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略考-程姓-姓氏渊源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商、周之际颛顼后裔伯符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程氏因程国而得名,先有了程国,程国的居民后来就称程氏。程氏一族最早的得氏始祖名叫伯符,祝融氏,本名为祝融乔,因此又称乔伯,是远古颛顼帝之孙重黎的后代,生活在商、周之际,其在家谱文献《河南程氏正宗世谱·迁徙歌》中记载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发初。历夫周兴际,伯符广平居。”这首歌大体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广平的事。重黎,是古史传说中“五帝时期”的历史人物,他的后裔伯符(祝融氏,名乔)在西周前期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公元前1103~前1080年在位,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2~前1019年在位)被敕封在程邑,建立了程国。程国的国人以国名为姓氏,由此产生了程氏。传说,在上古时候,民间祭祀很乱,社会形态很不稳定。颛顼帝高阳氏为了使百姓从杂乱的祭祀活动中解脱出来,安心生产,就委派他的孙子重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灵;重的弟弟黎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从此,远古氏族社会从神祉、人事的混乱中分离开来,人类社会开始步入文明。后来重和黎的子孙就世袭了这一官职。商王朝时期,商王敕封重黎的裔孙于程地,重新建立了程国,伯爵,史称程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记载:“程氏出自风姓。”南宋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程氏,伯爵,风姓。”由此可知,最早的程氏一族源出于风姓。除程氏出自风姓外,任氏、宿氏、须句氏、颛臾氏也都源于风姓。风姓为太昊伏羲氏的后裔。太吴伏羲氏属于古东夷部族的首领,其活动范围在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今河南淮阳有太吴陵,传说就是太昊的都城所在地。风姓的首领称风后,生活在传说中的炎黄时代,他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西晋学者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记载,有一天晚上,黄帝梦见一阵大风刮起,把地面上的尘土污垢吹得一干二净。第二天早晨醒来,寻思昨夜的梦境,说道:“风能发号施令,是执政的象征。‘垢’字去掉‘土’旁,就是一个‘后’字。难道天下有一个姓风名后的贤人吗?”于是他依据自己对梦境的占解,派人四处寻找风后这个人,终于在东海边上找到了他。黄帝把风后请来,拜他为宰相,帮助自己料理政治事务。风后其人能文能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通晓兵法,著有兵书十三篇,后人称之为《风后兵法》,后世的姜太公曾加以引申,至今还流传有《风后握奇經》一书。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有一次,黄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进行战争。蚩尤施展法术,使大雾迷漫,三天不散。黄帝的将士迷失了方向,无法战斗。风后接受黄帝的命令,制造了一辆指南车,使将士分辨出东西南北,终于俘获蚩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到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帝时期,又有重和黎,是程氏的远祖。在典籍《国语·楚语》中记载观射父对楚昭王说:“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世序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林父其后也。”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这两段话的意思是:颛顼继少昊之后登上帝位,任命重为南正,管天;黎为北正,管地。尧舜时代,又让重黎的后代继续担任分管天地的官职,一直沿续到夏、商二代。周朝的程伯休父,就是重黎的后裔。关于重黎的身世,古人有两种说法。一说重和黎都是颛顼的曾孙。颛顼有个儿子名叫称,称有个儿子名叫老童。老童有两个儿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说黎是颛顼的曾孙,重是少昊的儿子。重黎都是传说中很有神通的人物。颛项继少昊之后担任帝王,当时人神杂糅,祭祀混乱,灾祸频仍。颛顼让重举上天,令黎抑下地,使天和地远隔,人与神分离,称为“绝地天通”。在令人看来,重和黎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神力。对此事可以这样理解:颛顼将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民人这两种职责分开,让重负责祭祀天神祖先,让黎负责管理土地和民人。在古史传说中,重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少昊的儿子。少昊又称金天氏,和太昊同属于东夷部族。他以乌为图腾,设置的官职都以鸟命名。他的都城在穷桑,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少昊一共有四个儿子,依次叫做重、该、修、熙。重曾担任过“木正”,他又被称作“句芒”。史籍《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把他描绘成鸟身人面、身骑双龙的神人。又有人说,重是颛顼的曾孙,曾担任“火正”,人们尊他为火神,称做“祝融”。祝融的遗墟在今河南新郑。