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十年,杜冷丁无效,服丹参饮仅一小时痛止,谁说中药见效慢?

分享一则病案,不是中医慢,越是急性病就越快,问题就是对症了
01

病案

董某,男,38岁,教师。患间断性胃脘痛已10年。有时一月一发,有时数月一发,每次发作疼痛剧烈。

钡餐透视,未发现病变。一日疼痛发作,痛而兼胀,并有呕逆。先予木香、丁香、高良姜、吴茱萸、半夏等品治疗,先效后无效。

注射哌替啶(杜冷丁)亦毫无止痛作用,只得任其自行缓解,数日来,痛苦不堪。

丹参,味苦、性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后投以丹参饮,服后1小时痛即止,又继服数剂,观察数月,未见其痛。

处方:丹参30克,檀香3克,砂仁3克。水煎服。

02

解析

血与气的关系,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所以气病日久能及血,血病日久能及气。

因此,治疗慢性瘀证,在祛瘀方药中药适当加入理气药味,以增强活血祛瘀的效能。

方中重用丹参以活血化瘀,少佐檀香调气行气,砂仁温胃畅中。此方用于血瘀气滞的胃疼痛,确有良效。

假若只用丹参而不用檀、砂为佐,肯定效果不好。反之,只用檀、砂而不用丹参,也是无效的。本例曾先用理气之剂,效果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03

活血祛瘀法

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既不能缺少,也不能妄行,更不能瘀滞。

如果因某种原因而致血液瘀滞,就成为机体的有害物质了,从而产生新的病理和新的病变,故称瘀血为第二病因。

檀香,味辛、性温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和胃。

血液既瘀,就应消而去之,必须采用活血祛瘀方法治疗。

活血祛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它与现代医学的抗凝剂和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种治疗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

04

如何运用

瘀血症侯,临床多见,有的症状既明显又典型,有的症状不明显、不典型。典型者容易辨证、不典型者就容易忽略,对此应加以注意。

首先,求治病之因。造成瘀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内伤、跌打损伤,均可引起瘀血,若不注意诊察,就可能漏掉。

砂仁,味辛、性温,入脾经、胃经、行气调中,和胃,醒脾。

再者,从病程上考虑是否有瘀。根据叶天士先生“初病在气,久病入血”的理论,确乎有一些病日久而极血络,以致瘀滞。

其次,应从治疗过程中寻找途径。临床上有些病,经过多方治疗,效果不好,往往采取活瘀方法,竟获一药而愈之效,故有“诸药不效,活瘀一法”之说。

当然也不能毫无根据、毫无分析地乱用活瘀法,不能理解为凡是治不好的病,都要试用活瘀法。

凡是瘀血证,瘀血是矛盾的共性,都应使用活血祛瘀方法治疗。但由于瘀血的原因、瘀血的部位、瘀血的新久,以及患者体质等诸方面的差异因而活瘀方法又不尽相同。

除了上述病案中活血祛瘀法与适当理气药同用外,还可与适当的祛痰药同用、与适当的补气药同用、与适当的温热药同用、与适当的凉血药同用、与适当的攻下药同用。

不少人不理解中医,认为中医治病慢。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前几日,遇到一位从事西医门诊工作20年却来学习中医的大夫,他说:“感觉西医治疗进入误区了,就抗生素、激素、维生素三招。从今年五月份跟老师学习特异性方证,光一个半夏泻心汤临床已验证了20多个病人,都有效果。中医对症的话立刻见效,而且远期疗效要比西医强。”

我们必须承认西医在重症抢救上成绩斐然,但这并不是我们妄自菲薄的理由。

药到病除、效如桴鼓、覆杯而愈,这些中医专有词汇,是一代又一代前辈们用事实说话,取得的成绩,也是我们当代中医人精勤不倦的努力方向。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