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大全
转:做人谷的博客
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3、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6、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7、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 两截人矣。 ——曾国藩
64.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曾国藩
65.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 盛德事。 ——曾国藩
66.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曾国藩
67.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 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曾国藩
68.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 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曾国藩
69.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 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曾国藩
70.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 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曾国藩
71.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曾国藩
72.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 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曾国藩
73.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曾国藩
74.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 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曾国藩
75.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 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曾国藩
76.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 徒,止付一笑。 ——曾国藩
77. 嘲戏人自事恶事, 尤不可入一二壮语, 入壮语则戏者皆真, 每令人恨。 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曾国藩
78.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曾国藩
79.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曾国藩
80.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 但必不得已而后用。 专意利人而用, 谓之圣贤。 可不必用而用, 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曾国藩
81.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曾国藩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三
1.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曾国藩
2.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 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曾国藩
3.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曾国藩
4.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 见人有失意事, 便当生怜悯心。 皆自己真实受用处。 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
5.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曾国藩
6.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曾国藩
7.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曾国藩
8.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曾国藩
9.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曾国藩
10.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曾国藩
11.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曾国藩
12.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曾国藩
13.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曾国藩
14.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 极便宜。 ——曾国藩
15.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 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曾国藩
16.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曾 国藩
17.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曾国藩
18.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曾国藩
19.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 亦无所托之以出, 《礼》所称无文不行。 ——曾国藩
20.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曾国藩
21.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曾国藩
22.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曾国藩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 曾国藩
24.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25.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26.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 —曾国藩
27. 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28.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曾国藩
29.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曾国藩
30.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31.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32.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 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 不但顺受而已。 ——曾国藩
33.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 藩
34.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曾国藩
35.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
36.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 己有过恶, 闻之漫无悔心者多。 若以恕己之心恕人, 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曾国藩
37.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38.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曾国藩
39.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 下。 ——曾国藩
40.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 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 尽兴便放肆。 一燥脾便刻薄, 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
41.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曾国藩
42.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曾国藩
43.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曾国藩
44.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曾国藩
45.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 祥,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
46.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 见一善行, 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遇富贵人,宜劝他宽, 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曾国藩
47.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 自多营营耳。 ——曾国藩
48. 行事常思退一步。 ——曾国藩
49.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曾国藩
50.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 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 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曾国藩
51.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曾国藩
52.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曾国藩
53.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曾国藩
54.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 道矣。 ——曾国藩
55.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曾国藩
56.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 藩
57.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 “专欲难成,众怒难犯” ,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 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曾国藩
58.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曾国藩
59.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 易。 ——曾国藩
60.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 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
61.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 二字, 兵贵神速, 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曾国藩
62.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曾国藩
63.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一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7、人以气为主。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6、家和则福自生。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知足天地宽。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01、小仁者,大仁之贼。
10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03、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4、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05、凡事豫则立。
106、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07、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08、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09、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110、有其功,必有其效。
111,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12、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14、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15、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17、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1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19、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20、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121、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2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23、勿过多怜悯。
124、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25、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126、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
12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128、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3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31、人不可无缺陷。
13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13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3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3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37、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13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139、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140、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41、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142、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143、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14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4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46、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4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48、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4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50、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151、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5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53、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54、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155、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56、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157、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58、思与学不可偏废。
159、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160、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61、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62、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16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6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6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66、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67、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68、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69、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70、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71、处事宜决断。
171、处事宜决断。
172、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72、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7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79、好谈己长只是浅。
179、好谈己长只是浅。
