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惠水:古城老调旧时手艺 延续文化传统 绿水青山林间飞燕 拥抱时代新章

CCTV-10

2020.9.28  23:2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贵州卷 惠水篇

惠水篇  预告片

贵州地形崎岖,而惠水却拥有一处难得的平坝。涟江贯穿南北,润泽着这片土地,这也是惠水县名的由来。

根据《定番州志》的记载,五代时,楚王马殷派遣柳州八姓兵讨伐西南叛乱。平叛后,柳州八姓兵各据一地镇守,形成了“八番”,也就是布依族先民的八个部落。两宋时,“八番”逐步壮大,并开始了和中原王朝的接触。

一千多年时光,这片土地在与中原地区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八番”已经成为过去,而涟江依然静静流淌,滋养着惠水的和平与安宁。

神秘的岩画和洞葬  见证交融与交往

惠水县位于苗岭山地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喀斯特地貌。一座神秘的墓葬隐藏其中。

仙人桥洞葬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规模庞大的棺木群,还有这些被叫作“棺画”的神秘图案。大量马的抽象图案被描绘在棺木上,有着特别的含义。

惠水发现的两处岩画都和马有关,或是马的图形,或是人骑马的图案。考古人员将之拓印下来,和仙人桥的棺画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在主题和风格上都十分相似。

从宋代到明代,马多次出现在八番贡品的清单中。马是朝贡的礼物,也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证明,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交往的使者。

长征播火种 红色精神代代传

1935年4月10日,中央红军来到定番县,也就是今天的惠水。第二天,就是在这座老教堂里召开了第一次群众大会。

这张被珍藏了八十多年的纸币背后,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艰苦的斗争中,红军依然坚持原则,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惠水县九龙山下,苍松翠柏之间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巍巍丰碑纪念着英雄,也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

守住传统 拥抱变革

在惠水的山林之中生长着一种高大的乔木——枫香树,流传在惠水民间的枫香印染技艺和这种植物密不可分。

独特的笔法和特殊的材料相结合,造就了古朴温润、素雅清新的效果。枫香印染因此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2008年,枫香印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无论是纯手工的描绘还是繁复的工艺流程,惠水的枫香印染艺人们依然坚守着传统,而面对新的时代,他们也开始尝试打破旧俗,用新的方式实现老手艺的传承。这是惠水人拥抱变革的方式,也是惠水文化面向时代、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守护传统韵律 创新求变传承

1957年,惠水姑娘秦跃珍、王琴惠作为贵州代表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演唱了好花红调,并受到亲切接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加强了对民间音乐的搜集和整理,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开始关注好花红调,并为之注入了新的元素。

创新与融合一直是好花红调的生命力所在。惠水文化从来都是在碰撞和融合中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新一代的好花红调,依然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唱下去。

保护绿水青山 紧追时代脉搏

振翅欲飞的白腰雨燕是惠水农民画的传统意象。这不仅是因为燕子象征着祥和喜悦,也是因为惠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燕子洞。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惠水县境内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白腰雨燕的种群数量也稳中有增,惠水成为全国爱鸟人士的基地,也把环保理念植入到每个人心中。

这里是惠水县的百鸟河数字小镇。目前,小镇已与多家数字企业签订协议,众多知名企业已入驻运营。

从空中俯瞰惠水,古色古香的布依族民居和风格前卫的数字小镇相映成趣,也构成了解读惠水的不同侧面。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惠水人对于未来的探索仍在继续。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蒋张妍(实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