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颍上:重德教民“东方芭蕾”花鼓灯步伐轻盈 淮河锣鼓欢快热烈老雁馍松软香甜
CCTV-10
2020.9.9 23:26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安徽卷 颍上篇
颍上篇 预告片
安徽省西北部,我国七大河之一的淮河沿着颍上县南端奔流不息,它的支流颍河则贯穿颍上全境,正是这两条河流为颍上的航运、农业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绵延的水脉不仅濡养着一代代颍上人,更是赠予了这片土地盛极一时的繁华。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因地枕颍水上游,隋炀帝将这片土地正式命名颍上县,寄托着颍上人远离洪水的美好愿景,从此,“颍上”之名大体沿用至今。
重德教民 薪火相传
管子是后人对管仲的尊称。颍上人管仲,春秋时期成为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富国强兵,使齐恒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也因此被后人誉为“华夏第一相”“圣人之师”。
颍上县解放北路,这座重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管鲍祠,是颍上人为了纪念管仲和鲍叔牙深厚的友谊而集资兴建。祠堂几经战乱兵燹,在颍上人数次修缮和重建中,才得以保存至今。
管仲在担任齐国国相期间,通过“以商止战”“法德并用”等治国的政治主张,使齐国逐步走向富强。此外,他强调建立一套严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吏的制度,即举贤任能,促进了后世科举制度的形成。
颍上县慎城镇第二小学的前身是蔡津书院,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监生王芹回乡捐置房屋近20间兴办而成。7年之后,知县许晋重修,并将蔡津书院更名为梧冈书院,这是颍上县当时唯一的官办学校。
2016年10月,经过龚武和当地学者近两年的努力,在镇河塔内部建成了管子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底层以管仲生平事迹为脉络的大型彩色雕塑群吸引着广大游客的目光。
这座镇河塔也有了新的名字——九合塔,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意。
“东方芭蕾”花鼓灯步伐轻盈
我国的淮河流域一带,流传着一种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花鼓灯。
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曾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东方芭蕾”。颍上,正是花鼓灯的发源地之一。
颍上花鼓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顺治版的《颍上县志》对花鼓灯这样描述道:“夜则张灯于门,谓之耗灯,街衢亦设架挂灯,锣鼓通宵。”因其动作粗犷,唱腔曲调通俗易懂,内容大多反映生产、生活、爱情等方面,在岁月的更迭里,花鼓灯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
为了保护和传承颍上花鼓灯,颍上县政府在2009年成立了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男女。
《传承》是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最新创作的一出剧目,这是一部向花鼓灯老艺人致敬的作品。
《鼓乡的春天》,是一个由传统花鼓灯改编而来的舞蹈,让人耳目一新。2016年,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代表中国,把这部作品带到了韩国首尔的舞台,荣获第七届国际舞蹈大赛金奖。
淮河锣鼓 欢快热烈
颍上县向来有着“千般锣鼓百般灯”的说法,其中的“灯”就是花鼓灯。而“锣鼓”则是指流传于颍上县沿淮一带的淮河锣鼓,它不仅是花鼓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喜庆节日不可或缺的民俗表演。
鲁口镇的朱占用,是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河锣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与锣鼓相伴六十余载,淮河锣鼓构成了他的生命图景。
颍上县淮河锣鼓的主要特点是以鼓领锣,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通过有组织地编排配合,奏出时而委婉流畅,时而铿锵有力的乐曲。如今,淮河锣鼓还保留着《十八番》《长流水》等曲牌。2008年,颍上县淮河锣鼓被列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鲁口镇还保留了十几支锣鼓队,大多由中老年人组成。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淮河锣鼓艺术,鲁口镇在部分学校开设了锣鼓兴趣班,并成立了少年锣鼓队,这些孩子们将成为传承淮河锣鼓的中坚力量。
老雁馍松软香甜
这种馍外形硕大,呈大雁模样,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老雁馍。
老雁是一种候鸟,长大了南飞时,总会记得归巢。老雁馍象征着出嫁的女儿,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记着定期回家看望父母,是两代人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
以赤豆装点两只眼睛,再为其增添丰满的羽翼,成就了栩栩如生的老雁形象。经过数十道的工序,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老雁馍脱颖而出。盖上大红“寿”字,寓意着父母平安喜乐。
洁白紧实,松软香甜的老雁馍,不仅饱含着女儿对父母的思念,更慰藉了心系女儿的父母,它总能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温暖饭桌上的一家人。
依水而生 因水而兴
为了保障百姓不再遭受水患侵袭,颍上县政府大力兴建水利工程,随着庄台、蓄洪闸等水利设施陆续兴建,颍上县逐渐克服水患的威胁。人们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浇灌出稻谷飘香的万顷良田。
一座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相继建立,陆续开发的葡萄、浅水藕等特色产品让颍上农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历经数十年的建设和维护,2013年,八里河风景区升级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颍上县坚定了“以水为特色,打造皖北水乡”的发展决心。明清苑、尤家花园等特色景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颍上县将家园建设成生态宜居之城。
如今,随着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开发,颍上特色物产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郑阜高铁界临特大桥正式通车,为颍上开辟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通道。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丁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