1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8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8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8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7、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87、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8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8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8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8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90、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90、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9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9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9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9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9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9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95、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95、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9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9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9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9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9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9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9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19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0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20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二
1.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二
1.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1.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2. 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曾国藩
3. 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曾国藩
4. 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 我不可犯其锋, 亦不可与之狎, 敬而远之, 全身全名之道也。 ——曾国藩
5.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6.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曾国藩
7.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 何自处于小人。 ——曾国藩
8.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 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曾国藩
9.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10.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 国藩
11.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 国藩
12.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13.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曾国藩
14.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曾国藩
15. 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 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曾国藩
16.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曾国藩
17.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 —曾国藩
18.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曾国藩
19.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 患失者屈己于富贵。 大丈夫见善明, 则重名节如泰山。 用心刚, 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
20.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
21.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22.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曾国藩
23..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曾国藩
24.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 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曾国藩
25.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曾 国藩
26.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曾国藩
27.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曾国藩
28.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 之廉。 ——曾国藩
29.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曾国藩
30.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曾国藩
31.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曾国藩
32.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 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曾国藩
33.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 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曾国藩
34.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 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折”去“斤”加“为” []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 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 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曾国藩
35.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 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曾国藩
36.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 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曾国藩
37.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曾国藩
38.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曾国藩
39.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曾国藩
40.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 曾国藩
41.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曾国藩
42.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曾国藩
43.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曾国藩
44.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曾国藩
45.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曾国藩
46. 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曾国藩
47.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曾国藩
48.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 “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 ”曰: “谏未 深而谤君, 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 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曾国藩 ”
”
49.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曾国藩
50.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 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 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 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曾国藩
51.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 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 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曾国藩
52.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 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曾国藩
53.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曾国藩
54.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 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55.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
56.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 ——曾国藩
57.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曾国藩
58.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曾国藩
59.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曾国藩
60.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 ——曾国藩
61.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曾国藩
62.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曾国藩
63.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曾国藩
64.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曾国藩
65.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曾国藩
66.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曾国藩
67.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 怒则语言难入, 怒胜私故也。 — —曾国藩
68.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曾国藩
69. 做当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仞。 ——曾国藩
70.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曾国藩
71.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时放。 ——曾国藩
72.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曾国藩
73.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曾国藩
7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国 藩
75.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曾国藩
76. 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曾国藩
77. 纵与人相分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非止有伤长厚己也。——曾国藩
78.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曾国藩
79. 习气不除,如何了道。……有物过眼必看,有声入耳必听。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 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惧,皆习气也。——曾国藩
80.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 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曾国藩
81. 摄生之道,大忌嗔怒。 ——曾国藩
82.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 之要。 ——曾国藩
83. 骂语谑语,须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处忠厚之道。 ——曾国藩
84. 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起处便学园融不得。——曾国藩
85. 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忍者见之,愈生其忍。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 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曾国藩
86. 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曾国藩
87.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存忠厚。 ——曾国藩
88.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曾国藩
89.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 自馁。——曾国藩
90. 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 务也。 ——曾国藩
91. 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 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曾国藩
92. 君子不能无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进于圣贤。小人不能无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兽。——曾国藩
93. 有过不令人知,是大恶事。然有过辄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讳过三字,把改过功夫,松了 一分。 ——曾国藩
94. 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曾国藩
95.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 可不忌。 ——曾国藩
96.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曾国藩
97.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曾国藩
98. 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曾 国藩
99.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曾国藩
100. 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 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 扬其闺门之恶, 此祸关杀身。 ——曾国藩
101.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 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 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 大哉所谓恐惧也! ——曾国藩
102.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曾国藩
103. 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曾国藩
104. 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 知自己矣。 ——曾国藩
105.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 “终身为善不足, 一日为恶有余。 ——曾国藩 ”
106.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曾国藩
107. 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曾国藩
108. 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过也。 ——曾国藩
109.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 即思所以处之之
法, 不可便动气, 两个人动气, 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曾国藩
110. 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 不然,恐流弊无穷。 ——曾国藩
111.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须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曾国藩
112. 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若自谓他柄在我,不妨兼举竝包,必暗受其损而不 觉。 ——曾国藩
