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更新 | 围术期脑卒中损伤机制进展
前言
日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的2020年围术期脑保护论坛中,李佩盈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围术期脑卒中损伤机制进展”的专题讲座。李佩盈教授强调,深入理解围术期脑卒中的损伤机制对于制定合理的临床管理策略至关重要,抑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是保护围术期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新靶点,围术期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加重机制的研究有望减轻围术期脑卒中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围术期脑卒中定义
Part.1
2014年美国神经外科麻醉与危重症科学协会(SNACC)专家共识定义围术期脑卒中:在术中或术后30天内,发生的缺血性脑梗死或脑出血。
围术期脑卒中发病率
Part.2
不同手术后发病率在0.1%-9.7%之间不等;心脏手术明显高于非心脏手术。心脏手术(如CABG,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发病率3%-5%;非心血管、非脑神经、小血管手术发病率:0.1%-0.9%。
围术期脑卒中危险因素
Part.3
术前:
高龄、女性、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心脏外周血管疾病等
术中:
手术类型、麻醉类型、手术时间、动脉硬化、心律不齐、低血糖、高低血压等
术后:
心衰、心肌梗死、脱水、失血、高血糖等
围术期脑卒中类型
Part.4
围术期隐匿性脑卒中
Part.5
定义:
影像学上可发现的脑卒中病灶,但由于症状轻微或脑梗部位引起症状不典型,而没能被及时识别。
术后2-9天发生的隐匿性脑卒中显著增加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年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高于围术期脑卒中,发病率尚不十分明确。
围术期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治疗新靶点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
Part.6
血脑屏障完整性对维持神经血管功能至关重要,脑卒中后免疫细胞浸润与血脑屏障完整性密切相关。
MIF—核酸内切酶
MIF是否参与围术期脑卒中血脑屏障的破坏?
通过小鼠实验—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建立远端脑卒中模型,得出结论:
1.围术期脑卒中后脑损伤加重
2.围术期脑卒中加重血脑屏障损伤
3.围术期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4.围术期脑卒中脑内皮细胞发生单链DNA损伤
5.围术期脑卒中脑内皮细胞中MIF表达增加
⑴MIF加重围术期脑卒中血脑屏障损伤
⑵MIF降低OGD处理后bEnd3细胞ZO-1表达
⑶MIF加剧围术期脑卒中脑内皮细胞单链DNA损伤
⑷MIF加剧OGD处理后bEnd3细胞单链DNA损伤
⑸围术期脑卒中后外周血巨噬细胞MIF表达显著增加
⑹围术期脑卒中后外周脾脏巨噬细胞MIF表达无改变
⑺围术期脑卒中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IF表达无改变
⑻围术期病人术后外周血巨噬细胞MIF表达增加
⑼手术创伤是围术期巨噬细胞MIF表达增加的主要原因
⑽围术期脑卒中后脑中Iba-1+细胞MIF RNA表达增加
⑾外源性加入rMIF增加脑内皮细胞MIF蛋白表达
6.围术期脑卒中后外周免疫细胞募集到中枢
7.卒中后脑内皮细胞内吞作用增强
8.外源性MIF通过内吞作用进入内皮细胞
9.卒中后脑内皮细胞CD74表达上调
10.外源性MIF通过CD74介导内吞作用进入内皮细胞
(以上结论皆来自于未发表数据)
课题创新点及科学意义
Part.7
创新点:
1.揭示围术期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加重的新机制;
2.提出抑制MIF是保护围术期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新靶点
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
有望减轻围术期脑卒中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损害,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