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水浒好汉文化的“基因图谱”[上]

前言

主持人: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来到首都讲坛。今天是本系列讲座第一季的第二讲:《水浒》好汉的“文化基因”图谱。我们非常荣幸请到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指委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陈洪先生,大家掌声欢迎。下面请陈先生开始今天的讲座。

    陈洪:很高兴和各位朋友来讨论这么一个有趣的话题,既然是文学经典阅读,我们就先营造一下气氛。
  《水浒传》最核心的四个字就是在这个画面里(见视频),哪四个字呢?“逼上梁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还有主题歌中的这句话“该出手时就出手”——就是“见义勇为”。好了,我们进入正题。
  在进入正题之前要有一个铺垫,就是谈谈对《水浒》的两种误读。《水浒传》讲的是什么?主题是什么?有好多种说法,当然最传统的是“农民起义的颂歌”。到八十年代出来一种说法,说是为市井细民写心。到九十年代又出来一个说法,说是为流民写心。此前还有一种说法,是太行山群盗的自我写照,等等。
  这中间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一种是农民起义的颂歌。这有没有道理呢?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小说描写的大规模武装反抗政府,和中国历史上此起彼伏的农民战争——叫造反也罢,叫暴动也罢,叫起义也罢,就是农民战争,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是它也有问题。你要说是农民起义的颂歌,起码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队伍里的一百零八条好汉里几乎没有农民,只有一个,是九尾龟陶宗旺,不上数的一个人;而且没地位,几乎没他的戏。第二个问题,整个情节里没有关注过农民的利益,尤其土地要求绝对没有表现。第三个问题,如果是歌颂农民起义,怎么后来受招安,倒过去打方腊了?所以“农民起义的颂歌”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不少。

跟它相反的一种说法,是近六七年出来的。一个著名的学者,很有名气,他说《水浒传》是中国人的精神地狱。听着很吓人,说中国人为什么现在道德水准这么不好?社会上这么多痛心疾首的问题呢?他说就是因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把中国人教坏了;幸亏中国人精神世界还有“圣经”,是《红楼梦》。说《水浒传》是中国人的精神地狱,有没有道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水浒传》里写了很多血腥和暴力。但是你要这么简单的否掉,有几个问题不好解释:第一,开始时给大家放那段风雪山神庙,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被社会黑暗势力逼得无路可走,最后奋起反抗。《水浒传》让人们看了感到很痛快、很喜欢,这是重要的原因。还有像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这样一种表现反抗、表现英雄气质的情节脍炙人口,你要说都是精神地狱,是说不通的。第二,以偏盖全,双重标准。《红楼梦》里难道没有按照今天道德标准来衡量不是那么太妥当的内容吗?肯定也有。扬之九天贬之九地,走极端了。第三,如果这样来挑文学作品的毛病,不光是中国,世界文学的名著里相当一部分都会被淘汰,这个说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是要不得的。
  为什么同一部作品会有差别这么大的评价?理解分歧这么大?主要是因为这部作品内在的复杂性。它如果很简单,就是一杯白开水,就不会有这么多差异巨大的理解。它不是白开水,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成份,所以见仁见智。我们今天就是要来分析这些复杂的成份。

