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洲博士团队首创一针法回肠造口
回肠造口是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临时性保护措施,回肠造口可有效的降低保肛失败的情况,在临床中被外科医生广泛接受。
既往的回肠造口方法多采用支架棒固定或者回肠切开外翻缝合至皮肤固定等方法,不仅费事费力且不利于术后早期护理。
如何进行简便快速有效的回肠造口,既能有效的起到确切的临床效果,又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又便于后期的造口还纳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赵玉洲博士团队在临床工作中创新性的提出了一针法回肠造口,具有操作简便,临床效果确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及便于后期还纳的多项优点。现介绍如下:
一、在右下腹选择合适的造口位置,根据腹壁的厚薄及回肠的粗细选择与之相配的腹壁切口。
二、选择距离回盲部30cm左右的回肠末端为回肠造口的位置。
三、顺时针旋转预造口回肠180度,以使回肠造口近端位于下方,远端位于上方,减少术后肠内容物进入远端回肠的机会。
四、将拟造口回肠经由腹壁开口拉出。
五、在切口中点以丝线对拢缝合皮肤,缝线穿过拟造口回肠系膜无血管区。
六、收紧缝线,打结完成回肠造口的固定,至此回肠造口已完成(缝线可保留长约1-2cm残端,术后5天左右拆除缝线。)回肠肠壁可在手术台上一期切开,也可以在病房行二期切开。
七、两周以后回肠造口自然外翻,近端回肠开口向下,远端开口向上,造口舒适自然,有效的避免术后近端排出的肠内容物进入远端肠腔。较既往造口方法相比患者舒适度更高。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五病区,已运用该方法完成回肠造口一百余例未有造口脱出、坏死、回缩等并发症发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