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穆公称霸

公元前659年,一代英主秦穆公继位。此时距襄公去世已经105年,秦国期间历经七任国君,都城在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元年)已搬迁至雍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

秦穆公在位39年,招贤纳士、体恤民众,西伐西戎、开地千里,东平晋乱、逐鹿中原。先秦史名家马非百先生高度评价秦穆公:“然秦人异日统一之基,实自穆公建之,此不可不知者也。”

穆公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并赢得“春秋五霸”的称号,这个称号代表着秦国此时已经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小国,而已经有实力参与大国间的政治事务。虽然秦国军事经济发展迅速,但历史的前行总是蜿蜒曲折、坎坷不平。一直到穆公去世410年后,秦国才完成了六国统一。

穆公能够成就霸业,有四个突出的优点,这四个优点也是历朝历代做出重大政治贡献国君的必备品质。

第一个优点是求才若渴,善于重用贤能。

秦穆公上位之后,即大批选用贤能之才,并注重启用东方国家人士。

虞国大臣百里奚,有谋国雄才。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被俘虏到晋国。

晋国国君将女儿嫁给秦穆公时,便将百里奚作为陪嫁一起送了过来。百里奚已经年过七十,他认为被陪嫁是奇耻大辱,便从秦国逃走,跑到边境时被楚国人员扣留。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一位贤能人士后,便决心把百里奚赎回来,但又担心出高价赎身会引起楚人疑虑,反而得不到人。他欲擒故纵,安排专人去边境交涉:“我夫人陪嫁的奴仆百里奚跑到你们哪里去了,这种陪嫁小官我想用五张羊皮换回来。”楚国人想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还能换五张羊皮,便同意交换。

百里奚被赎回来之后,秦穆公亲自为百里奚松绑,并安排起居。百里奚并不领情,以自己是亡国之臣的托辞,拒绝秦穆公的示好。秦穆公求贤若渴,态度诚恳,他反问百里奚:“虞国国主昏庸,他不用你,虞国才亡,这难道是你的错?”

百里奚终被感动,于是敞开胸怀与穆公围绕国政大事整整谈了三天三夜,两人只觉得相见恨晚。

秦穆公随后直接委托百里奚全权处理国政,授号“五羖(音如谷)大夫”。羖指黑色公羊,这个称号就是五张黑羊皮的意思。

百里奚还向秦穆公推荐了另外一个人才,蹇(音如简)叔。秦穆公立即派人带上重礼邀请,聘任蹇叔为上大夫。

比秦穆公执政稍早20余年的齐桓公,由管仲辅佐主导进行齐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主要做法是:重新划定行政区域,给卿大夫领地委派官员;把贵族武装统一为国家军队;推行统一法令,统筹发展农工商业。齐桓公通过变法革新,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并打出“尊王攘夷”旗帜架空周天子,奠定了齐国霸主地位。齐桓公的锐意改革、称霸东方的壮举,成为秦穆公在日常施政中的学习对象。

秦穆公比其他国君有着更强烈的兴国抱负,他深刻理解治国中贤才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重用百里奚和蹇叔,开创了秦国不拘一格、重用各方贤能的先河。秦国历任国君均传承选用东方贤才的优良传统,并善于借鉴学习东方成功的治国理政经验,确保了秦国能在一个更先进、更文明的起点上,制定并推行相对正确的治国方略。

第二个优点是敢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改正。

郑国将军杞子捎信给秦穆公,称自己掌管城门,如果秦国突袭郑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新郑市),由他作为内应,可占领郑国都城。秦穆公有些心动,他征求百里奚、蹇叔的意见。

他们两人明确反对,主要理由为:

一是郑国与秦国相距千里,中间隔着晋国和周王室,千里行军很难保密,郑国知道后,就不是奇袭,而是攻坚了。

二是劳师千里远袭,脱离后方作战,如果受挫,可能会全军覆没。

三是要路过晋国,晋国有可能袭击或者伏击我们,这是必须考虑的危险。

四是假如侥幸获胜,一块孤悬在千里外的土地,对秦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最终也会由于防守困难而放弃。

他们两人认为,这是一次即使胜利,也会得不偿失的战争。

但秦穆公已经被自己逐鹿中原、夺取胜利后的憧憬冲昏了头脑,他依然执意出战。他任命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作为统帅,率兵袭郑。秦军行进过程中,发现郑国人已经有所觉察,便放弃了偷袭郑国,顺路灭掉了晋国的附属小国滑国。晋国得知秦军孤军深入的消息,便伏兵于崤山狙击,秦军惨败,三名统帅都成了晋军俘虏。

