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就是法宝,滥用就要被吐槽!说说动画里的“兼用卡”
今天来说说我认识之下的动画里用的“兼用卡”。所谓兼用卡,就是兼用的镜头,卡就是CUT,就是一个镜头的意思,在动画、电影等影视作品中,用一个已经预先制作好的镜头,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重复多次出现,最初的目的是达到节省经费的效果,当然,不仅仅是动画片,凡是影视作品,似乎都有兼用卡这一说。兼用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大家众说纷纭,我说说自己的说法。
最典型的兼用卡
先来理解什么是“兼用卡”,其实就是在同一部作品里,用一模一样的镜头,或者稍作调整的镜头来演出,在日本动画中的运用,应该是70年代,机器人科幻动画为主,大型机器人的“变形”动画场面,基本会用相同的卡来完成,节省经费,还有一种强调的作用,每一话都固定出现,让机器人动画迷们乐此不疲。
还有一类超级场景的兼用卡画面,就出现在魔法美少女的动画的“变身”的场面中,例如《美少女战士》,《魔卡少女樱》之类的动画;
刚才说到了,不止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运用,主要是一些特摄剧里出现,例如:
《奥特曼》里的变身场面,也是预先拍好一段变身的画面,然后每一话战斗的时候都可以用到,而且变身画面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这也是兼用卡,也就说,兼用卡不管是不是手绘动画,凡是这样用一模一样的画面运用在镜头中的情况,都可以说是兼用卡的运用。
其实在日本动画之外,更早的美国动画也有出现兼用卡的情况,日本电视动画注重节约成本之后,运用得更加直接。
兼用卡是好还是不好?
大家经常看到,在动画里用“兼用卡”是省经费的行为,现在大家口味也都刁了,自然不愿意在同一部动画里看到太多同样的画面,也经常有看到吐槽用兼用卡的动画片的讨论,那么兼用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觉得,70年代的时候,用兼用卡是“逼不得已”,当时制作动画,用的是模拟的制作方式,直接在赛璐璐片上绘制动画,成本昂贵,所以不得不使用兼用卡;
21世纪后,动画都在电脑上制作了,对于兼用卡的需求却并没有减少,21世纪初,《机动战士高达SEED-D》中滥用兼用卡的问题,也被高达粉丝集中火力过。但我简单的考察过,据说《机动战士高达SEED-D》的预算,远超当时电视动画的平均水平。但还是大量运用了兼用卡,不是为了省钱,而是真的没时间。运用兼用卡,可以大幅度节省制作时间,对于制作周期很紧的动画来说,可以说是“救命”的方式。所以如果说70年代的机器动画是“不得不用”的话,那么21世纪数字动画时代,依然还是“不得不用”。
兼用卡除了节约经费,有什么好处吗?这个我觉得很主观。
不断出现的重复画面,确实有加深观众对作品印象的作用,就像我喜欢的《欧布奥特曼》的变身画面,我觉得做得非常帅,所以每一次都会看完,觉得成为了一种“经典”,像《高达SEED-D》里强袭自由锁定所有敌机,然后五彩大炮齐射的画面,也很帅,这种对于“中二”的内容的反反复复出现,极大程度加深了我对一部作品的认同。所以我觉得,兼用卡,虽然是节省经费,但有的时候对作品是正面加成的,但却很看观众个人。理解不了兼用卡的“美感”的朋友,那只是觉得制作组在偷懒,容易觉得厌烦。
现在的新番还会用兼用卡吗?
会的。
因为电视动画基本会因为预算的关系束缚,所以一切节省经费的手段,都会被运用。兼用卡的使用还是比较频繁的,只是没有这么容易被察觉。
因为大家对作品的口味越来越挑剔,简单暴力的插入兼用卡一定会让人觉得厌烦。所以简单暴力的兼用卡,应该只在一些特定的作品中出现。
《SSSS.GRIDMAN》可以说是近些年最简单暴力运用兼用卡的动画了,因为本身就是特摄作品,所以大家看到同样的镜头也是见怪不怪……
近些年来兼用卡用得最多,但却最妙的新番,我估计就是《皿三昧》了。
《皿三昧》的导演几原邦彦的风格就是在自己的影片里插入大量兼用卡的镜头,例如固定的舞蹈动作,变身画面,战斗画面等,这是从《少女革命》时代就继承开来的,《回转企鹅罐》、《皿三昧》一路以来保持不变,但他的作品的好评却很多,《皿三昧》也是在这个时代还能卖上6000销量的冷门作品,显然,观众觉得不好的,不是兼用卡本身,而还是根据作品的总体质量来评价作品,并不会因为大量应用兼用卡,而就对作品进行嘲讽。而《皿三昧》就是这样一部,大量运用了重复镜头,但却异常优秀的动画。
所以很多国人吐槽《全职高手》用兼用卡,我觉得并不是双标,而是“用得不够好”。或者说作品本身的期待还达不到观众的要求。
总结:简单说,是不是用了兼用卡,并不会直接影响一部作品的评价,作品本身的水平,才是影响大家对作品的评价的直接原因。还是和标题一样的结论,用的好就是法宝,作品的质量本身都没有搞定还滥用的话,一定会得到观众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