对这部作品,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亦侠亦盗。我在爱课程网、央视网,讲到《水浒传》时说是“正义和野蛮的交响乐”,和这个判断同义。“亦侠亦盗”,什么意思呢?先说这个“亦侠”。
  中国白话小说写武侠的第一部著作就是《水浒传》。什么是侠?首先“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我们这个民族一个好传统。要是说“侠”的话,《水浒传》里首席代表是哪一位呢?对,是鲁智深。鲁智深听说镇关西的恶行,挺身而出;后来碰到小霸王周通抢亲,又是挺身而出;看到生铁佛崔道成欺负那几个老和尚,还是挺身而出。“见义不为无勇也”。鲁智深就是这样见义勇为锄强扶弱。
  还有仗义疏财。《水浒传》里仗义疏财的首席代表应该是宋江。当然别人也是,比如鲁智深碰到金翠莲,立刻把口袋里的银子全给了,仗义疏财。
  再说一诺千金。这也是侠的一个品格。咱们还举鲁智深的例子,他答应救金翠莲,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搬一条板凳在客店门口一坐,所谓“救人须救彻”。
  还有“不计利害”,更不用说了。好汉们行侠仗义都没有利害的考虑。
  总之,侠是什么?就是一种精神和一类行为,就是在体制之外,凭靠个人的力量来伸张正义。而想行侠仗义你得有本钱,得有武勇,所以就有了武侠,武侠都得是超人。于是就产生了一种传奇文学——武侠。行侠仗义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传统,如果没有这个传统,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点偏柔弱了。讲侠,就是提倡在公平与正义面前的热血、担当。这种精神其实也不限于中国。

比如在世界范围很有名的侠盗罗宾汉。2007年路透社华盛顿电讯有一篇报道,叫《罗宾汉仍在人间》说美国的一个大学研究社会心理的教师,搞了一个测试:发给学生们同等虚拟的货币,再制订一系列的规则,每人根据你自己的意志,可以去抢别人的钱,也可以把钱送给别人。最后发现,70%的人行为是有规律的,就是劫富济贫。如果看谁的钱特别多,大家都去抢他的。如果看有一个人的钱很少,还剩十几个,好多人都愿意把钱给他。这个被称作“罗宾汉冲动”。从心理机制上是不是和《水浒传》相通呢?
  明代末年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文人叫陈眉公——陈继儒,他说了两句话,对于侠的社会基础是特别好的概括,说“天上无雷霆,则人间无侠客。”倒过来说,人间的侠客等于天上的雷霆。雷霆是什么?双重属性,一重属性威力无比,一重属性伸张正义——民间说某人尽干坏事,等着遭雷劈。所以雷霆和侠客中间有这么一个同构的关系。
  《水浒传》有这一面,但是《水浒传》还有另一面。哪一面呢?亦侠亦盗。什么是“盗”?广义的讲,破坏社会秩序,人身侵害、血腥、暴力,等等。《水浒传》里这些方面的描写也不少。首先是杀人越货。占了山头,何以生存?就靠打劫客商,或者洗劫村镇。这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冲刚一上梁山,王伦不收留他,给他出难题,让他交投名状。什么叫投名状?到山底下抢一票,最好你能把客商杀了,你杀不了抢的东西多也还行。还有更可怕的,开黑店、做水盗。开黑店大家会想到孙二娘,实际上不光是孙二娘,刚才说到林冲,林冲上梁山之前先到朱贵开的酒店里,朱贵就给林冲介绍自己的经营范围,跟孙二娘一模一样,说来往客商,把他麻翻了,肥的熬油,瘦的做馅儿。还有张横,“吃馄饨还是吃板刀面”,很坏的水盗。他们上了梁山就成好汉,没上梁山之前害了多少人?这个就是正义盲点,我们不细说了。

