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腿疼,很可能仅仅是换了鞋的缘故
“ 跑步遭遇腿疼,表现形式真是五花八门。从大腿开始往下,各个部位的疼,都可能发生,其中尤其以小腿疼为最常见。”
至于腿疼的原因,同样也是五花八门。有跑姿不好的,休息不够的,跑量骤增的,有鞋不合适的——甚至见到过网上有人问,为什么ta穿大牌跑鞋腿疼,杂牌廉价鞋反而不疼的。
很多时候,客观上可能都没有导致腿疼的缺陷(跑量没有骤增,跑姿一如既往地美好,休息很充分,穿的是正经跑鞋),引起的疼痛,可能仅仅是换了双鞋,需要磨合而已。
一、乍然间穿轻便鞋导致小腿疼
绝大部分严肃的跑步爱好者,是从慢跑鞋开始的。
慢跑鞋,从设计上来说,都尽量是重盔重甲,对身体好生保护的。
从性能上来说,或支撑、或缓震,对脚和关节的保护,极尽厂家技术之能事。
从外形上来说,鞋的前后落差很大,一般在12毫米或更多,除了后跟有厂家自研的缓震功夫,高级的鞋型,在前掌也用上这样的技术。无论你是脚跟落地跑法,还是脚掌落地跑法,总之都能尽量把冲击力化去。
我自己的体会, 慢跑鞋对膝关节,腿骨等的保护作用,不容易直接感受到。最直接的体会,是对最容易疲劳的小腿的保护。亦即,穿慢跑鞋,小腿的确比穿竞速鞋时感受的压力更小。
穿惯了慢跑鞋,骤然去穿薄底快靴——我明白了,古代捕快都穿薄底快靴,就是为了跑得快——竞速鞋,直接的脚感,一是抓地感增强了(脚底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就是鞋底薄了),二是小腿绷得比以往紧了——鞋底前后落差小了。一般也就8毫米,有的甚至只有4毫米。
从慢跑鞋的12毫米前后落差,到竞速鞋的4毫米落差,小腿一定会比以往更加紧绷。
之前,坊间对国产马拉松训练鞋多威的议论,多有“大神才能驾驭多威”的说法,字面的意思,是多威需要功力深厚的人才能穿。背后的逻辑,是它更累脚。有的朋友直接明说,功力不行的人穿多威,小腿会抽筋。
小腿是脚抓地、蹬地、发力的主要部位,跑步中,这组动作不断地重复发生,小腿是最容易疲劳的部件。对于大神来说,小腿强大,且多数养成了前掌着地的习惯,所以,落坡高低,对他们影响不大,对蹬地冲击力的缓震,对他们更是没有必要——过于缓解冲击力,实际上也就削减了前冲的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初中物理内容)。所以,对于小腿足够强大的人来说,过度的保护,反而是他们所舍弃的。这就是大神喜欢穿保护小的轻量型、竞速鞋的原因,而普罗大众,习惯了慢速和保护,乍然间换到轻量型鞋的时候,容易导致肌肉疼,尤其是小腿疼。
二、有时候,就是换了双鞋的缘故,哪怕都是专门用途的跑鞋
即使都是专门的跑鞋,鞋型不同,设计理念不同,穿着时,对肌肉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我穿过若干双Saucony的缓震鞋,顶级和次顶级都有,每一双退役时都很依依不舍,感觉良好,从基础薄弱时,到有一定基础时,从来没有发生小腿疼的记忆。Asics的Kayano支撑型鞋,虽然在我手里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但是也从来没有脚疼的感觉,但是拥有良好口碑的Nimbus,在刚开始的时候,却无论怎么试验、甚至不断地更换鞋带的结法,总是脚底疼。
后来,随着换了一双其他牌子的鞋垫之后,问题完美解决。
更令人称奇的是,我在出差途中临时买了一双迪卡侬100多块钱的极度轻量化的跑鞋,竟然在出差回来之后,一直穿,跑了6-700公里,却也没有明显的腿疼的记忆。
需要说明的是,这时候并不能说跑步基础有多扎实的阶段。
还有不可思议的是,今年年初(是在去年年底腿伤的恢复阶段),开始试穿被坊间所称“只能大神才能驾驭”的多威MR3900征途,不仅没有腿疼,反而在后来的大半年中,成为最喜欢穿的一双鞋,直接覆盖手头任何一双大牌。
由于从它这里得到的鼓舞,在鞋柜里尘封多年、一直不敢拿出来试验的一双定位竞速鞋的Saucony Kinvara,得以重见天日,现在在间歇跑的时候穿它。
需要说明的是,我有两双多威MR3900轮着穿,由于该鞋型比常规的号大,店家特地友情提示“买小一个号”,所以我按照正常尺寸买的第一双,太大了,以至于加多一双鞋垫,为了对照脚感,第二次买的是合适型(比常规买鞋小一号)。
三、任何鞋都可以、应当适当调校
我上文说的今年以来穿得最多的那双多威征途,是放了凉爽鞋垫的那一双。
