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为何都热衷发长文减篇数 ——学术评价漫谈之二
国内公认的所谓人文社科权威期刊,主要是中国社科院院办的《中国社会科学》,以及各研究所或中心办的,如《哲学研究》、《经济研究》、《历史研究》、《政治学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另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文艺研究》、中央教科院的《教育研究》等,皆为大开本,厚本子。笔者查阅了一下最近这些刊物,大致情况是:万众瞩目的综合性大刊名刊《中国社会科学》,月刊,每期208页,每页1260字,每期刊发9篇文章(偶尔10篇)。社科院各所办专业刊物基本都是月刊,其中:《哲学研究》,128页,每页1720字,每期发文12篇(偶尔13篇);《经济研究》,208页,每页1720字,每期发表12篇(偶尔13篇);《政治学研究》,128页,每页1600字,每期发文10篇左右;《历史研究》,224页,每页1260字,每期发文13篇左右;《文学评论》,224页,每页1720字,每期发24篇左右;《新闻与传播研究》,128页,每页1224字,每期发7篇。社科院以外的《教育研究》,也是月刊,160页,每页1480字,每期15篇左右(若发笔谈时会多一点篇数);《文艺研究》,月刊,184页,每页1480字,文字部分160页(另有页码专门刊登美术作品),发文章13—14篇。至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管理世界》月刊,240页,每页1930字,每期刊文16篇左右。上述大刊名刊,页码少则128页,多的达到240页,都不算薄。按此计算,几乎所有刊物每篇文章平均页码都在10个以上,有的如《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平均每篇接近甚至超过20页。从字数来看,每篇文章少则一万四五千字,更多的是一篇就有两三万字,或三四万字。就笔者所知,不少刊物都设置了下限,即论文篇幅不得少于多少页或者多少字。有些作者不得不为了够得着“标准”,人为地拉长文章,其实也就是给论文“注水”。这样的长文章不仅没有积极意义,还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这项研究还考察了一个学术文本数量直接左右影响因子的典型案例:《柳叶刀》的学术文本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这三年间曾大幅增加,结果《柳叶刀》影响因子随之大幅下降,从一九九六的17.9下降到一九九九年的10.0,排名从第二十名下降为五十六名。(《影响因子是可以操弄的——揭开影响因子的学术画皮(二)》,载《读书》2016年第9期)
看了这些案例分析,我们对国内学术刊物为何纷纷减少文章篇数、热衷刊登长篇大论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办刊人也是被动的,是被“影响因子”牵着鼻子走的。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学术评价标准不断异化、“硬指标”越来越刚性的大背景下,哪家刊物不按这个游戏规则玩,最后自己就玩完了。国内部分刊物,现在争先恐后赶热点、追前沿、约名家、发长文,果然影响因子节节攀升,主编编辑们喜不自禁,上级领导也觉得脸上有光,赏赐有加!人文学术、基础研究、冷门专业,则面临生存危机。试想,如此学术评价、如此影响因子、如此游戏规则,真的有利于学术水平提升、学术研究创新、学术生态培育、学术人才成长,乃至整个学术事业事业发展吗?喻立平教授前不久发表文章指出:过度强调查重率等学术规范,可能正在损害科学研究!同样的道理,过度强调所谓“影响因子”,强调核心期刊、权威期刊等外在因素,对学术期刊、学术研究同样会造成损害。
过去,人们编辑学术刊物,除了加强选题策划、物色优秀作者、刊载高水平论文以外,还很注重“编辑辅文”或“副文本”的作用,注重利用期刊空间进行学术信息的交流。现在策划一个栏目,不敢让主持人写“主持人语”;封二、封三与封四登载学者简介、会议简讯,不敢上目录传“知网”;刊物里文章空白处想来点“补白”,减少浪费,多点资讯,都小心翼翼。一句话,是生怕上述内容不小心被计算为“分母”了。本来,学术期刊页码应该完全固定,文章篇数则可以每期有所变化,现在有的期刊成了每期文章篇数一定,页码反而随意安排了。如此种种,都有些背离了办刊基本规范和一般要求,更背离了学术初衷。听朋友讲,还有无良办刊人,收了作者大笔的版面费把文章登了,却放在“广告与书评”栏目,目录页上根本没有标题,自然也就没有传上知网,文章成了“黑户口”。这样做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影响因子而故意人为地减小分母。这种坑蒙拐骗的行为更加恶劣!
笔者以为,在目前大的学术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变、影响因子仍旧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如何切合实际、合理运用公式计算方法,而非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某些模式或办法,办刊人也还有工作可做。但最终,中国学术界、学术期刊界要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还是不能简单地让“影响因子”法力无边,宰割学术,恣意妄为。在这方面,无论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专业科研院所,还是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同人,都可以也应该有所作为,积极建言献策,寻找解困之法。对明知不合理、不科学、不靠谱,甚至具有破坏性的东西大家都三缄其口,甚至曲意逢迎,助纣为虐,那问题必定会越来越严重,前途也会越来越暗淡。要知道,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学术期刊长远建设,你有责任,我有责任,大家都有责任!
作者简介
范军,湖北省荆门市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传播学博士点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社长、董事长,华大鸿图文化事业发展公司董事长等。
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会副会长,韬奋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联委员,湖北省国际友人协会会长,湖北省编辑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期刊协会副会长等。
出版个人论著有《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书录》《中国出版文化史论稿》《出版文化散论》《中国古代诗歌编辑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出版史研究综论》《文化软实力“力”从何来》《中国现代书业广告二十家》《岁月书痕》《苏东坡的人生哲学》等;合著有《商务印书馆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出版文化与出版产业专题研究》《历代笔记小品》;主编有《中外大学出版史论》《中国近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研究》《华中学术传播论坛》(多辑)等。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发表散文、随笔数十篇,其中论文40多篇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摘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武汉市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论文奖等。个人获得第五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湖北省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湖北出版政府(人物)奖、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高校出版人物奖等荣誉,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第二届“湖北文化名家”、国家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