还有劫掠城乡、草菅人命。闹江州,李逵抡起两把板斧“排头砍去”,砍的是什么?都是吃瓜群众——站道边看热闹的,砍了一大堆。为了促使朱仝上梁山,李逵就把知府的小孩脑袋劈两半。还有更加恐怖的,李逵投宿,碰到人家房东家里的女孩搞自由恋爱,李逵这个家伙思想很保守,你凭什么搞自由恋爱?他就把人家杀了,杀了还不要紧,很变态地抡起板斧把两个人的尸体剁的稀烂。这些肯定不是正面的东西,所以我们说亦侠亦盗。
  包括刚才给大家放的这个《好汉歌》,这个当然不是《水浒传》原有的,但把《水浒传》的两面全表现出来了。例如“生死之交一碗酒”,你可以说是侠肠热血,也可以说是某种近乎黑社会的形态。“你有我有全都有”,也是同样的情况。所以说《水浒传》有两面,亦侠亦盗。
   除了这个基本判断,还有一个:“大”“小”杂糅说水浒。什么叫大小杂糅?我们说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小传统。大传统指的是社会上层的一种文化,小传统就是民间的、江湖的。《水浒传》里两个传统都有,杂糅在一起。比如说大传统,像这样一些传统(见PPT:《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我们今天说见义勇为,这个词哪来的?《论语》里的,孔孟本身有一定的侠的因素,又如“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这不正是侠肝义胆吗?墨家更不用说了:“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所以研究者说:“墨之徒党为侠,多以武犯禁。”(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以武,个人的武力;犯禁,就是我说的体制外,是和法制相冲突的。《史记》里专门有《游侠列传》:“缓急人所时有……有道仁人犹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侠:“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羞伐其德”等等,这些是侠的一种定义和赞歌。这是大传统里面的。
  小传统呢?水浒好汉的故事,在宋代书场里,《花和尚》《武行者》《青面兽》《石头孙立》等,都在表演。还有杂剧里,《黑旋风》十种,还有《争报恩》《黄花峪》,等等。这些民间小传统和大传统杂糅到一起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传》。

现在,再非常简单的解一下题,为什么叫基因图谱?这是借用生物学的术语。基因是什么?决定一个生命体性状且可传承的基本因素,就叫基因。图谱呢?基因的排列、呈现。我们借用来,就是在文化传统里我们做一个溯源的工作,找出小说之所以这么写的根儿从何而来。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
  做这项工作我们要用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叫互文。什么叫互文?简单说,一个文本不是孤立的存在,里面重要的语词、意象,甚或结构、情节,往往在过去的文本里出现过。那文本之间就存在着“互文”的关系。对于阐释一个文本,发掘这种血脉联系是很重要很有效的途径。
  到现在为止我都是铺垫,下面我们正面展开。刚才讲的有点抽象,现在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
  先看花和尚鲁智深的形象。想了解鲁智深形象的文化内涵,不妨找一个切入口。有一个人很欣赏鲁智深,谁?薛宝钗。什么意思?薛宝钗这样的淑女会欣赏花和尚?这个不是八卦,咱们是有本之学,大家看《红楼梦》里这一大段文字:贾母看戏,让大家点戏,薛宝钗点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贾宝玉很不满意,认为这为了哄老太太高兴,热热闹闹、乱七八糟。薛宝钗说,你懂什么,这出戏太好了,尤其是花和尚那支《寄生草》太好了:“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写得多好啊!薛宝钗这一说,勾起了贾宝玉学禅,写偈语,后面林黛玉又跟着续写,薛宝钗又来一起讨论禅理。这是《红楼梦》里的重头戏。这个重头戏是从薛宝钗对花和尚鲁智深的称赞而来,是不是怪怪的?薛宝钗不是一般的女孩子,淑女,行为非常谨慎,思想中规中矩,她为什么会欣赏鲁智深呢?这与原作里的鲁智深形象比较复杂直接相关。
  我们先来看作品里面对于鲁智深的这些描写,如诗赞:“且把威风惊贼胆,谩将妙理悦禅心”,“铁石禅机已点开,三竺山中归去来”。鲁智深是跟禅连在一块的。还有,鲁智深碰到的第一个高僧智真长老,入定回来就说这个人“久后证果非凡”——鲁智深可以修成正果,不是一般的僧人。
  再到后来,智真对鲁智深说徒弟你自从分手以后,杀人放火,很不容易啊,休忘了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是佛教的词,意思是每个人到世上来,由于因缘而扮演着各种的角色,禅宗讲要撇开这些浮云迷雾,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鲁智深最后碰到径山寺大慧禅师。大慧说:“鲁智深,鲁智深,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鲁智深这个修行的果位太不得了,他一下回到本来面目去,连世界都变了颜色,不得了。
  还有了,鲁智深灭了方腊以后——方腊是被鲁智深给捉住的,应该到朝廷讨封赏做官。但是他不去。到了某一天,心中忽然大悟,自己知道大限将至,就让小和尚准备好一桶热水,沐浴之后,摆好姿势,然后做了一首颂,说“平生不修善果……今日方知我是我。”“今日方知我是我”,这也是禅宗的话头。

