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阳道实,阴道虚”解释有四

  □曹青山 杜丽荣 连云港市中医院

  “阳道实,阴道虚”出自《素问·太阴阳明论》:“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这一理论,后世医家注解不一,归纳起来有四种。

  一是从天地阴阳解,如杨上善注:“阳为天气主外,故阳道实也;阴为地气主内,故阴道虚也。”张志聪拓展其说,云:“阳刚阴柔,故阳道常实,阴道常虚。《系辞》曰:‘阴阳之义配日月’。《白虎通》曰:“日之为言实也,常满有节;月之为言阙也,有满有阙也。”

  二是从阴阳六经之气解,如马莳云:“人身本与天地相参,故天在外主包夫地,地在内主承于天。人身六阳气,犹天气也,主运于外;人身六阴气,犹地气也,主运于内。阳运于外者为实,阴运于内者为虚。”

  三是从阴阳的属性解,如日本丹波元简云:“考上文云‘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则阳刚阴柔之解,于义较顺。”

  四是从外感内伤发病解,如张介宾注云:“阳刚阴柔也。有外邪多有余,故阳道实。内伤多不足,故阴道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整理彭子益手稿—阴阳之由来与中气之由来

    阴阳二字,不知者多笑为无根之说,殊不知阴阳是极真确的,极现成的.太阳东升,地面上就有阳气:太阳西降,地面上就有阴气.午前为阳盛之时,午后即为阴生之时.因午后则气降,气降即生阴也.子前为阴盛之时,子后即 ...

  • 健康|春分养生,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春分是万物生命力最旺盛的时节,田间作物快速生长,人体新陈代谢也逐渐加快.春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好的景色,更是向上的生命力. 春分养生,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春分时,上升的阳气与下降的阴气逐渐协调,昼夜平 ...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互藏 D.阴阳转化 E. ...

  • 从中医认为,睡眠是人身阴阳交替和心肾相交...

    从中医认为,睡眠是人身阴阳交替和心肾相交的结果.晚上睡觉是充电.白天是放电,如果晚上只充了50%的电,白天还要释放100%,那50%就是从五脏借,所以长期熬夜或失眠必然造成"入不敷出&quo ...

  • 『古方新解』阳微阴弦 瓜蒌薤白

    瓜蒌薤白剂指<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是目前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主要方药.经过多年对瓜蒌薤白剂的学习与应用,笔者有所体会,今述如下, ...

  • 『古方新解』阴在下 阳之守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曰:"--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 <黄帝 ...

  • 『古方新解』发汗不彻转阳明

    <伤寒论>185条云:"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对于"发其汗,汗先出不 ...

  • 『古方新解』虚劳证阳亢阴亏

    虚劳证阳亢阴亏 [病者] 天津张媪,年九十二岁. [病名] 上焦烦热病. [病因] 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 ...

  • 『古方新解』轻以去实法的疗狂证一例

    "轻以去实法"是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所创,其代表方为薏苡竹叶散,原方以竹叶.连翘辛透表,白蔻.薏苡.茯苓.滑石.通草化湿利湿,治疗湿温病湿郁经脉,内舍脏腑的内外合邪之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