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惊现奇效医案:20余年头晕,三付中药见奇效!中医辨证之精妙叹为观止!
“张胜兵中医”
头晕二十余年病案
今天跟诊恩师张胜兵,发现奇案如下:
患者女,42岁,2021年09月27日初诊
主诉:头晕20余年。
病史:患者述头晕20余年,患者自10多岁始即头晕,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看过很多医生均按颈椎病治疗,效果不佳,都没有好转。曾做过几年微商,总是低头看手机,头晕加重。三年前骑摩托车吹风受寒后头晕严重,只能在床上躺着,近半年时间。现头晕,偶尔伴左手中间三指麻木,左肩睡觉压痛。怕风怕冷,吹风头痛,肌表酸痛,易便秘,有时4-5天大便一次。舌象:舌尖稍红,苔白小腻,舌下稍瘀。脉滑。
生育史:生育5个小孩,做过3次人工流产。
诊断:
病名:眩晕
证型:风湿束表,气虚血瘀,痰浊中阻。
治则:祛风除湿,祛痰化瘀,升清降浊、潜阳止晕。
处方:双活除痹汤(《医门推敲·壹》恩师张胜兵原创方)、桂枝加葛根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升清降浊汤(《医门推敲·壹》恩师张胜兵原创方)、除湿胃苓汤、孔圣枕中丹加减。
处方如下:
羌活15g、独活15g、防风15g、桂枝10g、生白芍10g、炙甘草6g、法半夏15g、白术15g、蔓荆子10g、天麻15g、泽泻20g、茯苓15g、葛根30g、大枣20g、苍术10g、麸炒苍术10g、薏苡仁30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桑枝15g、石菖蒲15g、龟板15g、远志15g、龙骨15g、牡蛎15g、厚朴15g、枳实10g、藿香10g(后下)、陈皮10g、薄荷10g(后下)、升麻6g、菊花10g,7付。
只吃了三付药患者即反馈20多年的头晕好了八九成,还说自己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了,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患者与师父张胜兵反馈病情截图
按语
这例患者头晕多年,由于生育过多,素体气血亏虚,加之感受风寒湿邪,风湿困体,又有不良习惯,低头久看手机造成颈椎气血瘀滞,头部气血供应不足,而同时还由于肝郁脾虚,体内又有痰湿,这种内外因兼有,虚与实错综复杂的证型在临床上也确实是很少见的,治疗如此复杂的病证,如还按平时的思路很难收效,只能多方合用,临证加减,师父根据患者情况多方加减,合方应用,契合病机,故收效颇速。
头晕的辨证治疗
头晕是指病人自感头部发昏,周围景物好象在旋转,人有要跌倒的感觉,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不能站立,若兼眼花目眩者称为眩晕。
本症在古代医籍中有多种名称。
《素问》有'头眩'、'掉眩'、'徇蒙招尤'之称;
《灵枢》称'眩冒'、'目眩'、'眴仆'等;
《金匮要略》有'冒眩'、'癫眩'之记载;
《诸病源候论》称'风眩';《圣惠方》称'头旋';
《三因方》称'眩晕';《济生方》称'眩运',清代以降,多称'眩晕'或'头晕'。
头晕的常见证候如下:
风火上扰
头晕胀痛,烦躁易怒,怒则晕痛加重,面赤耳鸣,少寐多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本证多因平素阳盛火旺,肝阳上亢;或常有恼怒郁懑,气郁化火,耗伤肝阴,以致风阳内动,风火上扰所致。风火扰动于上,则头目眩晕且作胀痛;怒则肝火益炽,故头晕头痛加重;风火扰及心神,则烦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皆风火亢盛之征。
治宜清火熄风,平肝潜阳。方以天麻钩藤饮。
若肝胆热甚,口鼻生疮,小便短赤,宜清泻肝胆之火,方用龙胆泻肝汤。
中年以上,风火眩晕,应警惕是否为中风之先兆,当及时防治。
阴虚阳亢
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或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弦。
阴虚阳亢者为平素肾阴不足,或热病久病伤阴,阴津不足,水不涵木,以致肝阳上亢,以阴虚为主。阴液不足,目失濡润,故头晕而目干涩;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则心烦失眠,寐中多梦;阴虚生内热,故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舌红脉细数皆阴虚内热之象。
本证以眩晕目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无苔为特点。
治宜养阴平肝定眩,方用菊花芍药汤或杞菊地黄丸。
痰浊中阻
头晕头重,胸膈满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肢体沉重,或有嗜睡,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或弦滑。
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湿聚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晕嗜睡,且感沉重。痰湿停滞胸脘,气机不利,则满闷呕恶,不思饮食;身重、苔腻,脉滑皆痰湿之象。
治宜祛痰化湿,方以半夏白朮天麻汤为主;
若兼见头目胀痛,口苦心烦,苔黄腻,脉滑数,为痰郁化热,应清热化痰,方用温胆汤加黄连、黄芩。
心脾血虚
头晕眼花,劳心太过则加重,心悸神疲,气短乏力,失眠,纳少,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象细弱。
心脾血虚头晕多为气血两虚,心藏神而主血脉,脾统血而藏意,凡劳心太过,思虑无穷,皆可伤及心脾,耗损气血;或大病大失血之后,亦令气血不足。
如'血为气配,气之所丽,以血为荣,凡吐衄崩漏产后亡阴,……此眩晕生于血虚也。'气血亏耗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花;血虚,则心悸神疲,难于入寐,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象细弱。头晕每遇劳心太过而加剧。
治宜补气血,益心脾。方用归脾汤为治。
中气不足
头晕,喜卧,站立加重,劳力太过可致发病,倦怠懒言,少气无力,自汗,纳减便溏,舌淡脉细。
中气不足头晕,多无失血,常由过度劳力,元气受伤;或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如《灵枢.口问》所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气虚清阳不升,则头晕耳鸣,头倾喜卧,倦怠懒言,少气无力,纳减便溏。
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主之。
肾精不足
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目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瘦淡红,脉象沉细,尺部细弱。
肾藏精生髓,为先天之本。先天不足或年老肾气衰弱,或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脑为髓之海,肾精亏耗则髓海不足,故见头晕。头晕经久难愈,且有神疲健忘,耳鸣目花,腰腿酸软,遗精阳痿,尺脉细弱等肾虚之象。
本证治宜补肾填精,方用左归丸主治。
若肾中元阳不足,兼有畏寒肢冷,舌淡脉沉微者,应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主治。
总结
总之,头晕一症,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属虚者多,属实者少。然临床又可能多证间夹,还需详细辨证,灵活加减。甚至还可能与他病同存,更要多方兼顾,不可先有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