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买什么?金牛基金大咖谢治宇:A股一直是结构性牛市,看好科技板块竞争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兴证全球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多届金牛奖得主谢治宇表示,市场进入到上涨相对平缓阶段,需要花时间寻找接下来的主要方向。

投资中每个人都会犯错

十三年摸爬滚打,从研究员到投资总监,谢治宇这位“80后”新生代中的佼佼者、业界投资名将,形成了一套自己稳定的投资体系。

和大多数基金经理一样,谢治宇坚持自上而下选择股票,认为这是正确的行进轨道,通过长期持股来赚公司价值成长的钱,并尽力在构建组合方面做到相对均衡。

“每个人都会犯错,都无法在每个阶段都做得特别好。如果激进地把投资组合押在某一个类型股票上,顺利的时候可能会表现比较好,但不顺利时调整过程非常长,持有人体验很差,可能会形成持有人赎回、基金经理不得已卖出股票、股价上涨错失收益的逆向循环。”

他坦言,自己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的判断,也很难做到准确和完美。“如果承认自己在某个领域认知有偏差,反而可能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也能为持有人带来更好的体验。”

和大多数基金经理不一样,谢治宇对外在因素具有“钝感”。他把影响投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内生变量,是通过调研和研究可以理解的因素;另外一类是外生变量,即使花很大精力研究也无法弄清楚,如汇率、海外主要市场走势、大宗商品表现等,这些因素不会被纳入他的投资框架。

在具体行业研究上,谢治宇认为,消费、科技、周期行业分析方法各有不同。对于周期行业,要关注行业需求和供给、价格的变化,由于行业有较强的同质性,布局时需反向操作,行业好的时候,远离它,行业低谷时则关注它;对于消费行业,要关注公司的壁垒,更多地关注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渠道相关的因素;科技行业有很多不确定性,要关注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对于优势公司给予更多关注。

明年要适当降低市场收益预期

沪指区间震荡的行情已持续一段时间,谢治宇认为,短期很难做判断,要用长期的眼光看待问题,作为专业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经营状况和长期经济运行状况。

“我不太认同牛短熊长的说法,我们一直处在结构性牛市中,事实上,每个年景都会有一些机会。” 谢治宇表示,不过,经过两年左右上涨,有一大批公司目前估值水平较高,后续进入相对平缓阶段,需要花时间寻找接下来的主要方向。

从核心公司的估值水平来判断,谢治宇认为,目前龙头公司整体估值处在相对高位,未来一年,对这类公司能否给大家带来较高收益存疑。“不过,这一轮结构牛行情中,市场选出的公司确实是治理非常优秀的公司,基本面非常稳定,如果当下估值偏高,接下来的演进路线可能是需要花时间去消化估值。”

谈到A股后市整体走势,谢治宇认为,明年要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龙头股和基金连续两年涨幅惊人,明年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是合理的选择。“收益适当降低也许是好事,如果持续火热,我反而会担心存在泡沫。”

兴证全球基金首席培训师包卫军也表示,今年以来市场的上涨行情主要是由经济基本面复苏和流动性宽松推动的,今年本应是库存回补阶段,但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被动去产能,表现出较为强势的行情,这种行情大概率可持续到明年一季度。从中长期看,只要不发生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后市整体走势大概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态。

长期看好科技股竞争力

近一段时间,科技龙头股大幅调整,市场普遍认为科技股估已经处于高位。在谢治宇看来,经过两年时间的发掘,市场对龙头科技公司非常追捧,科技股估值也不便宜,但这种类型公司从现在看,竞争力仍然很强,值得研究和跟踪,投资时要以合理价格买入。具体来说,谢治宇长期看好太阳能和新能源领域。

他认为,这两个行业的共同特点,一是市场容量非常大;二是行业具有明确的竞争格局,可以找到非常明确的投资标的。随着行业的逐渐发展,其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全部转移到中国。汽车在国民经济体量中份额巨大,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企业存在弯道超车可能。目前,部分中国企业在关键零部件、上游资源上处于相对领先位置。不过,在这个领域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买点,如果标的暂时没有好的价格,需要用更长期的眼光保持对行业的关注。

“大家对于科技股的关注主要聚焦在未来的成长空间上,但是对于科技股投资来讲还是要更细致一些。”包卫军称,“首先,我们倾向于选择处于成长初期或加速期的成长行业和个股;其次,科技行业往往竞争格局不太好,有一些行业渗透率还很低,但对于阶段性竞争格局稳定的细分行业,可以进行优中选优;第三,中国的很多制造业公司都是to B的或to G的,如消费电子或半导体行业,这些行业的投资往往带有一些趋势性投资的成分,需要去寻找行业处在加速成长期且竞争格局比较理想的细分行业。”

除科技外,医药板块也面临着高估值的争议。在谢治宇眼中,目前医药行业面临两股力量,一方面是老龄化进程加快,消费者对创新药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集采政策控制药价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这成为医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长期来看,两股力量会长期同时存在,但医药行业里会有一些好公司,可以处理好这两股力量,有很好的增长。

包卫军更是直言,“医药股投资需回归‘医药’本质”。不能把医药当作消费股来投资,需要更多回归医和药的本质,关注公司的研发能力、产品壁垒等,需要更多去做自下而上的研究和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05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