因为他活动的地域在中原地区南部,因而他的宫职是“南正”。古人一致认为,黎是颛顼的曾孙。颛顼之墟在帝丘(今河南濮阳),黎曾担任过“北正”,一说是“火正”。黎部族主要在中原地区的北部活动。商周时期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有一个黎国,可能是黎的后裔建立的国家。黎国是商王的一个重要与国,是商王朝的藩屏。因此周文王姬昌为实现灭商的大业,首先出兵攻打黎国,这就是“西伯勘黎”的故事。当时还有一个黎丘,又称黎侯城,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个黎国一作犁国,又称泥中(今河南浚县),汉朝又称黎阳。由此可见,黎部族的活动范围是以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为中心,西到今山西省东南部,东达今山东省西部地区。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现在相当遥远,因而他们的身世和官职,史书记载说法不一。关于重的身世.一说他是少昊的儿子,属于东夷部族;一说他是颛顼的曾孙,属于华夏部族。对于这个问题,今人已难以分辨清楚。但是古书都说,程氏出自风姓。从这一事实出发,可以认为重和少昊的关系更为密切,应该属于东夷部族。因为风姓就属于东夷部族。重黎所属部族记载的混乱,正反映了当时东夷部族和华夏部族逐渐融合,后人已难以准确区分的实际情况。重黎在颛顼时分别开始担任掌管天地的官职,他们的后裔世代承袭了这一官职。到了尧、舜、禹时,又有伯益,是帝舜的辅臣。他曾经掌管火,用火焚烧山泽,驱逐禽兽。他能调驯鸟兽,又发明了掘井的技术,能凿地求水。他还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大禹临死时,将帝位传给伯益。大禹的儿子启联合友党进攻伯益,将伯益杀死.自己做了国王,建立了夏王朝。但是伯益的后裔在夏、商时期仍承袭着掌管天地的职位,经久而无失。商王朝末年,纣王无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关中地区在西伯侯姬昌的管理下,政治清明,蒸蒸日上。因此西伯侯得到了许多方国的拥戴,号称“三分天下拥其二”。西伯侯在位之时就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西伯侯逝世后,儿子姬发即位。他继承父亲未竟的灭商大业,领兵东伐,在著名的“牧野之战”(今河南新乡与鹤壁之间)中彻底击败了商纣王的军队,纣王无奈自焚而死,商王朝宣告灭亡。周武王下令释放被商纣王关押在监狱里的贤人和无辜百姓,将商纣王聚敛的钱财、粮食散发给贫民和奴隶,让商王纣的儿子武庚禄父继续留在殷商故土,封邶侯,负责管理殷商遗民。并在其周围建立了卫、鄘和邶三国,分封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为“三监”,以监视邶侯武庚禄父,最后班师西归镐京(今陕西西安),建立西周王朝,史称周武王。周武王回到镐京后,为了统治原商王朝的广袤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推行分封制度,将自己的族人、灭商的功臣谋士和古代圣王的后代封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家,以拱卫新生的西周王朝。由于伯符是远古圣贤重黎的嫡系后裔,且伯符还向周武王敬献了“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瑞”有功,因此被周武王封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于是伯符带领本家族人就邑,后在广平建立了程国并得到周王室的认可。据说,伯符为伯爵,在周王室负责“权衡斗斛律历”,因此称“程伯”。“程”,本义就是“度量物之准”。广平是伯符的始封地,后来发展成为程氏的首要郡望。广平之地原来不称“程”,只因伯符在该地建立了程国,使它成为程氏的发源地之一,其后世子民因地为氏,称程氏。在家谱文献《槐塘程氏世谱叙》中就转引了西汉王朝时期大司徒程泰修撰的族谱说:“臣上世祖伯符先封广平,后得封程国,遂氏焉。”到了周宣王执政时期,程国的第五代君主本名程甫,字休父,史称程伯休父,同时是西周王室的大司马,周宣王令其奉龛充率六师出征徐国并将之击败。这这场战争在典籍《诗经·大雅·常武》篇中有详细的记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当时周宣王亲自领兵征伐时叛时服的徐夷,派遣大臣尹吉甫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为大司马,让他在左右摆布阵势,监戒军队。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在对徐夷的战争中建立了显著的功勋。后来程伯休父回到都城镐京,在周王室中一直担任大司马之职,其封国改在今陕西境内的云陵,重建程伯国,因此云陵改称为“程”。一直到了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五年(秦襄公嬴开十二年,公元前766年),周平王命秦襄公率军攻击犬戎,秦襄公厉战三载,最终击败戎、狄二族,周平王大喜,遂将原宗周京畿的岐周之地赐予秦襄公。秦襄公得邑高兴异常,他将秦国从陕西西部与甘肃南部交界处的陇地南迁至故周地的渭水流域重新建国,立都于平阳(今陕西岐山),后在秦德公执政时期(公元前677~前675年在位)迁都至雍城(今陕西凤翔),从此秦国成为程伯国的强邻。此后的秦国君主秦宣公、秦成公皆竭力扩张秦国势力,至秦穆公(秦缪公)嬴任好执政时期(公元前659~前621年在位),程伯国终被强秦吞灭,程国末代君主程德邈携族逃入晋国,成为晋国的上大夫。程德邈的儿子名叫程婴,与晋国上卿赵盾及其子赵朔是好朋友,他就是在周定王姬瑜十年(晋景公姬獳三年,公元前597年)力保赵氏孤儿(赵武、赵文子)的著名历史人物。秦穆公吞并程伯国之后,改其地名称为“毕郢”,并以其地发展为秦国的军事重镇。至秦康公嬴罃执政时期(公元前620~前609年)再改称“渭阳”。