113. 小人虽不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曾 国藩
114. 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 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曾国藩
115. 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曾国藩
116.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曾国藩
117.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曾国藩
118. 善所当为,羞谈福报。 ——曾国藩
119.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曾国藩
120. 存一念爱异时便是爱己,有一步进德处胜于进官。 ——曾国藩
121.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曾国藩
122. 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返躬无愧,听之而已。古人云: “何以止谤” ,曰: “无 辨” 。辨愈力,则谤者愈巧。 ” ——曾国藩
123.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曾国藩
124.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曾国藩
125.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曾国藩
126.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曾国藩
127.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曾国藩
128.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曾国藩
129. 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毁誉常 足堕志。 ——曾国藩
130.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 ——曾国藩
131. 责人者必自恕。 ——曾国藩
132.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 曾国藩
133.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曾国藩
134.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曾国 藩
135. 疾恶太严,当计其所穷。或曰:太严便是一恶。 ——曾国藩
136.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曾国藩
137. 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错乱。 ——曾国藩
138. 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 有何趣味? ——曾国藩
139.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曾国藩
140. 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曾国藩
141.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曾 国藩
142.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曾国藩
143. 人处财,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与人一事一语,定要相报,便是刻。治罪应十杖,定一杖不饶,便是刻。处亲属,道理上定要论曲直,便是刻。刻者,不留有余之谓,过此则 恶矣。或问亲属如何不论曲直?曰: “若论曲直,便与路人等耳。 ——曾国藩 ”
144.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无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 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曾国藩
145.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 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曾国藩
146.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议,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敬苟有恒,久 久自芬芳。 ——曾国藩
147.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曾国藩
148. 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曾国藩
149. 闻谤而怒者,谗之隙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隙去媒,谗佞远矣。——曾国 藩
150. 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 但萌诸心, 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 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曾国藩
151. 容耐是处境第一法;安祥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曾国藩
152. 解仇怒箴:法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烦恼。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 事从宽,其福自厚。 ——曾国藩
153. 断嗜欲箴:染性触物,粘于饴胶。滥爱贼人,毒于戈矛。片时意适,永劫灵消,一 丝未断,尘网难超。 ——曾国藩
154.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也。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亡 之灾也已。 ——曾国藩
155. 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凝重之人,德 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曾国藩
156.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曾国藩
157.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曾国藩
158.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 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 “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 苦也。 ”大颠曰: “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 ”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曾国藩
159.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曾国藩
160.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曾国藩
161.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曾国藩
162.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曾国藩
163.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曾国藩
164.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曾国藩
165.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曾国藩
166.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曾国藩
167.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 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曾国藩
168.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曾国藩
169.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 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曾国藩
170.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曾国藩
171.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 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曾国藩
172.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曾国藩
173.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曾国藩
174.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曾国藩
175.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曾国藩
176.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曾国藩
177.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曾国藩
178.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曾国藩
179.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曾国藩
180.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曾国藩
181.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曾国藩
182.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曾国藩
183.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 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曾国藩
184.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曾国藩
185.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 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曾国藩
186.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 忌之,过则扬之。——曾国藩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四
2.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3.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4.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5.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6.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9.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0.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1.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2. 勿过多怜悯
13.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4.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5. 心至苦,事至盛也
16.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17.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8. 禁大言以务实
19.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20.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1.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2. 无好小利
23.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4.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25.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26.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7.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8.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9.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30.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1.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2.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33.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34.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35. 须先立坚卓之志
36. 家和则福自生
37.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38.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9.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40.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41. 智慧愈苦而愈明
42.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43.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44.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45.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46.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47.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48.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49. 知足天地宽
50.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51.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52.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53.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54.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55.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56.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7.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8.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59. 人以气为主
60.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1.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62.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63.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64.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65. 特患业之不精耳
66.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67.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8.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69.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70.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71.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72.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73.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4.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75.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76.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77.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78.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79.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81.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82.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83.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84.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85.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86.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87.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88.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89.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90.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91.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92.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93.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94.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95.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96.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97.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98.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99.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00.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01.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02.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03.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04.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05.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06.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07.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108.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09.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110.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11. 思与学不可偏废