所以你要看这些描写,《水浒传》里是要表现鲁智深跟佛门、跟禅宗有关联的。但是我相信朋友们读《水浒传》的时候,这些文字大多是略过去没注意的,注意的是哪些呢?是这样一些:被迫剃度,破戒、喝酒吃肉,醉打山门、毁坏佛像,卷堂大散,大相国寺威震泼皮,桃花庄抱打不平……最夸张的如出家以后吃狗肉,剩一条狗腿揣到怀里,强迫别的和尚吃,往人家嘴里塞。还有醉打山门,先把亭子打倒,然后打金刚,打完金刚之后他要进庙,人家不让他进,他说那我一把火把你这个庙烧了。还有这样破坏戒律的和尚吗!庙里不容他,戒律堂三十多个和尚拿着棍子要把他打出去,他指东打西,导致卷堂大散——其他和尚说我们不在这个庙里,这个庙的秩序太坏了,我们走人吧。这是在五台山。
  离了五台山到了大相国寺,到了开封,继续如此。先是要官儿,智真长老把我派来的,你不给我监寺,起码也得给一个副职吧?结果那帮人哄他,说你去看菜园子,也是菜园子的一把手。为什么看菜园子?菜园子那很棘手,有一帮地痞流氓总去偷菜。他到那把这帮地痞流氓全给降服了,就成了这帮泼皮的首领——这也不是出家人的行当。
  至于暴打小霸王周通,杀生铁佛崔道成,也都不是出家人做的事。文本里,佛门与非佛门两个方面都有,为什么会如此?这两方面是哪来的?是作者忽然灵机一动写出来的吗?
首先说明,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的故事早就有了。杂剧、话本,都在讲这个故事。那里面的鲁智深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前文本里鲁智深是否有佛门的因缘呢?
  最早的《癸辛杂识续编·宋江三十六人赞》,关于鲁智深有16个字:“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这个“飞飞儿”,会让我们想到唐传奇《聂隐娘》。《聂隐娘》里面有精精儿,还有他的师兄空空儿。给人的感觉鲁智深应该是一个类似于这种的盗贼,轻功很好,飞檐走壁,有点这个感觉,当然也没细说。  
  到了《大宋宣和遗事》,说“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这就更没有具体形象了。到了杂剧里,《鲁智深喜赏黄花峪》,杂剧的名义是鲁智深,实际这出戏主角是李逵。还有《鲁智深大闹消灾寺》,这个也很怪,是把三打祝家庄的情节跟他连上了,也没有具体形象。最好玩的是《豹子和尚自还俗》,里面的鲁智深“难舍凤鸾俦”,是多情种子,家庭意识很强,不愿意重入江湖;还赏花儿,游山玩水。简单说,在今本《水浒传》之前提到鲁智深的,和我们今天看到的鲁智深相比,大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和佛教、和禅宗相关联的内容,在《水浒传》今本之前通通没有。那么,它从哪来的呢?