三名将军被晋最终释放回到秦国,穆公身穿白衣,在城郊迎接归来的将士。他当着所有大臣面,痛哭自责:“失败是由于我的罪过,失误是因为我违背了蹇叔他们的意见,才铸成今日大错,你们三人官复原职,再给封赏,只需要考虑下来如何复仇,不要懈怠。”

第二年,孟明视率军攻晋,出师不利,于是退回河西。

第四年,孟明视率军攻晋,渡过黄河后,秦军烧掉船只,立誓不胜则亡,这是最早“破釜沉舟”的历史记载。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大败晋军,占领了数座城池,终于报了崤山失败之仇。

秦穆公亲自渡过黄河,来到崤山战场,掩埋当年秦军的尸骨,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他再次向全体将领士兵检讨自己的过失,对战死疆场的秦军士卒举行悼念。

国君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这在古代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历史上秦穆公是有记载的第一人。随后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朝个别皇帝也以罪己诏、向大臣认错等方式承认错误,他们大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有为君主。

第三个优点是讲究信义,体恤百姓。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大旱,国内出现饥荒,晋国向西邻的秦国求援。

秦国是否帮助晋国渡过难关,大臣们形成两派意见:一是利用晋国灾荒混乱的时机,出兵灭晋,消灭秦国东扩最大的阻碍。二是哪个国家都可能遇到天灾,我们要救灾扶困,帮助晋国渡过难关,彰显秦国道义。

穆公最终选择了救灾扶困。

秦国大量满载粮食的船只,由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运送至潼关,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秦穆公帮危济困、崇尚道义的形象传遍天下。

秦穆公十四年,秦国又发生灾荒,于是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惠公与大臣商议此事,最终认为秦晋两家已是仇敌,给秦国救灾,无疑是给敌人助长力量,这种傻事绝不能做。两年前晋国大难时,秦国不借机攻晋,却援助晋国是秦国愚蠢,现在上天既然给了晋国机会,晋国应该借机灭秦。

第二年,晋国出兵攻秦,两军在韩原开战。战争刚开始,秦穆公负伤并陷入了晋军的包围,在这个紧急关头,突然冲出三百多名秦军,驱马直冲晋军包围圈,浴血奋战、英勇无比。晋军抵挡不住三百秦军冲锋,纷纷后退,秦穆公不仅脱险,这三百多名秦军还活捉了晋惠公。

这三百多名秦军是什么情况呢。

原来,几年前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这匹马被岐山附近的乡下人抓住给吃了,前后有三百多人参与了这件事情,官府破案后,要严惩这三百多人。穆公听到此事后,认为不能因为一头牲畜而伤害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赦免。当时据说人吃了马肉不喝酒,会得病,穆公还派人赐给他们美酒。

这三百人心怀感激,他们得知要与晋国打仗后,纷纷报名参军。得知秦穆公被围困,他们奋勇拼命,就是为了报答穆公的恩德。最终这三百人不仅救了秦穆公,而且俘虏了晋惠公。

秦穆公对晋惠公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做法充满怨恨,筹划着杀掉晋惠公来祭祀上天。

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派人来哀求饶命。身边的大臣也劝说:“一个匹夫,杀之何用。”穆公考虑良久,以德报怨,送晋惠公归国复位,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太子子圉(音如语)。

秦国韩原之战的胜利,本质是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盛的结果,但更是穆公体恤百姓的收获。

穆公从谏如流,注重以德服人、讲究信义,而且爱民如子、以人为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从更大利益角度出发处理事务,穆公的这些观念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个优点是奇正结合,多谋善断。

戎王听说秦穆公贤能,便派来心腹谋臣由余出使秦国观察情况。秦穆公带着由余参观秦国的宫殿建筑、展示收藏的奇珍异宝,由余说到:“这些财富如果是靠人力获得,那人民太辛苦了;如果依靠鬼神获得,也是难为鬼神了。”

穆公很认可由余的见识,继而询问西戎各国内部治理的办法。由余从容回答:“黄帝创立了礼乐法度,以身作则,才达到小治程度;后世君主,自身骄奢淫逸,不尊礼乐,把法度作为督促臣下、盘剥民众的手段,臣民如果疲惫到极点,就会由怨生恨,进而夺权残杀,这就是你们各国的现状。而我们戎人不是这样,君主以淳朴待臣民,臣民以忠信侍奉君主,内部和谐团结,正是圣人所说的治国之道。”

