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陈朝的灭亡 | 中越情仇史44

张辅三征安南
上回说到张辅奉成祖之命再次杀回安南,征讨后陈朝,一战俘获简定帝,重创重光帝。眼瞅着后陈朝的丧钟已然敲响,结果在这节骨眼上,因淇国公丘福率领的鞑靼讨伐军轻兵冒进,遇伏击而遭团灭。盛怒之下的朱棣决意御驾亲征,遂将张辅召回负责战备工作。
后陈朝这下算是捡到救命稻草,又能苟延残喘了。黔国公沐晟被独自留下负责镇压事宜。无奈如同《明史 张辅列传》所载"……交人(交趾人,即越南人)所畏惟辅"——越南人除了张辅,谁都不怕。
沐晟面对此起彼伏的反抗,疲于奔命、心力憔悴。相比武功赫赫的名将老爹,自己这世镇云南的大明"西南王"、"东盟扛把子"名头着实有点掺水。

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的沐英(1344年—1392年)画像

再说回到成祖北伐。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同年五月,明军在斡难河畔击败本雅失里(为无辜被杀的郭骥报了仇),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遁。其后,鞑靼太师阿鲁台又被击溃于兴安岭,阿鲁台部众四散逃遁,明军大获全胜。

电视连续剧《大明风华》中王学圻饰演的明成祖饮马斡难河的情节

帝国北方的威胁解除了,眼见沐晟控场能力太弱,无法镇住安南日益败坏的局势,张辅又一次临危受命,再战安南——这已是他"三进宫"了。

后陈朝的覆亡
陈季扩(重光帝)算起来也就潇洒了一年不到,安南的大煞星张辅又杀了回来。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正月,张辅返回安南后,见明军号令不严、军纪败坏,索性发动了一场"整风运动"。都督黄中因"骄纵跋扈"被树了反面典型,遭斩首示众。全军上下心惊胆寒,方才开始对张辅俯首听命。
话说这老黄,当初与吕毅任广西左、右副将军时,奉着永乐皇帝圣旨领五千兵马护送陈天平回国,遭胡季犛伏兵杀败溃逃。后又随朝廷征讨大军平定胡朝,官拜交趾都指挥使司副都司。堂堂大明帝国交趾(越南)军区的二把手,最终被英国公张辅杀了立威,一条小命最后还是(和他那位难兄难弟吕毅一般)交代在了异国他乡,不禁令人唏嘘。

明代官制示意图

同年七月,张辅在月常江击破阮景异率领的水师部队,缴获战船一百余艘,但因瘴疠而放弃乘胜追击,回师休养(南国特色"乌烟瘴气"又为后陈朝的续命发挥了一次"地利"作用)。
翌年(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八月,张辅又在神投海大败陈军,并且趁机开进到陈季扩的老巢乂安府城下扎寨。
两军相持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四月,陈军已近穷途末路,士卒十存其三,又缺衣少食。在明军犀利的攻势下,陈季扩选择放弃乂安继续南逃至邓氏的大本营——化州。

后陈朝势力范围,化州已是其最南疆界

起初明军攻占乂安时,陈季扩的太傅潘季祐投诚,旋即病死(好日子没享受到)。其子潘僚做了"越奸",被张辅任命为乂安知府。为了向新主子邀功,潘僚尽陈化州山川之险(如那张松向刘备献《西蜀地形图》那般),张辅得此情报遂决意挥师进军。

光荣《三国志12》中张松献图的一脸谄媚形象

尽管沐晟进言:"化州山高海阔,未易图也",也不知这兄弟是不是给越南人打怕了,患上了"恐越症"。张辅对这位"常败将军"的建议表达了激烈的反对:"生我也是化州,做鬼也是化州,未平化州,我有何面目见主上乎!"
这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使得明军士气大振,在爱子江一战中,后陈军虽然又一次祭出屡试不爽的南蛮特色"必败"兵种——象兵,且果不其然地又被明军击溃,负痛的大象扭头败走,践踏冲击自家部队,后陈军溃不成军、降者无数。

从我国史籍上来看,南方政权使用象兵出战的记录中基本毫无胜绩可言,却仍无法阻碍他们对这个兵种的蜜汁自信

此役之后,陈季扩只能带着残兵与阮景异、邓容藏身于政平州的山林间打起了游击。
到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正月,张辅率明军尾随而至。见后陈军屯驻在暹蛮、昆蒲等地的山中,遂命将校徒步潜行于悬崖之间的山路小径,准备夜袭后陈军。
毫无防备的后陈军突遭精准打击,主将阮景异、邓容在乱军中被生擒,陈季扩则只身逃往哀牢(今老挝)寻求政治庇护。
张辅为了"斩草除根"对其穷追不舍,一路攻破哀牢三座关隘,陈兵耀武,逼迫哀牢国王交人。哀牢王自然无力抵御来自天朝上国的军事威胁,遂乖乖将陈季扩一家老幼拱手奉上。
——二百五十余年后,在中国与缅甸之间又上演了这么一出同样的戏码:南明最后一帝永历朱由榔为避吴三桂之追击,逃至缅甸避祸。最终缅王迫于清军兵盛,将朱由榔交予吴三桂。公元1662年六月,朱由榔被绞杀于昆明篦子坡,明祚由此断绝。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7号旁的"明永历帝殉国处"永历帝死难雕像

陈季扩、阮景异、邓容这帮"残陈余孽"最终被解往北京献俘。作为后陈末代君主的陈季扩,有着颇具英雄主义悲剧色彩的历史谢幕:在押送过程中,他寻机投海自尽。(不知是去拜会南海龙王还是东海龙王?)而邓容等人亦殉节随旧主赴阴曹报到。
著有《越南通史》的越南学者陈重金评价邓容父子:"悉心辅佐皇帝复国,虽未获成功,但其忠烈气节也值得后人常加缅怀。"
据说邓容有一首叙怀诗存世,传诵至今。诗云:"事事悠悠奈老何,无穷天地入酣歌。时来屠钓成功易,事去英雄饮恨多。致主有怀扶地轴,洗兵无路挽天河。国仇未复头已白,几度龙泉带月磨!"
字里行间颇有点文天祥《过零丁洋》去国怀乡、壮志未酬滴赶脚。

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与其诗作《过零丁洋》

无论如何、总而言之,苦苦支撑的后陈小朝廷维系不过七年,最终在大明帝国优势兵力的碾压之下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中国历史学家将1407年明廷消灭胡朝,设置行省至1427年明军撤出安南的这二十年间定义为越南的"属明时期"。不过越南方面将其中1407年-1413年的这七年划为了"后陈朝",1418年-1427年则为黎利领导的"蓝山起义"直至将明廷侵略者彻底赶出国境的"抗明十年"。因此勉强能算成是大明"风平浪静"地打理安南领土的时间也不过1414年-1417年的三年光景。
至于大明是如果治理越南,又是如何最终丢失了这一块来之不易的领土,我们下回再表。
资料来源:陈重金(越)《越南通史》、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古小松《越南:历史国情前瞻》、煮茶《笑翻越南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