112.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113.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14. 凡事豫则立
115.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16.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17.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18.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19.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120.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21.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122.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23.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124. 有其功,必有其效
125. 广其识则天下大
126.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27. 小仁者,大仁之贼
128.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29.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30.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31.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32. 处事宜决断
133.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34.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35.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36.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37. 人不可无缺陷
曾国藩励志名言录五
1.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3.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4.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5.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6.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7.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8.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9.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0.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1.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2.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3.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4.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5.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6. 能甘淡泊,便有
几分真学问。
17.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8.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9.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20.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1.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22.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23.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24.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5. 好谈己长只是浅。
26.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27.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8.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29.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30.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31.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32.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33.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34.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35.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36.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37.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38.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39.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40.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41.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42.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43.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44.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45.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6.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47.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48.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49.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50.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1.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52.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54.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55.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56.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57.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58.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59.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60.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61.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62.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63.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64.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65.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66.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67.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68.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69.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70.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71.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72.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73.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74.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75.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76.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77.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78.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79.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80.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81.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82.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83.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84.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85.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86.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87.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家训语录
李润良选编
李润良选编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引自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纪瑞》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16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引自《曾国藩绝学》P.3749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为师当严而有恒。
引自《曾国藩家书》P.63,71,299,1121
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96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169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见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三日《习劳而神钦》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001856年9月19日第一封教子书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112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30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引自《曾国藩家书》P.216
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引自《曾国藩全集》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54
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323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16
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古来言凶德至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引自《曾国藩家书》P. 129,131,181,198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谈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记》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日记》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引自《曾国藩家书》P.668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委其难之!因作"五箴"以自创云。
1、立志箴。
煌煌行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与之以言;一尚息活,永矣弗谖。
2、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曰三才。严恪斋明,以凝汝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忧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3、主静箴。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4、谨言箴。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5、有恒箴。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引自《曾国藩家书》P.44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记》
吾近写手卷一大卷。首篆字五个,次大楷四十八个,后小行书二千余,中间空一节,命纪泽觅此三十二人之遗像绘之于篆字之后,大楷之前。吾生平读书百无一成,而于古人为学之津途,实已窥见其大,故以此略示端绪。
引自《曾国藩家书》
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于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
三十二人依次为:
文周孔孟: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
班马左庄: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
葛陆范马: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
周程朱张: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张载
韩柳欧曾: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李杜苏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
许郑杜马: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
顾秦姚王: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
之《圣哲画像记》P.3586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引自《曾国藩全集》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22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
引自《曾国藩家书》P.43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一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
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37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引自《曾国藩家书》P.8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此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9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已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达亦在此,上达亦在此。
引自《曾国藩家书》P.9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卫身莫大于谋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德,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引自《曾国藩全集》
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故不可时时为科弟仕宦起见。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天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899
纪泽所呈寿叙及诗亦尚稳适,惟藻采太少,又欠风韵。试取庚子山《哀江南赋》熟读百遍,当引出情韵,有情则文自生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206
读书之道
一要定课程:
每日课程: 读熟读书十页。 看应看书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八。记过隙影(日记)。记茶余偶谈一则。
每月课程: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熟读书是:易经、诗经、史记、 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
二要手到口到
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三要做到"三有""三法"
