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篇 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等部落的经济
(1)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一种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以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典型遗址还包括赤峰的西水泉、巴林左旗南杨家营子和丰水山、巴林右旗纳斯台等。红山文化诸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在内蒙赤峰和辽宁朝阳之间,其势力曾一度发展到兴安岭南麓乌尔吉木伦河两岸,南抵河北燕山一带。碳14测定表明,红山文化部落集团活跃在辽西的时间约在公元前4600年—前35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中晚期。
生活在西拉木伦河两岸的红山文化部落集团,过着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生活,已经发现了较多氏族居住营地的遗址。大凌河上游牤牛河北岸的内蒙敖汉旗河福营子村,有一处红山文化的氏族部落,两条保存较好的壕沟将部落遗址分别围成紧邻的两个部分,即两个氏族。其中东南部的壕沟周长6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壕沟的东南边留有一处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氏族,壕沟只有三边,包围的居住营地面积较小,另一边即为东南部氏族壕沟的一段。这个红山文化部落营地的发现,提供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氏族部落的规模和防卫性壕沟的实例,可以看出这种设施与仰韶文化半坡氏族部落是基本相同的。
各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制农具和手工业工具。除一部分打制的敲砸器外,不论打制或琢制成坯的都经过精细的磨制加工,成为非常美观实用的工具,包括石斧、石凿、石铲、双孔石刀、石锛、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在赤峰水泉遗址,发现一座90多平方米的大型房址,房内有大、小两个瓢形灶坑和前述各种石制工具。此外,红山文化的居民还常常使用打制的细石器。
红山文化各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骼很少,种类有牛、羊、猪、鹿、獐等,其中牛羊和猪应是家畜。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大致认识到红山文化的先民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部落,兼有畜牧和渔猎的经济生活。
在手工业生产中,制陶业占有重要地位。制陶技术比早期的兴隆洼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一些富有制陶经验的氏族成员已经专门从事这项劳动,大批陶器具有成批加工的相似性。陶器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老哈河东岸的敖汉旗白斯朗营子村南,四棱山前起伏不平的沙丘上,有一处红山文化的窑场,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6座窑址。从这些结构各有差异的陶窑及出土的陶器来看,制陶业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
窑场中有的陶窑比较原始,一座长方形单室窑,直接在黄土上挖成窑室和火膛,窑室内有两个窑柱,窑柱与窑壁都利用原来的黄土面再加抹一层羼砂粒的草拌泥。这类陶窑,当时已为数不多。较多的是平面呈马蹄形的单室窑,窑门很窄,窑门至窑室的底部逐渐升高呈斜坡状。窑室用石块砌成,里壁抹一层泥土,厚约1厘米,已烧结成砖灰色。窑室内有4个排列整齐的窑柱,使窑室中心形成十字形火道。靠近火膛的两个前排窑柱呈圆角三角形,宜于火焰进入火膛;后排两个窑柱为圆角方形。4个窑柱皆用石块砌成,周围也抹着一层草拌泥。这种窑火焰可以在窑室内畅通,陶器放在窑柱上直接与火接触。前排窑柱既起到火焰分流的作用,也起到窑床的作用,整个窑室的建筑形制是比较先进的。
还有一种双火膛的连室窑,比单室窑更为先进。窑室平面为长方形,全窑可分前后两部分,前边是火膛,后边是窑室,火膛与窑室之间有一道隔梁,斜坡状的火道经过隔梁进入窑室。窑室内有8个窑柱,左右各2个圆角三角形窑柱对着火膛,中间4个窑柱为椭圆形。窑柱与窑壁均为土石结构,里壁抹一层草拌泥。两个火膛分设两边,两头窄,中间宽,火膛直接在黄土上掏洞挖成,上面呈券顶式。这种连室窑,是马蹄形单室窑的扩大和改进,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十分先进的陶窑。
四棱山下的这座窑场出土了不少陶器,器型有罐、钵、盆、碗、瓮、器座、器盖、斜口器、带流器、船形器等。总的看来,这个部落制陶工艺还是比较原始的。虽然陶窑比较先进,但陶器的制作技术并不很高,夹砂陶器的含砂量占百分之五十,质地粗糙,火候较低,吸水性强,遇水很容易破碎。大量陶器的器口不圆,器底不平,器表不光滑,只是口沿加以修饰。当时的陶器全部为手制,纹饰较多,但彩陶很少。相比之下,陶质较好的都是泥质,种类也比夹砂陶多。一些陶器有制坯时用手蘸水抹平表面的痕迹。泥质陶器是作为容器的,夹砂陶器是炊煮器,有些器表留有烟炱。
由于地域相邻,红山文化与河北境内的仰韶文化后岗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在农业经济生产方式和制陶技术上都受到后岗类型氏族部落的较大影响,如口沿有一道红彩的“红顶碗”式陶钵,及彩陶中较多的平行线纹、平行斜线组成的三角形纹饰等,都与后岗类型一致。
(2)富河文化
在红山文化部落集团的东北方,生活着一些以畜牧渔猎经济为主的部落,考古界称之为富河文化。
富河文化是以1962年发掘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命名的,主要分布在乌尔吉木伦河以东,碳14断代表明,这些氏族部落活动的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间,相当于红山文化的晚期阶段。
由于畜牧和渔猎经济生产方式使富河文化部落的生活不稳定,大型遗址很少发现,只有富河沟门遗址具有代表性。考古发掘揭示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