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了凡四训》19:羞耻心,促人自省;敬畏心,让人奋进

【原文】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译文:但凡改正过错,第一要发‘羞耻心’。想想古时候的圣贤,和我一样都是大丈夫,他们凭什么成为百世的师表?我为什么如土石瓦块?原因在于:沉溺、沾染不良习气,私自做不应该的事情,自以为他人不知道,还一副自高自大不知道羞愧的样子,将会渐渐沉沦到如同禽兽而自己尚不觉悟。世间令人可羞可耻的事情,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孟子说:羞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重大的事情。有羞耻心,则可成为圣贤,失去羞耻心,就是禽兽。这是改过的要紧、关键的地方。

理解:禽兽是没有羞耻心的,它们在同类面前的所有行为都是赤裸的。而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根本之一就是人类有羞耻心。

历史上有一个故事:王阳明抓住了一个大盗。这个大盗摆出一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其它人一直无法让其开口交行其罪行。王阳明在一个很热的中午,和他坐在太阳底下。一会儿便大汗淋漓。王阳明说:既然死都不怕了,热了就脱。大盗便开始脱衣服。脱到最后还有一条内裤,不肯脱了。王阳明问他为何不脱了。大盗不语。王阳明盯着大盗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既然你还有点羞耻心,不肯脱裤头,那就老实交待你的罪行吧。大盗果然开口了。

王阳明的“心学”影响深远。俗话说“杀人诛心”。通过一个裤头让大盗发现了自己的羞耻心,然后一直处在这个纠结的情绪中。趁热打铁,这个羞耻心让罪犯认罪。了凡先生首先提出这个羞耻心,就是要时时记住自己是“人”,而不是“禽兽”。若没有羞耻心,无异于禽兽。

“私行不义”,这里提出了要坚持慎独和自律。人需要有内省、自问的功夫。越是一人独处的时候,越是要坚守内心,这个时候是修炼己心的好时机。一旦在独处的时候放纵身心,及到了人多的时候,肯定会不小心露出“本相”的。就如同八戒在高老庄娶妻一样,喝多了酒,把那付天生的嘴脸露了出来,不仅妻没有娶成,反倒成了妖怪,被悟空捉将去了。

“谓人不知”,人可以不知,天地何从不知?古时有一个故事。一位下级官员给前来考察的上级官员送礼,选择了一个晚上。上级官员拒绝了。这个下级官员说:“这事没有人知道。”上级官员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会没有知道呢?”离地三尺有神明,不可以私行不义。天地自然有知。

要知耻,需有内省之功。问心无愧,内省不忧。

【原文】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译文:改过的第二个方法,是要有敬畏心。人在天地间,惟鬼神是难以欺骗的。我的过错即使很小很隐蔽,然而天地鬼神,确实能够如镜子一样照看着,重的罪过降下百种灾祸,轻的过失也会有损福报,我凭什么不害怕呢?

理解:敬畏心。首先理解里面的“畏”字。这个字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理解:前面加敬,就是正面的敬畏;后面加惧,就是反正的畏惧。其中的道理就是:怀一颗正心端心,就是敬畏;怀一颗曲心歪心,便是畏惧。比如“后生可畏”,为什么要“畏”后生们?正面的是:不论我们把这个社会和世界整成什么样子,后生们都要无条件地接受、然后去打理,因此而敬畏他们。反面的是:百年后,不论后生们如何评价我们,在墓碑上如何评说我们,都不可能再跳回来和后生们理论,因此而畏惧他们。

怀敬畏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

儒家讲“敬”。只这一个“敬”字,便涵盖了若干仁义道德。面对上级安排的工作,敬便是忠于职责,安于职守。面对父母的关切,敬便是孝顺。面对交通警察,敬便是遵守规则、谨慎驾驶。面对一桌饭菜,敬便是感恩天地,知得之不易,珍惜粮食。等等。如果前面提到的羞耻心是内在的自我反省,这里的“敬”,便是对外的自我把持。

天地对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有回应的。这种回应、回报或者是报应,是通过某种方式、某个人去实施的,借助于某些机缘。天地不会亲自动手。如《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克扣了雨水的点数,玉帝判它斩首,也是借了李世民的大臣魏征去斩杀的。在生活中,遇到施恩于我、或者算计于我者,都是有机缘在里面的。只不过区别在于:尽量结善的机缘,而不要去结恶的机缘。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