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不同,侧重于治疗肝血不足心悸、失眠、眩晕

酸枣仁汤治疗肝血不足,这个证型跟天王补心丹不同。天王补心丹是心肾阴虚火旺,是肝血不足,那造成肝的阴血不足,可以有虚热,而一般临床上酸枣仁汤证虚热不重,都提到一些虚热。肝血不足不能涵养心神,不能涵养心体,所以心悸、失眠,往往伴随头目眩晕。头目眩晕是由于肝血不足,肝血不能上荣头面。

我们说过心血虚,侧重可以引起心悸,面白无华,脉细啊,这心血虚,实际涉及到心主血这个表现了。肝血虚涉及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月经方面病变,血虚,心肝血虚两方面。现在肝血不足,不能涵养心神。心血还是由肝所藏之血而来了。所以它是肝血不足,造成血不养心,心神不安这样一个过程。有一定虚热反应的呢,就是有一点咽干口燥,可以有心烦。虚热迫津外泄可以有盗汗,相比阴虚引起虚热迫津外泄的话,补心丹证还更多见。它有明显的阴虚,可以有潮热、盗汗。酸枣仁汤(和它)相比,这个方面不如补心丹证突出。脉细或者脉弦都反映了血虚,肝血不足的表现。所以从主治证候的分析呢,肝血不足,侧重是血不养心,这种失眠的内热有,比较轻微,虽然潮热、盗汗、遗精这类表现,补心丹证重,而酸枣仁汤主要反应一般血虚见证比较突出。

在治法方面,酸枣仁汤侧重养血安神、清热力量较小。就不像天王补心丹,凉血、养阴、清热的大队药物,全方较凉。而酸枣仁汤,清热力量较为缓和,实际这里边主要就是有一点知母清心除烦了。以养血安神为主的,酸枣仁这个药,一般这里用炒的酸枣仁了,因为生的说它还治胆热好眠了,但这个也有争论,有的(说)生的也可以,但传统习惯上用炒酸枣仁,它能够养肝血,归经归心肝经,主要养肝血,又有酸收特点,可以收敛安神,是个常用(的)滋养安神药,疗效确凿的常用的滋养安神药。配茯苓,在这个方里可以用茯神。因为这个方(是)《金匮要略》的,当时都叫茯苓,没有分茯神了。实际上茯苓、茯苓皮、茯神、茯神末啊,四个部位这个不同了。用知母它是来清心,清热除烦,热邪并不重。川芎辛温,偏温,在整个这个方里,应该说(是)寒温并用的,寒性不突出,川芎能够有活血作用,(在)养血基础上,有活血(作用),带有调血特点。所以有的说这个方,枣仁、川芎结合,还有很好的调肝作用,既养血又活血,都入肝经。用甘草是调和药性,保护脾胃。知母苦寒,容易伤脾胃,所以属于佐使药。

在配伍方面,标本兼顾。所以本啊,它是由于肝血不足。标呢,它可以阴血不足可以有一点虚热,较轻。所以从养血安神来治本,养中兼清,养肝血为主,补中有行。这是酸枣仁汤配伍的特点,整个是比较平和的。

临床使用时候,像这个虚热表现往往不突出的。所以这里辨证要点,一般虚烦失眠,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细弦,热象并不很突出。我们使用的时候也不多,不是主要考虑它的虚热特点,因为整个这个方,清热力量不强,(是)寒温并用的。(对于)肝血不足,虚热不重的失眠,这是个常用方。虚热重了,说明不是个肝血不足了。虚热重了,说明什么?阴血不足,阴虚产生虚热,那要考虑再结合兼证考虑天王补心丹了,这两个方临床应用很重要是这个方面区别。病位不同,一个心肝同病,一个心肾同病。所以心肝同病强调它肝血不能上荣头目,头晕目眩,视物晕花,这一方面肝血不足的表现,心肾同病反应心肾阴虚以后阴虚火旺,才有潮热、盗汗、遗精这些,甚至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虚火旺,所以火热较重,酸枣仁汤不合适,这是这两个方运用(的)一个比较了。

当然证候如果有所变化,可以灵活应用。虚热重,加一点清热药,我刚才说这个虚热重,这个方清热力量很小了。如果有盗汗也说明有虚热迫津外泄了,结合收涩了。五味子、牡蛎都有一种益阴生津,止汗收敛这个作用。心神不安除了有比如失眠。这个方如果用于容易惊醒,易惊,那可要结合一点在镇心安神当中副作用比较小的,像龙齿、珍珠母作用比较缓和的。与朱砂、磁石这类当然不同,那些就力量强了。如果血虚,肝血不足比较突出,那你靠酸枣仁就有所不足了,那就结合类似于像归脾汤类里边的养心安神、养血,龙眼肉啊、当归、枸杞子、芍药这一类。特别养肝血,枸杞子、龙眼肉这都是常用的。

根据邓中甲讲方剂学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