我们发现在佛教里有这么一个很有名气的人,是禅门大德,就是《五灯会元》里“石头迁禅师法嗣”的丹霞天然。石头希迁,是一位禅门大德,他的徒弟是丹霞天然。关于丹霞天然,文字挺长的,这么一大段我们不读了。简单说,丹霞天然这一系列的事迹,我们发现跟《水浒传》鲁智深的故事非常相似。下面就分析一下这些相似点。
  首先来看丹霞天然怎么出的家?他本来是要做官,路上碰到一个人,说“你干嘛去?”“我想做官。”“做官何如选佛?”——在佛门里,你将来有成就,比做个俗官要好得多。这是丹霞天然怎么进入佛门的,由求官变成选佛。我们看《水浒传》写鲁智深,他原来是一个提辖,当过官儿的,后来尽管当了和尚,做官的意识依旧很强。他到了大相国寺,提出要求,想做个监寺什么的,人家忽悠他,说你先做菜头儿,管菜园子也是一个官。这个很像《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忽悠孙悟空,你去做弼马温,那些马都归你管。这个意思很像。《水浒传》和《西游记》好多地方可比,今天咱们不讲这个。
  再往下看,天然到了庙里面,一开头他没有剃度,就在里面干点儿杂役。后来有一天方丈说明天早晨全体义务劳动,铲去佛殿前草。一般人都以为真除草,把工具准备好,只有他一大早弄一盆热水,到方丈跟前一跪,把热水一举,请大和尚为我“除佛殿前草”。什么意思?剃度。头发就是“佛殿前草”,你把草除掉就进了佛门。我们看《水浒传》写鲁智深,智真长老给他剃度,一边剃度一边嘴里念叨“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也有些相近。
  再往下看。天然和尚剃度以后到别的庙里挂单不守规矩,跟同屋一个和尚闹起来,把人家摁倒,骑到人家脖子上去。而鲁智深剃度后,也是不守规矩,把另一个和尚揪着耳朵欺负一通。天然惹祸之后,别人立刻告诉方丈,马祖道一过来一看,不仅没处分反而说:“我子天然!”真是我徒弟的天性表现,于是就给了他这个名字叫“天然”,很是欣赏他。《水浒传》里,鲁智深揪同宿舍和尚的耳朵,别人慌忙报告长老,长老来看了看,说“别看他现在捣乱,久后证果非凡”。

再看,天然和尚挂单到某一个庙里,晚上有点冷,他把一个木佛劈了,架起一堆火,烤火取暖。小和尚报告给方丈。方丈责问:“你到我们这挂单,怎么把我们的佛给烧了?”天然说:“我烧了取舍利。”大家知道,大德高僧圆寂后火化会有舍利。天然说我取舍利。“这是木头佛,哪有舍利?”“既然它是木头,那烧了正好。”这是很有名的,叫丹霞烧佛,在禅宗史上很有名的公案。天然和尚烧佛,鲁智深干嘛?打坏金刚。他看着金刚说,你这家伙怎么冲着我乐,你笑话我。于是抡起棍子照着金刚腿一下,就把金刚给打倒了。
  再往下说,后来丹霞天然横卧在洛阳的天津桥上,挡住地方长官郑留守的路,《五灯会元》里专门有这么一个桥段。而《水浒》中,鲁智深为了救史进,到州桥上挡住贺太守的路。这些地方都太像了。
  继续往下看,丹霞天然自己预知涅槃的时间,吩咐徒弟准备好热水,洗完澡说我要走了。鲁智深也是,对小徒弟说“洒家今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然后坐在那很平静地就走了。