"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法"即是约、专、耐。
"约",读书如同万壑争流,必有主脉,能把握神理所在,其他次要问题均能附会旁通。
"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凡人为一事。以专为精,以纷而散。 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
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末完,勿换彼书耳。
"耐",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四要做到"看、温、习、思"。
读书时应看、温、习、思四事并行。"看生书应该求快,不多读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思考要经常,不这样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马跛不能飞弛。这四点缺一不可。
要做到看、读、写、作并举。"看"多用"猛火煮";"读"则如"鸡伏卵"。 "写"指练字书法,"作"指作文吟诗。
编摘自《曾国藩心述手记》《曾国藩家书》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世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致沅弟》
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毁,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功夫,随在皆设身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37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禁大言以务实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知足天地宽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有其功,必有其效 ◎ 广其识则天下大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有其功,必有其效
◎ 行事常思退一步。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人不可无缺陷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人以气为主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实,亦无不可;心无所专宗,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勿过多怜悯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 禁大言以务实
☆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无好小利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家和则福自生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知足天地宽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人以气为主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凡事豫则立
☆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 有其功,必有其效
☆ 广其识则天下大
☆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 小仁者,大仁之贼
☆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处事宜决断
☆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人不可无缺陷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人以气为主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特患业之不精耳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思与学不可偏废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凡事豫则立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心至苦,事至盛也
☆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勿过多怜悯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禁大言以务实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勿好小利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须先立坚卓之志
☆家和则福自生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智慧愈苦而愈明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有其功,必有其效
☆广其识则天下大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小仁者,大仁之贼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处事宜决断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人不可无缺陷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谈己长只是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7、人以气为主。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6、家和则福自生。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5、知足天地宽。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01、小仁者,大仁之贼。
10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03、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4、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05、凡事豫则立。
106、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07、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08、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09、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110、有其功,必有其效。
111,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12、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14、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115、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17、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1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19、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20、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121、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2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123、勿过多怜悯。
124、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25、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126、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12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128、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3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31、人不可无缺陷。
13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13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3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3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37、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13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139、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140、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41、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142、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143、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14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45、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46、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4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48、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4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50、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151、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5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53、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54、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155、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56、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157、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58、思与学不可偏废。
159、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160、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61、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62、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16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6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6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66、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67、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68、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69、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70、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71、处事宜决断。
172、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7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79、好谈己长只是浅。
1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8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竹。
18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7、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8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8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90、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9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9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9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95、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9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9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9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9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0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2·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3.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4.“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5.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6.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 曾国藩名句
7.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8.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9.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10.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文正一生操守莫过“恒”“正”二字,故选此版本,藉以此修身,不以权谋。
1、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2、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3、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4、“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5、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6、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7、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8、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9、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10、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11、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12、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13、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14、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15、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16、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17、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18、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19、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0、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21、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22、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2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24、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25、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26、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27、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28、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29、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30、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31、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32、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33、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34、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35、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36、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37、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38、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39、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40、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41、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42、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43、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44、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45、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46、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