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734)明 戴进《春山积翠图》
《春山积翠图》,明代,戴进,纸本水墨,纵141厘米、横53.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名画鉴赏
《春山积翠图》的布局与南宋院体水墨豪放一派紧密相承。用斜向切割式表现近,中、远三个景物层次,十分简洁明快。近景作一山脚,几株劲松屈曲盘桓,枝叶茂盛。一老者曳杖缓行,一书僮抱琴跟随,一前一后走在山间小径上。
前头不远处,山梁后面露出茅舍的屋顶,景物与人物活动相呼应。中景和远景的片山皆从画外切入,一左一右相互交叉,与近景结合形成S形曲线。这种构图法是南宋院体的程式。近景处理也和马远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可以感觉出,作者所受院体影响是很深的,就连松树的画法也带有“拖枝马远”的味道。
在画作的结构上,为了推进层次深度,作者采用了最常见的近浓远淡手法,近景以浓郁的松冠为主体;中景山岩略凝重,浓墨点出树林;远景用淡墨稍示山形,施以苔点,三个大层次自然推出。在此大的程式中又有小的变化,近景山脚用很淡的墨笔少许皴擦,衬出浓重的树色,又有土石的亮度,强烈的亮度反差也拉近了景物。中景和远景的亮度反差依次减弱,三个大层次又进一步推出。表现层次的第三个手段是云气处理。
此图的云气全用浸化晕淡空白而成,隐无痕迹又迷漫流动。云气由画底油然而生,迷蒙升起,笼罩了近景的山径坡石,至中景山腰环转围绕如一条纱缦,穿过两山之间消失在山谷尽头。它遮盖了峡谷中的茅舍树林,隐去了峰峦底层,使景致愈远愈逃。不仅加强了纵深层次感,而且使静谧的画面充满了流动的生机。这里的构图手法集中概括了南宋院体风格,几种程式的完美综合运用使简洁的画面几乎无懈可击。
《春山积翠图》是戴进中晚期画风的典型之作。创作这幅画时,这位“浙派”首领的生活已经困顿不堪,在京城他无立足之地,只能一路乞讨回到江南。画春山积翠、隐士携琴的这种题材抒发了他愤懑不得志的抑郁心情,重温了往昔“遂名海宇”的旧梦,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恋恋不舍及高古清远的士大夫情趣。
画趣拾珍
在明代的绘画史上,戴进功勋卓著,被奉为浙派的始祖。他所作题材比较广泛,笔墨功力深厚,尤以山水画见长,成为明代前期画坛的主流。戴进的山水师承马远、夏圭并取法郭熙、李唐,笔力遒劲苍润,且绘画能自创新路,对后世影响很大。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早年曾经做过制作金银首饰的工匠,技艺精湛。据说,因为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东西被达官贵人们玩厌了又拿去熔毁,于是改而学画。由于戴进画艺超群拔萃,在宣德年间被征入画院,很快成为同侪中的佼佼者。但也招来了同行的嫉妒与陷害。一次,戴进画了一幅《秋江垂钓图》进献给明宣宗,画中一个穿红袍的人在江边垂钓。
明宜宗看后甚是喜爱,对其大加赞赏。之后,皇帝让时任宫廷首席画家的谢环对这一画作加以点评。谢环早心怀嫉妒,怕戴进抢了自己的饭碗。于是在旁边诽谤他说:“大红袍是朝廷品服,钓鱼人怎么能穿呢!”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侮辱。明宣宗听后勃然大怒,将戴进逐出画院。至此,戴进流落在外,靠卖画谋生,生活十分困顿,最终贫病而死。
戴进一生画风面貌甚为复杂,传世作品也较多,流散在国内外各地,其中真伪混淆。山水画方面,以其62岁所作《春山积翠图》最为杰出,被视为水墨写意传神之作。此图是作者遗迹中有年款可考的几幅画作之一,也是研究戴进画风演变的一件重要代表作。
名家小传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
山水师法马远、夏圭,中年犹守陈法,晚年纵逸出蹊径,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苍郁浑厚,用笔劲挺方硬;画人物笔法娴熟,顿挫间风度益著;所作花鸟、虫草亦饶有生意。为“浙派绘画”开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 《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