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建盏 | 如何正确欣赏一只兔毫盏

兔毫盏,是宋代建窑产量最大的茶盏,也是宋代茶盏的代表。宋徽宗所言“玉毫条达者为上”,就是指建窑兔毫盏。同为兔毫,也有上下之别,本文将介绍兔毫盏的鉴赏方法。

白话建盏[一]:兔毫盏的鉴赏要点

文/建盏君

建窑黑釉盏能在宋代成为最受欢迎的茶碗,其决定因素就是釉色。假如建盏的釉面斑纹容易控制、模仿且千篇一律,就不会在宋代独领风骚。

釉色之于建盏,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也是鉴赏的重点。不过,正因为建盏的釉色为窑变自然形成,导致每只盏的斑纹都有出入,釉面细节也变化多端,从而带来一定的鉴赏难度,每天都有很多盏友询问类似问题。

因此建盏君决定推出【白话建盏】系列文,希望能以直白的语句和盏友聊聊常见的问题。

今天【白话】的主题是【兔毫盏】。

1、兔毫盏为什么叫“兔毫”

兔毫盏的析晶斑纹形态为黑色釉层中透出均匀细密的丝状筋脉条纹,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兔毫一词从宋代就开始流行,历史悠久。

兔毫盏是建盏最为流行的品种,考古成果、传世名品和历史文献都屡屡证明它的崇高地位。

宋代与饮茶有关的诗词常常称颂歌咏兔毫盏,宋代多本茶书亦以建窑兔毫盏为茶盏之尊,《茶具图赞》甚至将十二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直接画成兔毫盏,其标志性地位毋庸置疑。

▼《茶具图赞》中的茶盏配图,为兔毫盏白描形象,文字部分明确说此图画的是兔毫盏

2、兔毫的表现与鉴赏

虽然兔毫盏产量较高,但要烧出精品,从古至今,都并非易事。看到建窑遗址成山的兔毫碎片和残件,就会知道宋代窑工为烧制一只精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

兔毫纹的形态、色泽、清晰度、分布状况变化多端。形态有长短、粗细、弯直等分别,色泽有金、银、褐等颜色,分布状况有疏密之别。

简单来说,兔毫分布疏密有致,形态条达有力、边界清晰、结晶立体者为佳品。

所谓疏密有致,就是兔毫覆盖的区域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养眼的兔毫盏,会让人感觉兔毫从盏心往盏沿放射,远观近玩都很舒适。

而色彩上,业界普遍认为银蓝、银系斑纹比褐色系更珍贵、美观。

上述为大体的角度,评价兔毫盏的好坏,需要综合看待,以下列图片为例。

▼毫纹有些弯曲的褐兔毫盏,虽然斑纹不够直,但盏心有闪光的结晶颗粒,殊有意趣。

▼下图中的兔毫盏,毫纹清晰有力,但过于密集,黑色底釉都见不到多少了。建盏的基础是黑釉,若结晶覆盖过广,也少了一些黑釉的韵味。

▼宋代银兔毫盏,底色绀黑,边界清晰,兔毫纹明显且有立体感,呈放射状排布。除了形态有些粗短,其他都已经很不错。

▼宋代金兔毫大撇口盏(直径15cm),兔毫纤长,与真正的兔毛接近,且毫纹色泽有层次,也非常美。

▼宋代银兔毫盏(盏沿釦银),纹理清晰,银色纯正,聚釉也美观。

▼宋代银兔毫盏残件,带蓝光,虽然兔毫纹边界不够清晰,已经很难得。带蓝光的银斑较难达到边界清晰的标准。

▼下面这个标本比较特别,请一定点开图片查看大图。至于这个标本的釉色表现可以如何评价?不妨由盏友在评论中留言,各抒己见。我们将给评论点赞数最多的三位盏友,一人送一枚宋代建窑【银兔毫】标本。中奖的朋友收到后,请在朋友圈晒出奖品,保证点赞和抽奖本身的真实性^^

建盏在烧制过程中,会经历温度和气氛的变化,形成自然的结晶斑纹。这种变化无法人为控制。

同一只珍品建盏中,可能会有不同状态的斑纹存在。也许一只盏的会同时具有清晰的有不清晰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密的有疏的,甚至形成不同颜色。

▼宋代三色兔毫残片,虽然颜色不统一,但是非常奇特、难得。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总体来说,鉴赏兔毫盏的釉色,要从毫纹的形态(长短粗细立体感清晰度等)、分布(疏密)、颜色(底釉与毫纹色彩)上入手。最好能在自然光下观看,加水看也会有惊喜。

“兔毫”作为自然烧成的釉色,能形成有规律的拟物纹理,是窑变釉中的杰出之作,也是建盏跨越千年,仍是爱盏之人的追求。希望本文对喜欢兔毫盏的朋友有所帮助。之后还会陆续介绍建窑其他釉色的鉴赏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