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温胆汤在心脏病调治中的运用
复杂心脏病也可以从痰论治
温胆汤由主要六味药组成,加上姜枣就是八味药。这六味分别为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我们再分析一下,前面四味药就是二陈汤,二陈汤为治痰湿之总方。痰湿有狭义的痰湿,指咳吐痰液;还有广义的痰湿,是无形的痰湿。这些痰湿,二陈汤可以将之化开,加之枳实、竹茹能降胆胃、肺之气,整个方子气化痰之力就强了。人体痰湿属于浊阴,浊阴出下窍,要往下面走,这温胆汤就是降浊阴的良方。
温胆汤由二陈汤加味而来,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谈到二陈汤时,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助于后学者对温胆汤运用的理解。他说:“痰之为病最烈,痰之为病亦最多。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其余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气,或因食,变怪百出,随感而生,难可枚举。治痰大法,湿则宜燥,火则宜清,风则宜散,寒则宜温,气则宜顺,食则宜消。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之功也。学人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可见,复杂心脏病也可以从痰论治。
“痰上扰”型心脏病,就要用温胆汤
据说国医大师邓铁涛老教授最常用的方有两个,一个是温胆汤,一个是补中益气汤。而这温胆汤还成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协定处方。可见此方使用频率之高,治疗范围之广。
邓老这两个方,一个温胆汤代表降浊明,一个补中气汤代表升清阳,两个方子里面就含有升降的思想。而且两个方子的作用点都偏于中焦肝胆脾胃。其中温胆汤的主治,古书上即有记载,“心虚胆传,气生,与气,变生诸证,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短气悸乏,或自汗,并温胆汤主之。”这段话把温胆汤主治的机制说出来了,就是痰与气相搏,按方歌上所说的,就是“痰上扰”。
痰病产生的症状很多,怪病皆由痰作祟,所以方歌称之为“证多端”,也就是说痰上扰导致的疾病不仅仅教科书所列举那些。教科书上认为温胆汤治胆胃不和,痰湿逆扰,能够理气化痰,降胆和胃,这是站在痰和气的角度论温胆汤。
道医用这温胆汤,甚至用每个单方时,站的高度都比较独特,独特在哪?在精气神三宝。站在精和气的角度看,就是在痰气的层面用温胆汤,可以解决很多怪病。
如果再往高一层看,站在“神”的角度运用温胆汤,凡是病人脉象上越,形神不安的,用这温胆汤效果相当好。把上越的脉象调伏下来,疾病就好转了。
有大美而不言的温胆汤方
对温胆汤方,一首普通而又平淡的方剂,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却又无法说清道明,即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也许就是这种感觉。
有是证用,没是证也用;有是脉用,没是脉也用;普通病用,危重病也用。看似平淡,看似乱用,而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温胆汤,方书中多说治痰剂,却能让纳差的人开胃,失眠的人入眠,耳鸣的人不鸣,眩晕的人不晕。能用于中风不遂,能用于恶性肿瘤,甚至能让怀不上孩子的女子怀孕……
中医,真的是很神奇!可以高深到令人不可捉摸。当然,也可以简单到一句话可了:治病求本。
温胆汤使用说明书
中医燥湿化痰的名方温胆汤,一般方书都认为最早就出自孙思邈的《千金方》,后被明代陈无择加入了茯苓和大枣,写入他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而成为目前的8味药物组成:陈皮9g 茯苓6g 制半夏6g 竹茹6g 生姜6g 枳实6g 大枣1枚 炙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应用】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症见: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口苦吐涎,眩晕,癫痫,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加减】如眩晕者,加白芍、代赭石、黄芩;呕吐者,加黄连、苏叶;不眠者加琥珀、枣仁、牡蛎。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冠心病心悸心慌、心前区痛而属痰郁者,慢性胃炎,溃疡病,迁延性或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早期精神分裂症,耳源性眩晕,慢性支气管炎等。
【注意】阴虚有燥痰者禁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