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本是战国一代名将,却被一出反间计弄得身死他乡

在战国时期,有几位其威名一直流传至今的将领,赵国的大将廉颇便是其中之一。从他的种种事迹中可以看出,廉颇此人自尊极强又知错能改,深谙用兵之道。正因有他在,所以秦国才迟迟不敢轻易攻打赵国。
知错能改,负荆请罪
赵国赵惠文王在位时,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又将其完好无损带回赵国;之后与赵惠文王赴渑池之会,期间不失礼节的回击了秦国设下的压制手段,最终安全返回赵国。
蔺相如因立下功劳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一点。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他想不通自己明明领兵杀敌、攻城拔寨立下诸多大功,这个蔺相如只靠着耍耍嘴皮子功夫,地位就能高自己一截。还声称如果见到蔺相如,必定要狠狠羞辱一番。蔺相如得知后,开始慢慢躲着廉颇,到了上朝时经常称病推诿,外出时看到廉颇也掉头回避。
这让此时跟随蔺相如的门客感到羞愧,一同进言说不堪受辱想要辞去,蔺相如挽留并加以解释。门客们这才明白,并不是蔺相如怕了廉颇,而是担心如果两人间的争斗导致赵国内乱,势必会被怀恨在心的秦国趁机攻打。
此事不久传到了廉颇的耳中,自尊极强的廉颇羞愧不已,便把战袍脱掉上身裸露,再背上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将相之间摈弃前嫌重归于好,结为刎颈之交,从此成为佳话广为流传。
临阵换将,长平之败
廉颇在对外的军事行动上,领兵伐敌几乎百战百胜,赵国派遣楼昌为将攻打魏国几邑,失败而归。之后复派廉颇前去,成功攻破城池将其占领。第二年廉颇又相继攻陷防陵和安阳,可以看出廉颇确实有勇有谋,所带部队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赵惠文王死后,孝成王继位,秦国正攻打韩国上党地区,国力微弱的韩国自知无力抵抗,便祸水东引将上党献给了赵国,秦赵两国之间便围绕此地展开战争。
秦国这时国力强盛,军队数量远比赵国多得多,已经数次击败赵军。廉颇分析当下形势,迅速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侧,令军队退居丹河东侧以后,依据山险建垒迎敌,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长达三年的消耗战。此三年里秦国损兵折将无数,依旧无法攻破防线。
秦国长途跋涉与赵国展开消耗战,比拼的就是谁先坚持不住,秦占据蜀中之地,粮食产量比赵国多出两倍,不过战场太远粮食运输困难。赵国军粮虽快无以为继,却也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再加上秦国久攻不下,便使了一出离间计,四处散播谣言说不怕廉颇,只怕赵括。赵王觉得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后,其父亲曾经数次击败秦军,便令赵括代替廉颇统帅位置。蔺相如和赵括母亲多次劝阻,说赵括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依旧没能改变赵王的决定。
赵括到达前线后,将军中纪律悉数更改,又大量易换军官。秦将白起见赵括为统帅,令小股部队诱敌,赵括果然中计率兵追击,白起佯装败退,又设两路奇兵从侧翼突袭,一路占领百里石长城断绝赵军后方粮道,另一路如钉子般插在赵军中间,令赵军首尾分离,全部落进了秦军的包围圈之中。
赵军被围四十多天断粮已久,众军士饥饿不堪、士气衰落到极致,在赵括突围被杀时,全部投降于秦军。白起担心这些士兵日后继续与秦国为敌,设计将四十多万赵军悉数坑杀,赵国实力一落千丈,幸好魏国军队前来救援,才暂时免于灭国之难。
临危破燕,凄惨暮年
燕王此时趁着赵国长平大败,派两路军队向赵国发动进攻,一路进攻鄗城,一路进攻代地。此时赵国派廉颇带兵迎敌,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军以少胜多,大破燕军于鄗城,燕两路大将一死一降。廉颇败敌之后又一路攻往燕国,燕王只好将五座城池当作赔礼,赵王才答应求和。战后廉颇被封为信平君、假相国。
赵孝成王去世后,赵悼襄王继位。一上任便解除廉颇的职位,在外领兵攻打魏国的廉颇怒而离开赵国,前往投奔魏国,只是一直得不到魏王重用。赵国在多次败于秦军后,想要重新召回廉颇委以重任,便派使者带盔甲前去魏国看望廉颇,廉颇在其面前连吃一斗米,十斤肉,穿好盔甲上马挥兵射箭,以此显示自己宝刀未老,还能够再上战场杀敌。
只是这个使者,早已经被廉颇仇敌郭开重金收买,让他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来后回复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已经老了,但是饭量还不错,只不过一会儿时间就出恭了三次。”赵王以为真是如此,便打消了召回廉颇的心思。
最后廉颇又被挖到了楚国,只是部下不服这个他国将领,并未立下功劳,一直思念赵国的他抑郁而终。
可叹,如此良将却不得重用,三朝元老,一代英豪,一心报效国家的廉颇,先被君王所弃,后遭奸人陷害。廉颇死后没多久,弃贤毁能的赵国也被秦国所消灭。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