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草书临作

王铎草书临王羲之《月末帖》《吾唯帖》《嫂安和帖》

释文:迟见君,无以为喻。吾唯辨辨便知(无)复日。穆松难(为情地,自慰)至,犹小差。然故匆匆冀得(渐)凉和耳。不得西问,耿耿。鎔老史年兄大词宗一笑,时戊辰五月,王铎。
解题:此作临写《淳化阁帖》中王羲之《月末帖》《吾唯帖》《嫂安和帖》诸帖,文句有所删减。“戊辰(1628)五月”,王铎三十七岁。此年夏月,王铎休假返孟津,筑园于城东门中,名“拟山园”。

赏析:临古是王铎一生不辍的雅事。这幅临作颇能反映王铎之师古心态,王铎曾自言“吾临帖善于使转,虽无他长,能转则不落野道矣。学书三十年,手画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王铎四十岁之前的临古立轴多见巨幅,字形亦较大。提按粗细较不明显,然而运臂使转力度强大,已显见他在创作表现上的企图心。

王铎草书临王羲之《小园帖》

释文:(僕近脩小园子,殊佳。致果杂药,深可致怀也。)傥因行往,希见,此二处动静,故故常患驰情。散骑(痈)转利,庆慰。及比年(姊故,诸恶反侧),永嘉至〔奉〕集,欣喜无喻,馀可耳。得华直(疏)故尔。伯元轼老亲翁词坛。癸酉六月。王铎。
解题:此件书迹写于崇祯六年(1633),王铎四十二岁,相对于本书中其他作品,此作纪年较早。傅山曾经説过“王铎书,四十年前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此件作品可用于观察王铎四十岁前后书风的变化,相当可贵。
赏析:此书迹内容是抄録《淳化阁帖》中王羲之的《小园帖》,北宋米芾认为此帖是王献之所书,而和米芾同时的书法鉴定家黄伯思认为是僞帖。但是对王铎而言,《淳化阁帖》有崇高的书学地位,故对该帖的真僞没有任何怀疑。王羲之的书法是写在尺牍上,王铎将之转化成长条的立轴,形制不同,所需要的运笔技巧也不同。他追求的是气势的展现,且认为连绵草最能达到他所要追求的书法美感。连绵草风格在王铎的手中发展到极致,面貌多变,随着当时的心境而産生不同变化。由于王铎要追求的是运笔顺畅感,所以作品中没有刚硬的方折綫条。王铎的书写功力完全展现在第二行“及比年,永嘉至奏集,欣喜”这十个字,其间没有一笔断开。王铎也在书写连续文字时,刻意在某个字最后一笔将綫条往左方延伸,让行气偏左,随后再重新连续书写数字,这样就有左右交替的行气变换。本文写完后,留下落款的空间不大,由于要写受赠者,字数不少,故以两行落款,王铎的名字与第一行落款截止处对齐,名款下方钤上两方印章,形成作品的平衡。
王铎草书
临王羲之《家月末帖》、王献之《江州帖》、王羲之《游目帖》、王献之《豹奴帖》
释文:家月末当至上虞,(妹)亦俱去。吾〔尝〕托(桓)江州助汝。山川甚有形势,何可不游目。豹奴此月惟省一书,(亦不)足慰怀。乙亥秋夜,王铎。
解题:此件书迹写于崇祯八年(1635),王铎四十四岁。书作内容融合了王羲之《家月末帖》、王献之《江州帖》、王羲之《游目帖》、王献之《豹奴帖》中片段文字。崇祯八年,王铎在北京任经筵讲官,本年八月,王铎因与温体仁、吴宗达等人不合,自请调任南京翰林院,随后即赴南京,正好与《家月末帖》中与家人一同出行的情境相合。后文抄録的《江州帖》、《游目帖》分别为托人相助、放怀游目山川之意,应是王铎对自己移官南京的宽慰。末尾《豹奴帖》所抄録之文句,原文为“亦不足慰怀”,但王铎略去“亦不”二字,使文意和原帖正好相反。王铎《拟山园选集》中有《乙亥家报拟山园又生芝》诗,或可与此参看,“豹奴此月惟省一书,足慰怀”,隐约呈现了王铎历经官场蹭蹬,意志消磨的感慨。
赏析:王铎长期临写《淳化阁帖》,对文字内容极为熟稔。此作内容融合了《淳化阁帖》中王羲之、王献之各二帖。《淳化阁帖》中王羲之、王献之各自分卷,王铎巧妙地将王羲之、王献之的内文,节取一段,交错而成。如“家月末当至上虞,(妹)亦俱去。”取自王羲之《家月末帖》;“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取自王献之《江州帖》;“山川大有形势,何可不游目。”取自王羲之《游目帖》;“豹奴此月惟省一书,(亦不)足慰怀”取自王献之《豹奴帖》。王铎以连绵草字不间断的方式混搭写成此作,一气呵成,令人乍看分不清楚每一段文字在原帖中的位置。如王羲之《家月末帖》最后一“去”字和王献之《江州帖》的首字“吾”字连接在一起,让人以为这是同一篇文章。这样断章取字所组合出来的文意,令人无法理解,使得观赏者衹能专注于王铎书法綫条的表现。王铎在每一行的首段与末段,采取比较大的字形,中间连绵不断的数位,相对小得多。而第一行中间的“俱”字与第二行中间的“势”字,写得稍大,整幅作品章法呈现出节奏上强、弱、次强、弱的跳跃感。王铎此件连绵草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采取了大摆动的綫条延展方式,如第一行下方的“当托”、“江州”,第二行上方的“助汝”与下方的“豹奴此”的表现。
王铎(1593—1652)字觉斯,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天啓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赋性高爽,伟干修髯,精于史学。后升少詹事,充经筵讲官,纍擢礼部尚书。未即任,清军陷北京,福王立,拜为东阁大学士。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迫江宁,铎与礼部尚书钱谦益同出降。隔年,仕清为《明史》副总裁。六年(1649)正月,为礼部侍郎。九年(1652),擢礼部尚书。同年三月以病乞假归里,卒于家;追赠太保,谥文安。王铎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名重一时。画山水宗荆、关之法,丘壑峻伟,意趣自别;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其书行草宗二王,笔力雄健,体势纵横,被誉为“书穷蝌蚪,笔竞龙蛇”;正书师锺繇、顔真卿,亦多自出胸臆。他临帖的经验丰富,认为开始难以入帖,既已入帖,又难于出帖。他的学书方法,订有日课:“即一日临帖,一日应酬请索,以此相间,遂为常规,终身不变。”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云:“铎书宗魏晋,名重当代,与董文敏并称。”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柏香帖》等书法集刻;诗文有《拟山园集》传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