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造物者 | 造物笔记

(2016 年 第 2 篇)

非你的体验

  • 所有非你的体验,比如痛苦、烦恼、为难等,都是为了唤醒你,“你是一个造物者”。你要认识到你自己是它,然后试图通过创造解决这些非你体验的阻抗、障碍等。如果你陷入那些非你体验中或者选择逃离,生命还会创造这些给你,直到你唤醒。每一个创新都是人的一次唤醒。

人之为人的道

  • 「自然」,它并非指有形者,而是指“自而然”的存在,是指道中的一切或一切中的道。人具有“自己给予自己,自己创造自己”心灵能力,正如道的“自而然”能力,故人与道相追。

  • 心因灵感得生,世界因创造而生。人原本的身份是“造物者”,“非我存在”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去体验,在体验中创造并确定我们的“身份”。然而很多人倒在体验的觉受中(权利名的追逐),忽视了创造,忽视了造物者的本份。所有宗教活动、权力活动、经济活动都是为离“造物者”越来越远的人而设,同时也是为人走向“造物者”而设。理解这点非常重要。

  • 作为人“何为得道”。正确来讲应该“是”这样:生活中的任何不快、痛点、烦恼等,你都应视为体验,然后创造性解决并确认你是“造物者”的身份。造物者不应惧怕挫败、不应惧怕不美满,恰恰相反,把它们视之为诱发创造的动力,然后通过造物并确定自己。这与道的“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创造自己”是相同的。古人中的悟者也是这样在经验中“自己悟到的”。

  • 人们总是把痛苦当作苦,“苦其苦”,不是把它当作体验,所以很多时候会陷入苦中不可自拔。作为人不应认同自己是苦者、不快者等,应该认同自己为造物者。你生来就是这个身份。

  •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去往何方”三大哲学命题,在中国人文语境下它们对应便是:你了解你自己吗?你的根在哪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修行人,你就会去打坐、冥想、内观等等,最高成为一个觉者;如果你想成为生活上的各类人,比如科学家、设计师、思想者、政治家、专家、企业家等等,它没有最高者,最终成为生活上的一个个具体的智者。如果你想为创造性的人,你想不断给别人或给生活带来新的东西,在彼岸你必是觉者也是智者,你就是造物者。但真正的觉者它必是造物者,为什么呢?因为造物者把心灵的一切“相”当作创造物,而不是当作“幻化的”。造物者会以创造的角度去探寻一切念想的生成,包括生成的源头和创造的方式等等。他们自然会追溯到根本的东西。然而修行者把内在的一切念想当作幻化、当作发生,当作从一个发生到另外一个发生,最后扑捉到三位一体的影子(即最高状态三摩地)。但那只是状态(体验),依然晦暗不清。

  •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有感知的人”(修行者、宗教人士等),还是想成为“理性的人”(技术者、专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等),还是“创造性的人”(造物者),就决定你在哪个层面上。

人人都是造物者

  • 人自身有三大体系:情感体系、物理逻辑体系、造物体系。前两种体系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实现。唯有造物体系,唯有人自身具有不断更新的造物能力,是机器人暂无法具有的。比如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和深化,将来我们必然将情感体系赋予机器人,比如尊老美德,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冲凉、带路等,它们可以通过行为表达美德。同样,我们也将物理逻辑体系赋予机器人,帮助人类分析综合等,比如象棋机器人的实现。在将来,社会将由“机器人、物联系统、造物者(人)”组成三位一体的世界。造物者将任务交给机器人,机器人通过物联系统达成结果,造物者根据体验创造新的东西(任务)。正是人类创造导致“三位一体”世界的形成,同时在趋势中也“促逼”人成为造物者,因为唯有成为它人才具有存在空间。今后几十年将是人类切频期,也是人类进化期。

  • 换体技术、心灵感应技术、自修复技术、意识(脑波)驭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这些与人体有关的技术发展,让“人体”的观念从一个封闭的状态开始分裂、异化及展开,人体的可造性让人对身体产生“无限想象”……于是,人不可逆转地走向把“神明的存在”作为终极目标的道路。

  • 造物者不仅是人本身,它也是“未来图景”,它会在“图景”与当下之间画出一条道,在人从未来图景思考当下过程中激发人无限想象力,并且唤发人们幼儿的童话思维,使人走向更神奇的空间。

  • 人的可能性在于自己成为本体,而不只是寻求本体。人发现自己具有造物能力并形成这种能力……这样,诸物从“人”来,而“人”不是物……这样,人的存在就如本体一般。

(许文世  微信号:xjx13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