如果说《五灯会元》里关于天然的事迹有一件或两件跟《水浒传》里鲁智深相似,那可能就是一个偶然。但是有这么些条,如果说是偶然,恐怕就说不过去了。我们需要对它有一个解释。怎么解释呢?这中间的精神血脉就是狂禅。
  什么叫狂禅?禅修在佛教里最早的时候跟具体派别没关系,就是一种修行的手段,和我们今天说的瑜伽很像。但是传入中土以后逐渐成为某些派别特别重视的手段。从达摩一直传到五祖,称作如来禅;后来又分南北宗,南宗慧能就叫祖师禅。慧能再往下传就分成五家七宗,这叫越祖分灯禅。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五宗。从越祖分灯禅再往下有一个支脉,叫狂禅。狂禅是什么样的?有一句话,大家总说起:“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修行并不一定摆好姿势来做,日常生活里处处可以修行。但是这句话反面理解什么意思?用不着去读经,用不着去苦修,只要你放松,回归本性,你就是一个最高的境界。于是乎从这个命题往下发展,就出来一派,“呵佛骂祖”,不读经,不修行。比如,说“达摩老祖是一个‘老臊胡’”,。还有什么“干屎撅”、“拭疣纸”,等等,太粗俗了!这一派被称为狂禅。
  狂禅的特点是什么?拿丹霞天然的话说,我这里“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佛之一字,永不喜闻”。你当和尚干嘛?你当佛教里的领袖、一个大和尚干嘛?其实他是说这些概念、这些观念、这些形式,都是一分钱不值的。“我就是佛”,我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这就行了,用不着读经、修持。这就是狂禅。
  狂禅的特点跟“侠”有相同之处。就是高扬主体,不受一切束缚。好处呢?斩截痛快。所有的形式的东西通通扔掉,就是放任本性而行动。在这个意义上,狂禅和侠是有相通处的。所以鲁智深这个形象一面是一个侠客,,一面由于他和尚的这个身份,写作者把丹霞天然的某些事迹,特别是这些事迹里面的那个精神,拿过来灌注到鲁智深这个形象里。

明代后期有一个大思想家叫李卓吾,。他这个人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呢?他说,为什么天下没有是非?就是因为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所以就没有是非了。又说,《六经》是什么?就是各种伪君子藏身的地方。这个李卓吾特别喜欢鲁智深,他评点《水浒传》,一沾到鲁智深,旁边就批上“佛!真佛!活佛!”批语说,“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作,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如今世上都是瞎子,再无一个有眼的,看人只是皮相。如鲁和尚,他是个活佛,倒叫他不似出家人模样”。李卓吾这么评论我们听着也够走极端的,他的根据是什么?就是狂禅的这样一种观点。
  金圣叹评《水浒传》也很有名,他说“真正善知识胸中便有丹霞烧佛眼界”。明确主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和丹霞天然烧佛是一样的。
  我们做一个小结:《水浒传》文本中的鲁智深形象与天然和尚的事迹有较多的相似处。鲁智深的形象中流淌着狂禅的血脉。这个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个角度是说这个形象本身,《水浒传》里写的,我们就可以做狂禅的理解。另一个角度,由于互文的关系,我们发现它和《五灯会元》里丹霞天然的事迹有关联。这种血脉使鲁智深的形象丰厚而复杂,从而赢得了李卓吾、金圣叹、曹雪芹的欣赏。为什么把曹雪芹说上?薛宝钗欣赏鲁智深,哪来的薛宝钗?其实就是曹雪芹欣赏。他们这样的个性鲜明的读书人特别喜欢鲁智深的形象。(待续)

(本文为4月14日,主讲人在首都图书馆进行“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的讲稿)

主讲人简介:陈洪,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原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另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校兼职教授;担任《文学遗产》、《天津社会科学》等报刊编委,《文学与文化》杂志主编。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明清小说、文学与宗教等诸多方面,著作主要有《结缘:文学与宗教》、《中国小说理论史》、《金圣叹传》、《六大名著导读》、《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李贽》、《漫说水浒》、《画龙点睛》、《浅俗之下的厚重》、《沧海蠡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发微》、《雪鸿閒辑》、《周易中的人生智慧》、《四大奇书话题》、《中国小说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文论读本》、《大学语文》、《诸子百家精编》、《古典诗词名句鉴赏》等。学术论文主要有《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红楼梦〉因果框架简析》、《论〈红楼梦〉疯僧跛道的文化意蕴》 、《〈红楼梦〉脂批“囫囵语”说的理论意义》 、《<红楼梦>与<吴江雪>》《〈西游记〉与全真之缘》、《从孙悟空的名号看<西游记> “全真化”环节》、《宗教文字与〈西游记〉的版本演变》、《牛魔王佛门渊源考论》等数十篇。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宝钢奖、国务院授衔专家等荣誉,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论著获国家及天津市社科成果奖多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京畿学堂
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