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策略,值得关注!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或担心药物不良反应,难于长期坚持,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中青年由于预期寿命更长,长期及终生风险更高,因此必须重视。中青年高血压有何特点?降压药物如何选择?一起关注!
中青年高血压的特征
1.病理生理特点
在高血压的早期,中青年患者血压升高常常伴有心率增快,交感神经系统(SNS) 激活是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中更为显著。
2.临床特征
症状不典型: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
轻度高血压居多,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正常(常(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或仅轻度升高。
合并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比例高。
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降压治疗原则及目标
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并进行有效管理的必需手段。除了传统的诊室血压测量外,近年来众多国内、国际高血压指南均推荐积极开展动态血压监测(ABPM)或家庭血压监测(HBPM)等“诊室外”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自测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mmHg)
1.中青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原则
及早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举
综合管理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其他可逆转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2.降压目标
当前对于无合并症的普通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建议将血压降至<140/90mm Hg;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 mm Hg。
对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或参考相关疾病指南个体化制定降压目标水平。
药物治疗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血压仅轻度升高(<160/100mm Hg,1级高血压),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如血压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如血压≥160/100mm Hg(2级或3级高血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药物选择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易漏服,优先考虑使用每日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h的长效降压药物以减少血压波动。对无合并症的中青年高血压者,5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选择。
基于中青年高血压多有SNS或RAS激活,抑制SNS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及RAS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在此类者中降压(尤其是降低舒张压)疗效确切,可优先选用。
1. β受体阻滞剂
可直接抑制SNS活性,可以有效治疗中青年高血压,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尤其适于有明显SNS激活(如静息心率>80次/min),或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者。
2. ACEI/ARB
ACEI/ARB有明确的降压及靶器官保护作用,可作为中青年高血压的起始降压药物。当存在肥胖、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时,RAS激活更加显著, RAS阻断剂对于此类患者尤为适用。
注意事项:ACEI/ARB有潜在致畸风险,不宜用于计划怀孕或育龄期的中青年女性高血压者。
3.中青年高血压的联合用药
降压治疗不达标时尽早开始联合降压,特别是对单药控制不佳的CVD高危高血压者,优先推荐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增加治疗依从性)。
①联合治疗优先推荐以RAS阻断剂(ACEI/ARB)为基础,联合二氢吡啶类CCB或噻嗪类利尿剂;也可以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联合二氢吡啶类CCB或噻嗪类利尿剂。
②对于舒张压升高(包括IDH)合并心率增快者(如静息心率>80次/min),也 可以RAS阻断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
注意事项:不建议ACEI与ARB联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联合有对糖、脂代谢潜在的不良影响,应慎用于合并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者。
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
非药物治疗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增进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应尽早启动,并长期坚持。
限制钠盐(食盐总量<6g/d)并增加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及豆类)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及胆固醇摄入;
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减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BMI在18.5~23.9kg/m2);男性腰围控制在90cm以内,女性85cm以内。
戒烟(并远离二手烟)、限酒(酒精摄入量男性< 25、女性<15g/d);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体力活动时间 >30min/d,5~7次/周);
减轻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刘靖,等.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8(4):316-324.
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 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3):209-220.
3.中国高血压联盟《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3):34-51.
4.中国高血压联盟《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委员会.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 11(5): 21-25.
5.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血脂异常基层健康管理规范[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1,21(2):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