47、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48、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49、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50、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51、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52、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53、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54、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55、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56、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57、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5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59、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60、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61、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62、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63、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64、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65、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66、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67、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68、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69、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70、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71、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72、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73、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74、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75、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76、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77、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78、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79、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80、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81、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82、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83、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84、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85、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86、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87、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88、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89、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90、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9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92、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93、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94、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95、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96、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97、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98、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99、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100、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特患业之不精耳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人材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非困厄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
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人。非开诚心、布公道,不能尽人心,非奖其长、护其短,不能尽人之力,非用人之朝气,不能尽其才,非令其优劣得所,不能尽人之用。
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的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与人以易窥;
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于人知始。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身体强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是。将此心放得实,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兵事以人才为根本,人才以志气为根本。兵可挫而气不可挫,气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舍命报国,侧身修行。
金丹换骨,立志即丹。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知已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慝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
官气增一分,血性减一分。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谅。
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誉而无毁,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者过事刻求,则庸庸者反得幸全。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已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
若从流俗毁誉上讨消息,必致站脚不牢。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水尽山穷之时,自有路走,只要切实去办。
冒险二字,势不能免,小心之过,则近于葸。
须知祸福有定命,显晦有定时,去留有定数,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者未必失也。
侥幸以图难成之功,不如坚忍而规远大之策。
兵事无万全,求万全者无一全。处处谨慎,处处不能谨慎。
古今战阵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败事皆人也。兵事怕不得许多,算到五六分便须放胆放手,本无万全之策也。
贤达之起,其初类有非常之撼顿,颠蹶战兢,仅得而全。厄疾生其德术,荼蘖坚其筋骨,是故安而思危,乐而不荒。
时事愈艰,则挽回之道,自须要之以戒惧惕厉傲兀郁积之气,足以肩任艰巨。
练一日得一日之力,练一人得一人之力。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
不苦撑,不咬牙,终无安枕之日。
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日慎一日,以求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千万忍耐,忍耐千万。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励志咬牙,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忝然自馁也。予当此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疲之后,振之以猛。
为将之道,亦以法立令行、整齐严肃为先,不贵煦妪也。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近年驭将,失之宽厚,又与诸将相距遥远,危险之际,弊端百出,然后知古人所云作事威克厥爱,虽少有济,反是乃败道耳。
自来带兵之员,未有不专杀立威者。如魏绛戮仆,穰苴斩庄贾,孙武致法于美人,彭越之诛后至者,皆是也。
世变日移,人心日趋于伪,优容实以酿祸,姑息非以明恩。居今日而为政,非用霹雳手段,不能显菩萨心肠。害马既去,伏龙不惊,则法立知恩。吾辈任事,尽吾义分之所能为,以求衷诸理之至是,不必故拂手人情,而任劳任怨,究无容其瞻顾之思。
治将乱之国用重典,治久乱之地宜予以生路。
立法宜严,行法宜宽。显以示之纪律,隐以激其忠良,庶几怀德畏威,可成节制之师。若先宽后严,窃恐始习疲玩,终生怨尤,军政必难整饬。
大抵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天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精,此精明之说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辎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
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
天下惟左右习近不可不慎。左右习近无正人,即良友正言亦不能进。朝廷爵赏,非我所敢专,亦非我所敢吝,然必积劳乃可得赏,稍有滥予,不仅不能激励人才,实足以败坏风俗。
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学问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之不可治哉!
吾辈带兵,如父兄带子弟一般。
即他人不肯救我,而我必当救人。
爱人当以大德,不以私惠。
扬善公庭,规过私室。
爱人之道,以严为主,宽则心弛而气浮。
练兵之道,必须官并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百种弊端,皆由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弛则百处懒矣。
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则强,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强,惰则败。惰者暮气也,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治军以勤字为先,由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讥对寒者。每日应办之事积搁过多,当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件,日内了之,如农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无本日不了者,庶几积压较少。
养生之事,莫大于惩忿窒欲,多动少食。
军旅之事,非以身先之劳之,事必无补。古今名将,不仅才略导众,亦且精力过人。
将不理事,则无不骄纵者;骄纵之兵,无不怯弱者。
夫兵犹火也,不戢自焚;兵犹水也,不流则腐。治军之道,必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为典法。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应事接物,时常从人情物理中之极粗极浅处着眼,莫从深处细处看。
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而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有功。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不轻进,不轻退。
习劳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苦之人,日久自有大效。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蒿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之,最有意味。
用兵最戒骄气惰气,作人之道,亦惟骄惰二字误之最甚。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求二端,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诈无量。
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而败。唐代九节度使之师,溃于相州,其时名将如郭子仪、李光弼亦不能免。盖谋议可资于众人,而决断须归于一将。古来将帅不和,事权不一,以众致败者,不止九节度使相州一役。
为大将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为主,不宜炫耀已之长处,尤不宜指摘人之短处。
兵无论多寡,总以能听号令为主。不奉一将之令,兵多必败;能奉将之令,兵少必强。
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敬之心,如承大祭,故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无论或为和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而已矣。田单之在即墨,将军有必死之心,士卒无偷生之气,此其所以破燕也。及其攻狄也,黄金横带,有生之乐,无死之心,鲁仲连策其必不胜,兵事之宜惨戚不宜欢欣亦明矣。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故古人有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故余治兵以来,每介疑胜疑败之际,战竞恐惧、上下悚惧者,其后常得大胜;当志得意满之候,各路云集,狃于屡胜,将卒矜慢,其后常有意外之失。
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弱四字。力则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人才之继否言之。
能战,虽失算亦胜;不能战,虽胜算亦败。
悬军深入而无后,是用兵大忌。
危急之际,尤以全军保全士气为要。孤军无助,粮饷不继,奔走疲惫,皆散乱必败之道。
有不可战之将,无不可战之兵;有可胜不可败之将,无必胜必不胜之兵。
古人行师,先审已之强弱,不问敌之强弱。
兵事决于临机,而地势审于平日,非寻常张皇幽渺可比。
先安排以待敌之求战,然后起而应之,乃必胜之道。盖敌求战而我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整御散,必胜之道也。此意不可拘执,未必全无可采。
夹击原是上策,但可密计而不可宣露,须并力而不宜单弱,须谋定后战,相机而行,而不可或先或后。
兵分则力单,穷进则气散,大胜则变成大挫,非知兵者也,不可不慎。敬则胜,整则胜,和则胜,三胜之机,决于是矣。
兵事有须先一著者,如险要之地,以兵据之,先发制人,此为扼吭之计,必胜之道也;有须后一著者,愈持久愈神妙,愈老到愈坚定,待敌变计,乃起而乘之,此可为奇兵而拊其背,必胜之道也。
荀悦之论兵也,曰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诚为用兵之至要。
战阵之事,恃强者是败机,敬戒者是胜机。
军旅之事,谨慎为先;战阵之事,讲习为上。盖兵机至精,非虚心求教不能领会,矧可是己而非人;兵机至活;非随时谨密不能防人,矧可粗心而大意。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却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善用兵者亦然。
平日千言万语、千算万计,而得失仍只争临阵须臾之顷。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如布帛菽粟之类。愈近浅易,愈广大而精微也。
凡事过于求好,转多不妥之处。
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已者靠得住,其在人者可不靠。恃之以守,恐其临危而先乱;恃之以战,恐其猛进而骤退。
凡用兵,须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凡出发队伍,有宜速者,有宜迟者。宜速者,我去寻敌,先发制人也;宜迟者,敌来寻我,以主待客者也。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善用兵者,每喜为主,不喜作客。休、祁诸军,但知先发制人一层,不知以主待客一层,加之探报不实,地势不审,敌情不明,徒能先发而不能制人。应研究此两层,或我寻敌先发制人,或敌寻我以主待客,总须审定乃行,切不可于两层一无所见,贸然出队。
师行所至之处,必须多问多思。思之于己,问之于人,皆好谋之实迹也。昔王璞山带兵,有名将风,每与敌遇,将接仗之前一夕,便各营官齐集,与之畅论敌情地势,袖中出地图十余张,每人分给一张,令诸将各抒所见,如何进兵,如何分枝,某营埋伏,某营并不接仗,待事毕后专派追剿。诸将官一一说毕,璞山乃将自己主意说出,每人发一传单,即议定之主意也。次日战罢,有与初议不符者,虽有功亦必加罚。其平日无事,每三日必传各营官熟论战守之法。
一曰扎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计。但使能守我营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一曰哨探严明。离敌既远,时时作敌来扑营之想,敌来之路、应敌之路、埋伏之路、胜敌追击之路,一一探明,切勿孟浪。一曰痛除客气。未经战阵之兵,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阅历,但觉我军处处暇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
战守机宜,不可纷心。心纷则气不专,神不一。交战宜持重,进兵宜迅速,稳扎猛打,合力分枝,足以括用兵之要。
军旅之事,守于境内,不如战于境外。
军事之要,必有所忌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若处处设备,即十万兵亦无尺寸之效。
防边之要,不可处处设防。若处处没防,兵力必分。不能战亦不能守,惟择其紧要必争之地,厚集兵力以守之,便是稳固。
有围城之兵,须先另筹打仗之兵,有临阵打仗之兵,必须安排后劲,或预杜抄后之敌,或备策应之举。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夕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谓守约也。
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二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于胸中,即梦魂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一切妄念,铲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静制动之法也。
外境之迕,未可滞虑,置而遣之,终履夷途。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恐其拂逆而心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己者,权奸之行径也;听其拂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无敌国外患而亡为虑者,圣贤之用心也。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其庶几乎!
