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广东大地的一只深邃眼睛,坑底隐藏着大片地下原始森林
在广袤的大地上,有一种被称作天坑的巨大坑洞,它们拥有斧砍刀削一般的悬崖绝壁而且深不见底,宛如一只隐藏着巨大秘密的深邃眼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下图拍摄于乳源县通天箩)
很多人以为天坑是外空陨石撞击的结果,这是绝对错误的说法。天坑既不是陨石撞击的结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创造,而是喀斯特岩溶地貌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因为流水冲刷溶蚀形成溶洞和洞顶岩石不断崩塌共同作用的地球杰作。
(下图为乳源县通天箩天坑)
天坑的最初形态是我们熟知的地下河或溶洞。随着地下河不断溶蚀岩层,洞腔或洞顶的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崩塌到洞底,继续被流水溶蚀带走,千百万年后,地下河或溶洞的溶腔就逐渐变得越来越宏大。
(下两图为阳山县牛鼻岩规模宏大的地下河洞厅)
随着地下河或溶洞的洞顶越来越薄,洞顶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全部崩塌下来,于是便形成了裸露于地表的天窗或天坑,宛如大地上一只只深邃幽深的眼睛。在地质述语里,天坑是指深度和平均宽度均不少于50米的地表陷坑,也有些著作把深度和宽度确定为不少于100米。
天坑景观在我国广西、贵州、陕西、重庆等省相对比较常见,比如大家熟知的广西乐业天坑群,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天坑群,陕西汉中天坑群等等。
(下图为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韦秀玲摄)
天坑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态,往往与喀斯特峰丛地貌相依相伴。只是天坑景观在广东境内相对罕见,而位于韶关市乳源县大桥镇的通天箩天坑,则是其中的姣姣者。
通天箩位于乳源县大桥镇西边,距离大桥镇直线距离约3公里,但驾车却需要从红云村兜一个大弯,有15公里车程。大桥镇发育着广阔的喀斯特峰丛地貌,数不清的峰丛拔起而起,与隔壁的阳山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喀斯特峰丛地区一般都干旱缺水,因为石灰岩地带分布着很多肉眼看不见的裂隙,所有的地表降水都从石灰岩岩层裂隙中渗进了地下河。喀斯特峰丛地貌是发育地下河、溶洞和天坑的天然温床。
有两车道乡村公路直达通天箩,交通非常方便。事实上,通天箩曾经是一个开发旅游的景区,但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个景区已经关门谢客了,反正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景区见不到一个工作人员,因此也无需购买门票就可以走进景区。看了售票窗的展示,景区门票为20元一人,其实不算贵。
景区修建的观光栈道比较窄,有些荒芜,似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游客进来游玩了。走了两分钟左右,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密密匝匝的树林,如果不是有路牌指引,我根本就不知道传说中的通天箩天坑究竟隐藏在哪里。
穿过这片密林,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通天箩天坑。天坑上沿建有防护栏杆,还设有好几个观景台。不过,在地面观看天坑,根本没有直观的印象,在任何一个观景平台都只能看到天坑的一角。
查阅资料得知,通天箩是1981年被外人发现并公之于众的,但当地人就已经知道了它的存在。在本地村民眼中,它就像一个无法下到底部的巨大箩筐,四壁峭立,口小里大,似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查阅资料得知,通天箩深度约90米,洞口直径73米,底部最大直径140米,箩底周长450米。站在天坑边缘,始终无法看清楚通天箩的全貌,好在我携带了无人机,在无人机的视野里,通天箩就变得一览无余了。
通天箩的天坑底部有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群落,不知生长了多少个世纪,所以又称之为“通天箩地下森林”。一般来说,塌陷型天坑底部都会发育着地下河或溶洞,只是由于景区并没有修建栈道下去坑底,所以天坑底部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我暂时不得而知。
要想进入像通天箩这样的天坑底部一探究竟,最佳办法是采用SRT单绳速降技术,进入坑底一探究竟。只是这次前来通天箩,并没有携带任何探洞装备,所以暂时只对向着通天箩望而兴叹了。
(发现清远团队往年探洞照片)
来之前,通天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谜;这次亲自过来看过后,它在我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谜。我想,只有来日亲身下到天坑底部,才能够把这个谜题全部解开了。亲爱的朋友,您有进入过通天箩天坑底部吗?欢迎一起交流。
(图文: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