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不出汗,麻黄汤拿下!人间排邪第一方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给你聊聊,麻黄汤的应用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23岁,医案记载姓马。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几乎从生下来那天起,就不出汗。一晃23年过去了,他几乎没有体验过出汗的感觉。

就是因为他不出汗,所以一旦遇到劳动或者剧烈运动的时候,他的全身就会燥热难耐。最难受的时候,他需要把自己放在冷水里头,才能好受一点。

而除了不出汗以外,此人无论是吃饭、饮食,还是二便,都和常人无异。

怎么就不出汗呢?为啥不出汗呢?此人屡次就医,效果都不好。

后来,他慕名去求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浮紧,舌苔薄白,舌质也相对暗淡。

这时候,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麻黄、桂枝各18克,杏仁、荆芥、防风、红花各10克,甘草4克,羌活12克,紫苏叶、川芎各15克,丝瓜络和路路通,各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七剂药用下去以后,他忽然感觉到皮肤有些湿润了,似乎是有汗了。接下来,再服用7剂,身上的汗液开始增多,皮肤潮湿之感越来越明显。等患者服用到第35剂的时候,此人不出汗的事儿就完全消失了,基本和常人无异。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4年的《湖北中医杂志》,是我近些年收集到的,利用麻黄汤治疗汗症的典型医案。

我们都知道,正常人,出汗是非常顺畅的。腠理汗孔,只要开阖正常,那么当我们体内有热的时候,就会迫津外出,形成出汗。

怕就怕,腠理汗孔,它闭合上了,怎么打也打不开。这就让患者没办法出汗了。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就是腠理汗孔不得宣发,于是尽管他体内有热,但总是不能出汗。怎么办?他就只能浑身燥热难耐,实在受不了就一头扎进冷水里泡澡。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他的腠理汗孔,为什么被闭合了呀?

这里有一个细节,比较重要,就是患者苔薄白,脉浮紧。

这是什么信号呢?是患者外感风寒,邪气郁闭于肌表的信号。

脉浮,说明邪气郁滞肌表,正邪正在争斗。脉紧,主实寒证。舌苔薄白,说明寒邪并未入里化热。

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患者这么多年来几乎不出汗,原因就在于他的肌表,始终为寒邪所郁闭。

当然,我个人感觉,这个状态的形成,还和他总是去泡冷水澡有关系。你接触一回冷水,就是感受一次寒邪。对不对?

这个时候,怎么办好呢?当然是要解表散寒,驱散郁滞在体表的寒邪,把鬼门(汗孔)打开,让汗水顺畅流出来。

现在,我们重新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它很好地贯彻了上述的思路:

麻黄、桂枝各18克,杏仁、荆芥、防风、红花各10克,甘草4克,羌活12克,紫苏叶、川芎各15克,丝瓜络和路路通,各30克。

这里头,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紫苏叶,这些都有解表散寒、祛风发汗之效。它们在一起,组成先遣部队,把我们的汗孔鬼门打开。红花和川芎,善于活血,丝瓜路和路路通,能够通经,这些都是可以辅助我们发汗的。其中的杏仁,可以通利肺气。肺主皮毛。肺气通利,有助于皮毛汗孔功能的调节。

在这里,我想请你高度注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这四味药。

这几味药,口诀叫做“干妈姓桂”,是中医方剂学里头开篇第一方,也就是《伤寒论》里面的麻黄汤。

麻黄汤干啥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寒邪来了,郁滞肌表,导致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这就是风寒表实证。怎么办?用麻黄汤。麻黄和桂枝,发汗解表,杏仁,恢复肺的宣畅之机,以利于解表散寒。甘草,调和药性。总之,它就是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的方子,是每一个中医人、中医爱好者必须学扎实的方子。它打开肌表,把寒邪散出去,这就是在排风寒之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中医里头的排毒之方。由于应用范围广,名气最大,所以称排毒第一方,也毫不为过。

不过,麻黄汤经过加减,却又不仅仅只是治疗感冒的。比日说上文所述的无汗症,就是麻黄汤的主治范围之一。因为人家能发汗啊。你因为外感寒邪而不出汗,人家却能解表散寒帮你发汗,你为啥不用啊?所以,上文医案里的患者,用麻黄汤加减,就算对了。

我把这个过程写出来,算是给你做一点科普。其实,我的解读,也未必正确,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如果你通过我的叙述,多少理出了那么一点头绪,对中医治病的奥秘,有了一点感性的理解,那就不枉我这两千字的价值。

麻黄汤里有麻黄。麻黄的服用,有禁忌。诸如高血压、失眠、气血虚弱、虚喘者,不要用。所以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