由余的一番言论,穆公很是敬佩,转念一想,戎王有此贤德之人,既是戎国之幸,也是秦国之悲。他有意留由余为秦所用,便与近臣商量如何离间由余与戎王关系。

秦国首先派人给戎王送去了16人的乐队,戎王接受后沉迷其中。接着又设法挽留由余,数次拖延归期,使戎王心生疑虑,君臣之间有了裂痕。由余回国后看到戎王沉迷声色,数次劝谏戎王均无果,戎王在日常也显露出对由余的不满。

穆公暗中派人邀请由余到秦国任职,由余最终选择投奔秦国。

在由余的谋划下,经过两年的筹备,秦军讨伐戎王,兼并了戎族12个国家,开拓了千里疆土,彻底征服了戎族部落,称霸西方,就连周天子也专程派召公送来金鼓,表示祝贺。

灭戎胜利也是穆公一生最大的功绩,两年后,他寿终正寝,葬于雍城。

秦穆公是秦国发展史上功勋卓著的明君,他39年不懈的努力,为秦国奠定了坚强稳定的西部后方基础,并加速了秦、戎等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中原国家的普遍优势是相对发达的文化、领先的耕作技术、高明的军事谋略、训练有素的军队,西方戎族是自小在马背上训练的战士,拥有严苛环境下历练的强健体魄、不惧艰难的民族意志。秦族与戎族的融合,既是多种文明的融合共促,也使优质的秦国战马产区持续扩大。

秦人的兴盛似乎总是与马密切相关。“伯乐相马”就是发生在秦穆公时代的故事,秦国同时期还有九方皋等众多相马专家,马作为冷兵器时代强大的武器装备,兵强马壮就是这个时代的硬核实力。

(0)

相关推荐

  • 《古文观止》选读精讲(24)《谏逐客书》上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谏宠州吁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下拜受胙 曹刿论战 子鱼论战 王孙满对楚子 寺人披见文公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王孙满对楚子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曾子易箦 邹忌讽 ...

  • 大秦帝国的粉丝其实更应该读读这位秦国国君的人生

    文 / 子玉 商鞅变法,秦国强势崛起,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历代国君都是不世出的圣主明君.人们记住了秦惠文王面对山东六国合纵时的纵横捭阖,人们对秦昭王的赫赫功业津津乐道,人们对秦始皇的一扫六合简直就是不能 ...

  • 秦穆公:如果没有他,大秦帝国真可能是个浮云

    文 / 子玉 商鞅变法,秦国强势崛起.自秦孝公之后,秦国历代国君都是不世出的圣主明君.人们记住了秦惠文王,人们对秦昭王的赫赫功业津津乐道,人们对秦始皇的一扫六合简直就是不能自拔. 仿佛秦国的历史始于秦 ...

  • 拜将韩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 刘邦登基——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六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37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3500个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一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

  • 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孝公变法

    一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元前384年,献公继位.237年间秦国历经14代君主,均无所建树,内部政治混乱,外部领土被蚕食,经济发展又从兴盛走向停滞.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国从 ...

  • 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七:昭襄王称霸

    一 秦武王突然离世,又无儿子,谁继位国君,成为了秦国首要国事. 当时秦国并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政治传统,秦武王的弟弟们都有可能获得王位,秦惠文王的后宫嫔妃们,当朝的权臣贵 ...

  • 太后王娡——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十六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东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节选 一 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姓王名娡,槐里(刘邦改废丘为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县人.刘彻为了表 ...

  •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新朝皇帝王莽--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六 原创2021-05-28 07:00:00·读书人宏涛 百尺高桥镇古丘,乘閒莫惜小夷犹. 新杨受日春无际,宿麦翻云岁有瘳. 鹰隼图南天外意,江山绕北望中愁. ...

  • 王莽覆灭——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七

    王莽覆灭--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五十七 原创读书人宏涛2021-06-01 19:00:00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 吕后当政——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四十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一 吕雉掌控朝政15年,她虽然杀功臣.诛皇子.封诸 ...

  • 先入咸阳者为王——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二十九

    这是读书人宏涛的第30篇原创作品 本文约5100个字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一 楚军统帅项梁轻敌自傲,以为秦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