关注本公众号的一位跑友给我留言,说了一番我特别认同的话:
老威幸运,一开始鞋号大就加了鞋垫。我感觉鞋垫也能转变鞋的特性,延长跑鞋寿命。
我基本上每一双鞋启用时,都会在鞋带和鞋垫两方面做实验,如果试验后,发现原配的效果最好,我就保持原样。一般来说,几乎每双鞋都会换成我自己喜爱的鞋带,服役中途则会调整鞋垫。
以这双MR3900为例,我腿伤后复跑的首个15公里就是穿它完成的。当时,它是这样被“修正”的:
1、在原鞋垫的基础上,加了一双Nike Lunar的鞋垫,这双鞋垫还有9成新,比原鞋垫厚一些,足弓部位比原鞋垫好太多了。
2、换了更容易系紧不会散的鞋带。
3、穿专业的厚跑步袜子。
经过这三个简单的调整。使得其性能从原设计的偏向于竞速,变成介于慢跑鞋和竞速鞋之间,是我最喜欢跑的一双鞋。如今,经过738公里,磨损还很小,估计跑1000公里以外,是意料中的事。
如跑友所言,鞋垫,有时候对一双鞋有着脱胎换骨的影响。毕竟我们都不是穿定制跑鞋的牛人,厂家做鞋时,根本不可能知道有个你、有个我,会去买它家的鞋。纵然一个款式的定型,有大量样本数据做支撑,但人毕竟都是个体的存在。所以,除了鞋的版型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挑选外,在版型合适以后,很多细节处,都是可以调校的,使其对自己的服务更好。
上文说过穿Asics Kayano一直很顺利,穿Nimbus开头积累的几百公里中,只要超过10公里就脚底疼。开始,我一直怀疑是体重大幅度减轻以后的缘故,后来换了鞋垫,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脚底疼的事情,跑半马测试也是如此。我想,与体重减轻的确有关系(Mizuno的顶级鞋也是如此,我甚至在大体重时穿,都感到脚底疼。Asics在体重减轻后感到脚底疼,我觉得也是合理的),因此,换了比较软弹的鞋垫后,算是与“已经减轻了的体重”相适应,所以,这项调校,使得我成功地将这双Nimbus再度纳入服役序列中。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鞋垫已经不是原厂垫了。
四、结语
跑鞋,是所有跑者的最基础设施,比衣衫、跑表等,还要基础。基础设备,往往也是关键设备。所以对跑者来说,关注跑鞋,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常识大家都知道,根据体重,根据脚型,根据不同的训练科目,应该选穿不同的跑鞋。但是,即使在根据体重、根据脚型、根据训练科目所选出的“合穿”的鞋中,不同的厂家,也有不同的侧重。同样是慢跑鞋,同样是竞速鞋,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家,穿上去就有不同的脚感,也有不同的跑后感。
甚至,可能这家的竞速鞋穿着很合适,那家的竞速鞋就可能带来不适,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到底,穿鞋,还是自己很个性化的事情。往往换了一双鞋,哪怕与前一双是同类型的,依然有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任何一双鞋,都可以通过调校来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程度,有时候,这种调校甚至是必须的。最重要的调校手段,我个人认为:
鞋垫、袜子、鞋带,这三样是最容易收获不同效果的。
其中,鞋垫最重要。
可以这样理解,强性能的鞋,为了应对来自身体的大压力,无论鞋底还是鞋垫,都是偏硬弹的,否则,就会让大体重者穿着时产生“双脚踩在地上”的弊端。基于这个思路,以上述Nimbus的故事为例,我在自己的鞋垫库(家里有很多鞋垫,软弹和硬弹都有
)选一双偏软弹的鞋垫给它装上,以前惯穿的厚袜子,换成了薄袜子,原来的扁形带子,换成了从已经退役离家的“Saucony胜利”上留存下来的圆形带子——我感觉圆带子比扁带子更容易在跑动中自动把对脚的束缚力分散均匀。
夫人的一双显得有点大的跑鞋里,我也剪了一双鞋垫给她衬上,昨天她特地穿着去郊区公园跑了一个小时,除了“偏大”得到纠正,脚感也更加靠近慢跑鞋了,这是她所乐见的效果。于是,趁着天凉快,连跑步这个事业,也重新营业了
历史文章:
【开始跑步】
【器材体验】
【训练心得】
【健身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