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对林黛玉不喜,是从何时开始的?这些细节让人清醒

《红楼梦》中宝黛之缘,乃木石前盟,而王夫人为了王家利益的最大化,属意宝钗,算金玉良缘的创造者。

那么她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黛玉,疏离黛玉的呢?

从黛玉进京开始。

怎么说?

黛玉初进贾府的种种细节,都暗藏着曹公的伏笔。

1、两个舅母初见的鲜明不同

黛玉初进府,贾母劳师动众,摆出正式的排场,迫不及待迎上去,“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份天性流露,是真的疼贾敏,爱屋及乌也疼黛玉。

王夫人呢?

王夫人在黛玉进门后沉默是金,是全程消声的,好不容易开口了,却是对着凤姐问话:

突不突兀?

外甥女第一次来,王夫人作为一府女主人,不说热情相迎,开口第一句话却问管家的王熙凤月钱发了没有,风马牛不相及啊!有必要这时问吗?凤姐那时还正在贾母和黛玉面前刷存在感,被王夫人强拉出戏,还好她反应灵敏,角色转换无痕链接。

但这句突兀的话,依然能让人感到这个舅母的疏离,心不在焉,面子功夫都懒得做的。

王夫人接着这一句话,更是将漫不经心表现到底。

脂砚斋在此处批语“妙妙!”

如何妙?妙在一贯人前端庄的王夫人,一句话暴露了内心戏,这就是曹公的伏笔了。

王夫人乃贾政正妻,贾敏的二嫂,黛玉的二舅母,从亲疏来说,第一次见面,贾母的疼爱毫不避讳,但显然,这个二儿媳妇并不愿意迎合,一直消声不说,王熙凤来了,说的第一句话是和凤姐谈工作,彰显自己的地位,第二句话看似责备凤姐不周到,但“随手”二字显露的,有没有那么点云淡风轻的施舍?至少从态度上来说,不亲昵,行为上来说,不重视,甚至有点特意表现轻慢,是对贾母拥宝黛的反抗?反正不会是喜欢。

黛玉受命正式拜见两个舅母时,反差也极大。

邢夫人是忙起身,笑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亲自拉着黛玉坐车。到了住处,邢夫人是“搀着黛玉的手,进入院中”,“进入内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不管心里如何,邢夫人的表面礼数是亲切周到的。

初次上门,贾赦没有相见,却传了话来:

印象中,贾赦好色荒淫,但外甥女初次来家的表现,却可圈可点,周到又贴心。

还要去拜见贾政与王夫人,邢夫人忙命三个嬷嬷陪同,送至仪门前,眼看着车走了才转身,这是一个舅母的本分,既不过分亲近,也不显得疏远。

反观黛玉进荣禧堂,主人贾政和王夫人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

首先,黛玉是邢夫人的嬷嬷引着,东转西穿,进了仪门,过厅入屋,荣府没有盛妆的姬妾嬷嬷丫鬟相迎,王夫人也没出现。

其次,嬷嬷让黛玉坐了,本房内的丫鬟才忙捧了茶来。一句“本房内”可看出,荣府对于黛玉的造访是没有专门安排的,这一切显示的都是女主人的态度。

再次,等王夫人叫黛玉过去相见,自己坐西边下首,却将黛玉往东让,这初来乍到、没注意的人一屁股坐下去,或许就会坐实不懂礼数的首次印象,还好黛玉并不傻,正时时留心呢,料定东边是贾政的坐位,就歪在炕边的椅子上坐了。

这出王夫人与黛玉初会的戏里,王夫人的表现更像一个贵妇人在接待一般客人,端着姿态,且是含有下马威的姿态。舅舅贾政没有出现,连话都没一句,也不知是真没顾上,还是王夫人压根就没传去消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王夫人为什么不愿像邢夫人那样,做一个舅母的姿态?曹公伏笔千里,为什么这么写?这里面就有不写之写的深意了。

2、贾母与王夫人的不同心思

黛玉来贾府,并不简单。

贾母执意要接黛玉来,哪怕黛玉不愿,林如海情愿自己形单影只,也执意送膝下唯一爱女远行,能没有和贾母达成某种约定?他们之间的打算,王夫人会不知道?从她疏离的做派来看,她不仅知道,而且从一开始就在抵制。

