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境:中国的巅峰之作

  作为日常用物的铜镜,在我国的使用源远流长,公开资料显示,战国时期以前的铜镜就发现了三十多面。而铜镜的发明可追溯到上古的传说时代,据说黄帝曾铸神镜。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贵南县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两枚小型铜镜,距今约四千多年,其时代与黄帝铸镜的英雄时代相近,由来已久的圣人制镜的说法得到了实物的印证。

  现在的铜镜收藏以水银古、黑漆古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古又次之。真品铜镜都经过在土壤中的自然埋藏,一件铜镜入土几百数千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与镜胎浑然一体,牢固坚密,不易脱落,用手抠不掉。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方法,用鼻闻,新仿的铜镜有化学原料的味道,缺乏真品的泥土气;或者是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刮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仿镜上面。

  在民间陪嫁、馈赠礼物,甚至向皇上进贡时,铜镜都是经常被选用的。古人认为铜镜能发光,可以辟邪消灾、降妖镇魔。在民间,常常看到以镜悬门,就是这个道理。

  铜镜的存世世量并不多,“在收藏领域,铜镜一直归属于杂项,长期市场待遇不高。不过从2010年开始,铜镜市场突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08年,一件估价只有55万的元代缠枝花卉镜拍出了100.8万元的价格,震惊业内,其实这仅仅是开始。2009年秋拍,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以268.8万元成 交。2010年秋拍,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以超过700万元成 交,打破了铜镜拍卖的纪录。这些数字说明中国古代铜镜的价值正被市场认可,尤其是唐代铜镜和汉代铜镜。”

  在收藏家的眼中,古代铜镜是许多人朝思暮想的宝藏。2010年,在北京嘉德上,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镜以700万元成 交,打破了铜镜交易的新纪录。

  铜镜的恒久艺术性则在于主题纹饰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虽有构图局限,却能融入历代工匠无限的遐想与社会文化风尚。

  目前,古铜镜买家大多看重的还是古代铜镜的审美价值,即艺术性。专家认为,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的特征,因此,铜镜对于古代墓葬的断代是重要的标准器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