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经方应用100首(51~60)
茵陈10~80g、栀子10~15g、大黄6~10g。
先煮茵陈,再下余二味,煮成后分三次服。
1.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
2.口渴,小便不利,色黄而短少。
3.舌苔黄腻,脉滑数。
大黄12g、黄连6g、黄芩6g。
水煎煮,顿服。
1.烦躁不安,面部潮红或为大黄体质。
2.心下痞,便秘。
3.舌质暗红坚老,舌苔黄腻或干燥(黄连舌)。
4.脉实有力,或数,或滑。
5.吐血,衄血或出血倾向。
半夏10~15g、黄连3~5g、黄芩5~10g、干姜5~10g、甘草5~10g,人参5~10g、大枣12枚。
水煎,分3次温服。
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肠鸣等胃肠道症状。
2.烦躁、内热感、多梦、失眠。
3.舌苔薄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
黄连3~6g、全栝楼12~20g、制半夏6~10g。
先煎栝萎,再入后二味,煎成分三次温服。
1,上腹部、胸胁部痞胀,按之疼痛。
2.心烦、失眠或咳嗽,痰黄粘腻或便秘。
3.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数。
葛根30g、炙甘草6g、黄芩9g、黄连9g。
先煮葛根,再加诸药,煮成分两次温服。
1.发热,微恶寒或不恶寒,或胸中烦热,或午后高热,头痛酸楚,身重疲乏,口干苦,心烦,心悸,或项背拘急,或胸闷喘促,出汗。
2,腹痛,下利,大便粘滞不爽,或臭秽,或肛门灼热,上脘痞痛。
3.舌边尖偏红,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脉滑数。
黄连12g、黄芩6g、芍药6g、阿胶10g、鸡蛋黄2枚。
先煎前三味,药成烊化阿胶,稍冷后,再搅入鸡蛋黄,每日三次温服。
1,心中灼热而烦,不得安卧,失眠,神情急躁,易怒等。
2.诸出血证或出血倾向。
3.面色苍白,口舌糜烂;精神委靡,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头昏耳鸣,小便短黄。
4.心下痞,腹痛,或久痢,下脓血。
5.舌质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甚或状若杨梅,脉细数,无力。
黄芩10~20g、炙甘草6~12g、芍药6~12g、大枣12枚。
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1.腹痛下利,或大便不爽,肛门灼热,及身热,口苦。
2.舌红苔黄,脉弦。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10g。
水煎,分两次温服。
1.发热、口渴、下利、里急后重、便脓血。
2.或腹痛,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3.舌红苔黄,脉数。
大黄12~30g、黄连6~15g。
用开水浸泡5分钟,然后取汁,分1~5次温服。
1.上部出血,量多色鲜红。
2.心烦不眠、狂躁目赤、心下痞而按之濡软者。
3.舌红赤,甚或起刺,苔黄腻,寸脉浮者。
大黄10~30g、枳实12~25g、厚朴13~30g、芒硝12~30g。
先煎厚朴、枳实,熬好前放大黄同煎5~10分钟,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为度。不下,续服取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者。
2.舌红苔干焦黄,脉实有力而不大便、腹满者。
3.脉弱,烦躁心下硬,不大便,发热或日晡热、发狂、谵语者。
4.脉浮弦紧而剧烈腹痛、腹胀、腹皮热、坚满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脓血便者;
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展。一起为中医呐喊加油助威!
外国人都开始学中医了,你还在等什么?
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