两个舅母不同的态度,那就是后来对木石、金玉之缘的态度。邢夫人是事不关己的,王夫人是态度鲜明疏离的,但碍着贾母,面和心离。

这不,初次见面,黛玉王夫人在内室说体己话,王夫人说什么?不是关心小姑娘习不习惯,缺不缺啥,而是单刀直入划了三八线。

这孽根祸胎当然说的就是贾宝玉了,还没见面呢,王夫人就先在黛玉心中埋下宝玉不好惹,别沾惹他的训诫。

几句话,透露的是王夫人这个家长的心态。

首先,哪怕宝玉是她在贾府最大的筹码,她宝贝他,却也因宝玉不喜读书,不求上进,她觉得没出息,单方面就下了定义,冠上混世魔王的称号,她并没有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跟他作思想上的沟通与引导。

其次,孩子有问题,她不是去管教自家孩子,而是去告诫别人家孩子,别惹他。表面看,是提醒黛玉小心,其实呢?这是典型的熊家长心理,自家孩子犯了错,都是别人惹的祸。

从这个角度看王夫人撞破宝玉金钏调情,逼死金钏就不难理解了,孩子是自家的好,错误都是别人家的。

王夫人的心思老谋深算的贾母怎会不知道?但她即使内心看不惯这个儿媳妇,也从没有怂恿孙子不尊重母亲,这是她的教养,也是她真心疼爱宝玉,或许还有她认为王夫人翻不出多大浪吧。

宝玉初见林妹妹,先给贾母请安,贾母就命他“去见你娘来。”这就是大家族的礼数,长幼有序。新来一个妹妹就坐在祖母身边呢,怎么会看不见?但也得等先见过母亲,回句儿子回来了,再来见外客。

贾母作为史太君,她宠宝玉,但拿捏得住大小,该教的一点也不含糊。

这就是贾母与王夫人最大的不同。

贾母看人不一叶障目,仕途亨通当然好,她同样也欣赏有灵性的孩子,她对人的精神层次有自己的追求。这也是她最喜欢宝黛的原因,宝黛在精神层面有自己的坚持和独立意识。

转过头宝玉换了穿戴过来了,贾母笑他:“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一句寻常话,不留心就过去了,但细想之下,内涵却颇深。

宝玉去见了母亲,过来就换了装束,当然是在王夫人处换的,首先反映宝玉与母亲处丫鬟的亲近,为后来金钏之事埋下伏笔;其次反映了王夫人没把黛玉当回事;再次可以看出贾母对小辈教养的严谨与活泼,错误要点出来,但话到即止,不深究,不在母子间挑事儿。

细节处见真章,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心态,就在你来我往简单的言语间披露了。

3、王夫人对黛玉的初次印象

黛玉初进贾府,尚还年幼,却已显露不凡。

怎么不凡?

心思灵敏,有独立意识。

王夫人对黛玉的告诫,黛玉不仅听懂了,还完美地应对了回去。

首先,她以陪笑的姿态,弱化言语间的不恭:

这是情商高、和稀泥吗?从黛玉的态度来看并不是。

听母亲常说,虽憨玩,对姊妹却极好,这话可以看出对宝玉是有了解的,还并不是外人的泛泛而谈,而是贾敏这个姑姑对侄儿有一定深入了解后的印象,且不同于王夫人的看法,这当然就形成了黛玉对宝玉最初的印象。

紧跟着这一句,就可看出黛玉的锋芒了,这句话有点硬,算是小辈对长辈的质疑了。

大家族里,男女七岁不同席,家教使然,黛玉又怎会给林家抹黑?二舅母说的这叫什么话?黛玉内心是不认同的,虽小小年纪,却已有独立意识,没有轻易被王夫人带偏。

可以说,初次会面,王夫人与黛玉就无声交手了。王夫人的下马威没有威慑到黛玉,黛玉也没有被王夫人成功洗脑。

或许开初,由于贾母的原因,让王夫人不喜黛玉,但初次交锋,病弱的黛玉就让王夫人感到了不好拿捏,再加上后来的宝钗,王家利益的夹缠,二人也是注定无法亲近、彼此投合了。

图/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