实际困苦之抗议,不啻为人民之鸦片。浪漫主义诗人早言,俗子(Philister)仰宗教以解忧止痛,不过如收鸦片之效;或言,世人莫不吸食精神鸦片,以谬误信仰自醉;后来小说家有以不信奉基督比于不求助鸦片(to do without opium);哲学家有以宗教比牙痛时所服之麻醉剂。要推马克思语为最明快矣。

[增订三]海涅屡取譬于此,如追忆亡友一编中言宗教为“可口之催眠药水、精神鸦片”;又1840年巴黎通信讥英国人日趋惰靡,将如中国人之不尚武,“宗教虔信主义乃最有害之鸦片”,与有咎焉。

(0)

相关推荐

  • 《观一卦,知天下》——读懂观卦,走遍天下都不怕

    <观一卦,知天下>--读懂观卦,走遍天下都不怕(一) <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卦是<观卦>,观人.观事.观物. 观--尺蠖之屈,以求信也!!(系辞) 第二十卦   ...

  • 观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雪漠家道文化,打造智慧家庭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4期 主编:雪漠 观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郑志明 观卦的二阳在四阴之上,虽然阳气将逐渐消逝,却仍高挂于上,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1

    关于管锥 "要多少美国人的品性才算得整个美国民族的品性?所谓英国人的性格究竟是多少英国人的性格?不幸得很,讨论民族心理的人忙于它事,没工夫搭理这些问题.这其实是科学方法所谓的"归类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2

    关于简易.变易.不易 苏轼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就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3

    关于绝对与相对 老话说,无物不阴阳.这个是绝对的观点. 老话又说,男人属阳,女人属阴.这个是相对的观点.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相对于死物来说,活人属阳,死物属阴.当条件再发生变化时,死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4

    关于愚昧 以认字为条件的话,一般会认为不识字的人是愚昧的. 以见识为条件的话,一般会认为认死字的人是愚昧的. 愚昧不愚昧,是事儿上见的. 聪明人也容易做愚昧的事儿. 愚昧的蠢人也能做出几出漂亮的事儿-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7

    关于狂与狷 钱钟书的一辈子近乎能解释狂与狷. 前半生的狂钱点评时人时势,口无遮拦,毫不"默存". 后半生的狷钱闭上嘴巴"默默者存",连其笔下都没几个时人时事. ...

  • 管窥锥指编释我10

    关于损益 有损必有益.再后来变成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也就是说每一笔益"借 (debit)"都需要与一笔一损"贷 (credit)"对应上才行. 周易正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6

    关于磨合 磨合是一个新词儿,它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处于同类别,存在着事实上或价值上的差异,但又有着双方认同的价值取向,如共同的利益.目标等,在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经过各种碰撞.摩擦,以自我为中心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9

    关于"噬"与"睽" 睽的字象是一群人众目睽睽的盯着待分割的战利品的样子-- 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说,大家磨合磨合,学习下"噬"卦精神-- 战利品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8

    周易正义 08 大过 大过卦,上兑下巽.兑为"悦",巽为"风".卦象是面对困难.尴尬局面,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氛围,进行暖场,进而创造出愉悦的氛围.让大家中齐心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