研几工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尝不知,是研几也。周子曰:几善恶。《中庸》曰: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刘念台曰:卜动念以知几。皆谓此也。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收矣。
诵养气章,似有所会,愿终身私淑孟子。虽造次颠沛,皆有孟夫子在前,须臾不离,或到死之日,可以仰希万一。
神明则如日之升,身体则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惟心到静极时,所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毕竟未体验出真境意来者,只是闭藏之极,逗出一点生意来。如冬至一阳初动,贞之固也,乃所以为元也,蛰之坏也,乃所以为启也,谷之坚实也,乃所以为始播之种子也。然则不可以为种子者,不可谓之坚实之谷也。此中无满腔生意,若万物皆资始于我心者,不可谓之至静之境也。然则静极生阳,盖一点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静极,仁心之不息,其参天两地之至诚乎!颜子三月不违,亦可谓洗心退藏、极静中之真乐者矣。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无觉之旨,其必验之此心,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可谓之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也。不然,深闭固拒,心如死灰,自以为静,而生理或几乎息矣。况乎其不能静也,有或扰之,不且憧憧往来乎!盖阴先于阳信矣,然非实由体验得来,终掠影之淡矣。
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无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则极其中而天地位,此绵绵者由动以之静也。自谨独而精之,以致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此穆穆者由静以之动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福;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此六卦之大象,最切于人。颐以养身养德,鼎以养心养肾,尤为切要。
余生平略述先儒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都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功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善莫大于恕,德凶莫于妒。妒者妄妇行,琐琐奚比数。已拙忌人能,已塞忌人遇。已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已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已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幽明丛诟忌,乖气相倚伏。重者* 汝躬,轻亦减汝祚。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资?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芬馨比椒兰,盘固方泰岱。求荣不知餍 ,志亢神愈* 。岁懊有时塞,日明有时晦。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戚戚抱殷忧,精爽日调瘵。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无依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
日课四条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诈,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于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孟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已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慷,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已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后世论求仁者,莫精于张子之《西铭》。彼其视民胞物与,宏济群伦,皆事天者性分当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谓之人。
四曰习劳则则神钦。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万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劳动自立。《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劳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抵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鬼神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拿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续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书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余近与亲友论治事之法,录贻芋仙共征之。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大抵经纶雷雨,关乎遭际,非人力所能强。至于襟期淡泊,遗外声利,则学者人人可勉也。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谦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晰乎公私;心之丽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直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越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推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自世儒以格致为外求,而专力于知善知恶,则慎独之旨晦。自世儒以独体为内照,而反昧乎即事即理,则慎独之旨愈晦。要之,明宜先乎诚,非格致则慎亦失当。心必丽于实,非事物则独将失守。此入德之方,不可不辨者也。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五、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十、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丧志。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清 《记》曰:“清明在躬。”吾人身心之间,须有一种清气。使子弟饮其和,乡党黛其德,庶几积善可以致祥。饮酒太多,则气必昏油;说话太多,则神必躁扰。弟于此二弊,皆不能免。欲保清气,首贵饮酒有节,次贵说话不苟。
俭 凡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书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弟向无癖嗜之好,而颇有好动之弊。今日思作某事,明日思访某客,所费日增而不觉。此后讲求俭约,首戒好动。不轻出门,不轻举事。不持不作无益之事,即修理桥梁、道路、寺观、善堂,亦不可轻作。举动多则私费大矣。其次,则仆从宜少,所谓食之者寡也。其次,则送情宜减,所谓用之者舒也。否则今日不俭,异口必多欠债。既负累于亲友,亦贻累于子孙。
明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来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高明者,譬如室中所见有限,登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能明而断谓之美断,不明而断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慎 古人曰钦、曰敬、曰谦、曰谨、曰虔恭、曰祗惧,皆慎字之义也。债者,有所畏惮之谓也。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少贱则畏父师,畏官任。老年则畏后生之窃议。高位则畏僚底之指南。凡人方寸有所畏惮,则过必不大,鬼神必从而原之。若嬉游、斗牌等事而毫无忌惮,坏邻党之风气,作子孙之榜样,其所损者大矣。
恕 圣门好言仁。仁即恕也。曰富,曰贵,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告喜之。曰贫,曰贱,回败,曰辱,曰毁,口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辈有声势之家,一言可以荣人,一言可以辱人。荣人,则得名、得利、得光耀。人尚未必感我,何也?谓我有势,帮人不难也。辱人则受刑,受罚,受苦恼,人必恨我次骨。何也?谓我价势欺人太甚也。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工夫,随在皆设身以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生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饶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静 静则生明,动则多咎,自然之理也。家长好动,子弟必纷纷扰扰。朝生一策,暮设一计,虽严禁之而不能止。欲求一家之安静,先求一身之清静。静有二道:一曰不入是非之场,二曰不火势利之场。乡里之词讼曲直。于我何干?我若强为刮断,始则陪酒饭,后则惹怨恨。官场之得失升沉,于我何涉?我若稍为干预,小则招物议,大则挂弹章。不若一概不管,可以敛后辈之躁气,即可保此身之清福。
立志箴 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舆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援。
居敬箴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回三才。严恪斋明,以凝女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主静箴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虚则一,彼纷不纷。驰骛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谨言箴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侮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有恒箴 吾识字,百历及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日为物迁。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钞朱子小学书后
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右仁,所以养肝也。
内有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右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事有恒,容止有定。--右信,所以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右义,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右智,所以养肾也。
动心忍性,斯大任之基;
侧身修行,乃中兴之本。
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也。
幸灾乐祸,一落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知命、知礼、知言。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以禹墨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
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
孝致样,勤致样,恕致祥。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情字致败;无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抵人道害盈,鬼神福谦。傲者内情其才,外溢其气,其心已不固矣。
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
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
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
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不料被申夫看破。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大约吏事、军事、饷事、文事,每日须以精心果力,独造幽奥,直凑单微,以求进境。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以后每日留心吏事,须从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留心军事,须从教训将领,屡阅操练下手;留心饷事,须从慎择卡员、比较人数下手;留心文事,须从恬吟声调、广征古训下手。每日午前于吏事,军事加意;午后于饷事加意;灯后,于文事加意。以一缕精心,运用于幽微之境,纵不日进,或可免于退乎?
