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延长京剧的生命,就要打破传统的京剧框框
(来源:人言的博客)
当今京剧人想法颇多,有的急于创新,有的急于传承,也有一些打着拯救京剧的旗号为自己某福利的。真是百花齐放,但少有争艳。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原因;
1、没有正确的定位;京剧的辉煌是昨天,不是当今。京剧巅峰之‘四大生旦’是京剧四大名帖【如同书法的颜柳欧赵】是不可超越的。京剧人必须与时俱进的看待当今的形式,就是‘四大’是范本----不可超越,这是京剧历史的必然。历史就是偶然与必然写成的,京剧的巅峰必然造就‘四大’,而当今必然是研摹‘四大’的时代,要想一厢情愿的求发展---求创新,则必将失败。
2、科学的生命观;生命的轮回是大自然的使命,京剧也是有其生命的。京剧的壮年是昨天,今天已是老矣。如果京剧人不尊重自然规律,还一味的夜郎自大的畅谈美景,是愚昧又低智的世界观。试问;当今的30岁以下的京剧受众的比例?当今的戏迷的年龄比?这就是证明,无需赘述。
3、还本清原;当今京剧人的首要任务是---归纳‘四大’的理论根据,不是一传一貌,是总结‘四大’的演唱规律,不是用传人的‘个自’理解为范本的---基本理论。只有规范才有继承,京剧四大理论的继承才是京剧生命延续的根本。还原的方法最简单,就是研究‘四大’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是总结是‘范本’,是统一的指导性的大纲。就如同当今的高考大纲之类。当然最大的阻力就是打破传统的传承理念,这是最难的也是京剧当今的最大的阻力。它牵扯到打破传统的京剧传承理念,有打击一些京剧传人的自身的利益。难---是必然---不改,京剧的生命的延续‘更难’,选择吧---京剧。
有人或反问---京剧不会像你说的那样的悲观,是的,我是个人观点。有不同也是正常的。
4、京剧的走偏;当今的京剧根本谈不上发展,不走偏就是胜利。且看;生旦净的传承,仅举热门的程派---唱的憋、闷、是唱戏吗?难受之极。听马派,有飘逸、潇洒的感觉吗?无味的傻的感觉。听裘派,有那种大气滂破之势吗?没有,只有媚态。武生还有像李少春先生那样----洒爽英姿的吗?还有梅先生的高贵儒雅的表演吗?还有像余叔岩先生的----优美动听的唱腔吗?还有像谭门----清脆而嘹亮的唱腔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了。
如此的憋、傻、媚、拙就是当今的京剧。是传承的问题,也是历史的进程。
5、原因是传人的各自为政,是以点带面的教育程式。京剧的学府不是有着系统的京剧流派的理论,而是一人的教育形式,不是流派精髓的教授,而是个人的体会。一定是有偏颇的,不全面的,不是传的精髓,是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偏颇的理解,是一种自解加自解的扇面形的传播,这种方式是把流派的面貌向着偏颇的某一方向传播,其结果是偏颇的传承越传越偏。有人可能会认为统一的教授会教出千人一面,这个是不可能的。举一个例子;假如100个人学习欧体书法,能是100人写的都一个模子吗?不可能。一面是这种各自为政的方式加之历史的进程,京剧的鼎盛必然随着历史而变弱。流派也不能全面正确的传承。京剧就更需要转变方式顺应历史,想办法延长之寿命。亟待解决的是有人归纳‘四大’的精髓与规律,有规律的沿袭传承‘四大’,而不是扇面形的传承。
6、京剧口传心授的性质太强了,这是中国戏曲门类的特性,也是中国的传统。就那中医来说,实践远远地大于理论,如今也在变化之中,高等学府的建立就是历史的进步,包括民族音乐的系统性也在大学里通行,改掉了以身施教的旧传统。而戏剧的学府还在以身一教,就连所谓的研究生班也是以学了几出戏为标准,这个特性有其历史的积极性,但是又有与中医的共性,缺乏系统的理论来辅佐。
要想延长京剧的使命,就要打破传统的京剧框框,用现代的理念重整‘四大’的精粹及规律。认认真真的研究好京剧各流派的规律,用规律沿袭京剧,京剧才能延长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