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印人小传——来楚生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勋,浙江萧山人氏也。号然犀、负翁、初生等,室名然犀室。近代艺术大家,书画印诸艺皆精,尤以肖形印最为精绝,后人视其为该域一代宗师。

楚生出身名门,所属萧山来氏,有“两浙巨宗”之誉,先世有义声,且耕读传家,数百年人才辈出于斯。

至楚生曾祖、祖父一辈,皆早逝,遂家道中落。及至来父荫基一代,逢时事无明,愈见衰微矣。

清末世纪之交,荫基倾家所有,捐得武昌小吏,急往赴任,以为家业重兴之契机。又三年,岁在癸卯冬月(1903),楚生降于世,然家邦多难,是年八国联军攻克京师,社禝飘摇,局势动荡,民生疾苦,世道愈艰。

楚生自幼聪慧过人,少时耽于书画印艺,时有微名。不意年方垂髫(8岁),义兵兴于武昌,鄂省烽烟四起,荫基仓惶之间,携家小退返萧山故里,家益窘乏。

是年,楚生入浙省萧山仓桥小学就读,不数年,来父心力交瘁,溘然仙逝。此时楚生年方十三,未及束发,而承养家重担,几难为继,幸得族中婶娘庇护,视其若己出,时有接济,又资助其学业,是举方有后之艺术大家留名于世,何其幸哉!

越明年,来氏入杭城宗文中学,从校中美术教师樊氏义臣门下习书学画,兼习刻印。樊爱其才,照顾有加。及至弱冠(21岁),来氏几经辗转,入上海美专从潘天寿学,天寿长楚生六岁,两人相处甚善,亦师亦友。是年来氏更名楚生,后人遂只识楚生而不知有稷勋者也。

待丁卯美专毕业,来氏返萧山故里,委职于广盛米店,娶同乡女子赵芳薇,又两年,生长子士龙,家和丁旺,治印益勤,期间时有印谱行于世。癸酉年(1933),举家迁杭城。

又一年(1934),自拓《楚生印存》行世,樊师义臣赞其“天资敏悟,超妙绝伦”。遂订润例于杭城王星记扇庄,揽件治印渐丰。

是年,来氏入“莼社”,与潘天寿、唐云诸家周聚于斯,谈文识艺,甚为活跃,斯时青春年少,可谓意气风发。

然国运多舛,未几抗战爆发,来氏迁往沪上,先后受聘新华艺专、上海美专,逢家中变故,遂辞教职,以鬻艺为生。丙戌之年(1946),于上海“中国画苑”办个人画展,次年又有《然犀室印存》出版于世,又重入职上海美专,旋复去。

来氏虽与沪上名家潘天寿、唐云、白蕉、邓散木等友善,然其性耿介,低调缄言,“息交以绝游”,自号“闷胡庐主”,又执著于拙朴写意之风,“不喜施脂粉,以迎合时凉”,终不为时人所喜,时察以艺谋生为不易之事。

吾观其时沪上印坛,吴缶翁、王福庵、赵叔孺等皆有显名,众星捧月,唯来氏楚生,未应其名,门庭清冷。实非技不如人,性格与艺风使然也。

来氏治印,以秦汉古玺为本,二吴为宗,其印质朴雄强,熠熠有豪迈之气。又精于书画,以画入印,所刻肖形印,独辟一径,上溯汉砖画像,又参上古纹饰,有古风,且用刀精熟,构图简炼,时人视为一绝,有诗赞曰:“吴越才子多刻印,君登当代最高楼。”

来氏肖形印,生肖、佛像、人像、花卉、草虫等皆为题材,以刀代笔,形神兼备,后人以为古今无有能出其右者。近代印坛大家钱君匋云:“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亦当避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石安以为的评。

岁在丙申(1956),上海中国画院筹立,来氏以印家之声入为画师。其时以印家身份入画院者,唯来楚生、陈巨来、叶璐渊三人耳。

是时,来氏生活安定,心舒神畅,又能专于艺事,为其创作黄金时,且多有歌颂社会新风之作,别具一格。然大凡艺术大家者,往往命运多舛也。不数年,来氏胃肺诸病侵劳其身,渐次身衰体虚,不复安享康健之福矣,后遂长期告病于家。

然病也不坠其志,有生后十年,来氏治印益勤,勇猛精进,仅辛亥一年(1971),即刻印逾百方。虽古稀之年,艺业竟又有大成矣!

惜天不假年,终因时世艰阻,病情渐重,乙卯初春,一代大家溘然长逝,年仅七十有三,惜哉!

来氏挚友唐云曾言:“来楚生先生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生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杰手;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可为来氏艺业慨要。

石安曰:观来氏印章,以秦汉古玺为宗,承其精华,又能接二吴(吴熙载、吴昌硕),尤近缶翁,深得其神韵,加之向线用刀,制险出奇,恢恢乎游刃有余。故其印意境高古,朴实拙茂,富于变化。又以汉砖入肖形印,妙造自然,形神不可方物,令人叹为观止,此诚印坛大家也。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