语曰:“察见渊中鱼者,不祥。”愿阁下为璞玉之浑含,不为水晶之光明,则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已,阁下以为然焉否也。
莫苦海已往愈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渐神鬼;
体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养生五决:一眠食有恒,一饭后散步,一惩忿,一节欲,一洗脚。
精神要常令有馀,于事则气充而心不散漫。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 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 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凡事豫则立
☆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养心】
1.能慎独,则内省不疚。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2人生第一自强-养心。
3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
4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5但讲阔大者,最容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蛮干,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6.脚踏实地,求精而不求阔。
二.【立身】
1.《中庸》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
2.早起也,有恒也,重(稳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物。
3.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4.稳扎稳打,机动则发。
5.才识平常,断难立功。
6.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故无成。
7.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
8.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9.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0.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11.读书以训诂为本,事(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
三.【奋进】
1.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2.困时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由亨通精进之日。
3.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
4.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6.仅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不中就发牢骚,我私下也笑你志向不大,心中所忧虑的事情也不大。……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7.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光阴难得,一刻千金。
9.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0.凡全副精神专注一事,终身必有成就。凡人作一事,首尾不懈。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行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四.【日日恒常】
1.诸弟须日日用功,万不必作叹老嗟悲之想。
2.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力思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一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
3.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4.每日有常,自由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尔。
5.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6.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宜有始有终。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7.大凡一件事,没有志气做不成,不坚定也做不好。
五.【戒惰、戒傲、戒牢骚】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吾但以傲惰二字痛下功夫,不问人之骂与否也。
2.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早)起为第一义。
3.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4.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
5.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之鄙陋,均非好气象。
6.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散。”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者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长短,即是极傲尔。
7.京城之中,亦多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8.若人之傲惰鄙弃业已露出,则索性荡然无耻,摒弃不顾,甘与证人为仇,而以后不可救药矣。
9.常存敬畏之心,勿恃才傲人。
10.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11.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六.【观人择交】
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希望平日至交也能成患难之交,并不现实。应明白两个概念“平日至交”“患难之交”。
3.凡有一长一技者,不敢轻视。
4.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5.凡危急之时,只有靠自己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6.出门人事皆须细心。
7.交际原则:诚信可靠,协助之力,不谈大话。
8.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以后凡事不可占人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9.一生成败,都与朋友是否贤能有关,不可不慎重。
10.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大者。
11.与他人交际,要除去自己不是。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12.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13.交友办事之道全在“久而敬之”,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尔。“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日日友为然,即凡是亦莫不然。
14.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15.人心之坏,又使人处处寒心。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能复计较矣。看破此等事物,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
16.与人周旋,不可有真意而无文饰。
吾服官多年,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也。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七。【勤】
1.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的样子,至要至要。
2.勤则兴,惰则败。
3.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八.【持家】
1.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2.吾家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3.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切戒之。
4.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5.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及俭,难于登天。
九.【时间】
1.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
2.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3.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遂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五十而无闻也。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十.【对事的态度】
1.凡是当有收拾。
2.不宜过露痕迹: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力除傲惰二弊。
3.力尽人事,不存丝毫侥幸之心。
4.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一日算一日。
5.大凡办一事,其中常有曲折交互之处,一窃不通,则处处皆窒矣。
6.一事一物皆求其理,一言一事比求至是。
7.《大学》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二条而已:一是格物,而是诚意。格:接触事物,弄清它的道理,深入地考察研究。物: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诚意:遵循自己所懂得的道理去身体力行。
8.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尔成功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一靠自己努力,二靠别人刺激,三切忘无所事事。
9.受创愈甚,成功愈易。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颇称适意,不过错过机会,当尽心竭力,做成一个局面。
10.时刻想到成功之难,刻刻存一有天下而不与之意,存一盛名难符,成功难居之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得空闲之光阴。
不与人争利益之长短,但与己争品性之短长。
圣人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
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3、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6、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7、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3.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5.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9.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 勿过多怜悯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 禁大言以务实
☆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 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 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 须先立坚卓之志
☆ 家和则福自生
☆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 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 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 智慧愈苦而愈明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 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 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 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 人以气为主
☆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 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 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 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 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 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 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 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 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 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 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思与学不可偏废
☆ 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 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 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 有其功,必有其效
☆ 广其识则天下大
☆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 小仁者,大仁之贼
☆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 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处事宜决断
☆ 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 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 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 人不可无缺陷
◎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一言足伤天地之和,一事足折终身之福,一字之褒荣于华衰,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 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 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6.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7.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 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 心至苦,事至盛也
◎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 知足天地宽 ◎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 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 特患业之不精耳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 凡事豫则立 ◎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坚忍有恒
◎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 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 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