一直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在故程伯国之地设置“咸亭”、“阳里”二邑,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61~前340年在位)将两地名合一,取名“咸阳”,并迁都城于该地,建咸阳城,成为后世秦国、先秦、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程伯符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国名为姓氏,称程氏,世代相传至今,为陕西关中程氏。宋朝学者陈彭年等编纂的韵书《文韵·以国为姓》中记载:“周宣王时程伯休父入为大司马。封于程。后遂为氏,与司马氏同。<帝王世纪>曰:‘文王居程,徒都丰’,故此加为上程。”程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风姓、高辛氏、祝融氏程氏族人大多尊奉程伯符、程伯休夫为得姓始祖,史称程氏正宗。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荀氏家族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晋国荀氏支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绛),其后裔以邑为姓,称程氏。”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武王大封诸侯,将自己的庶弟姬葡敕封于郇邑(今山西临猗),史称郇侯、郇伯,后形成郇氏一族。郇邑当地盛产食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史籍《左传·成公六年》中记载:“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因此周武王将弟弟封此为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的。到了西周末至春秋初期,郇国被同宗的强邻晋国所吞并,郇氏族人遂去“邑”简笔为荀氏,入晋为上大夫。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先后出现了一些势力强大的姓氏家族,分别把持朝政,荀氏家族就是其中之一。荀氏一族在西周时期,主要聚居于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南部地区,后来在春秋初期迁到新绛县西部。其后的荀林父、荀宾、荀家、荀驩、荀会等,都是晋国著名的卿大夫、军事家、政治家,是对晋国政局有重大影响的一批历史人物。据史籍《左传》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荀氏的支子食采于程邑,其后以邑为氏。这个“支子”,就是著名的晋国大夫荀驩,亦称荀骓、荀欢,号荀文子,曾参加了著名的“鞍之战”,时任晋国新下军主将,为晋国十二卿之一,他的食采就在程邑(今山西新绛)。在荀驩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程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西程氏。姬姓程氏族人大多尊奉荀驩为得姓始祖。本书按:近有学者认为,晋国大夫荀驩的程邑,就是今陕西关中地区咸阳东北部的程邑。本书认为这是错误的!其可能是将荀驩的程邑与西周后期周王室卿大夫程伯休父所徙封的程邑混淆了。程伯休父,本名程甫,字休父,是伯符的广平程国第五代君主,西周王室大司马,周宣王令其奉龛充率六师出征徐国,因功徙封至京畿内云陵(今陕西咸阳东北部),因此该地随之迁国而改称程邑。很显然,荀驩是生活在春秋中期“鞍之战”前后的晋国历史人物,而当时关中咸阳及其附近皆属于强秦的领地、国朝中心地区。尽管晋国在晋文公称霸中原时期曾强大一时,但就姬重耳与秦国的特殊关系而言,虽然晋国曾一度拥有“河西八城”,但其国界也实在是难以到伸抵到咸阳。因此,作为荀驩采邑的程邑,只能在今山西省境内,不可能“飞地”到陕西咸阳地区去。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程佳氏,亦称成佳氏、承佳氏,满语为Ceng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程氏、成氏、承氏等。⑵.满族程尼氏,亦称成尼氏、承吉氏、瓜吉氏,满语为Cengni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所冠汉姓多为程氏。⑶.满族沙拉氏,亦称萨加拉氏,满语为Sala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程氏、边氏、查氏、沙氏、山氏、白氏、谢氏等。第四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蒙古族、回族、土家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维吾尔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程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程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得姓始祖:程伯符(风乔、高辛乔、祝融乔)、程甫(程父、程伯休父)、荀驩。三.各支始祖:安徽新安程氏南宗世系:第一世:程伯符,本名乔,世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周成王执政时期时受封“程伯”,建程国。程伯同时为周王室卿大夫,在朝不在国,居京畿。后世程国在东周初期随周平王东迁洛阳,程伯居上程聚。第二世:程廪丁,袭程国君主。第三世:程仲壬,袭程国君主。第四世:程子臧,袭程国君主。第五世:程 甫,字休父,袭程国君主。周宣王执政时期为周王室大司马,率军平徐夷有功,晋“安定侯”,娶安定胡开国之女。生二子:程仲庚、程仲辛。第六世:程仲庚,因故未袭侯,任大司马,为司马氏始祖。程仲辛,袭程国君主,安定侯。娶崇氏,生一子:程黑肱。第七世:程黑肱,袭程国君主。第八世:程君识,袭程国君主。第九世:程 应,袭程国君主。第十世:程公龛,袭程国君主。第十一世:程 抚,袭程国君主,周顷王执政时期为王室卿大夫。第十二世:程思陵,袭程国君主,周匡王执政时期为司马。第十三世:程德邈,程国末代君主,秦并程,入晋为大夫。生一子:程婴。第十四世:程 婴,晋国大夫,力保赵氏孤儿赵武(赵文子),受封“忠诚君”。第十五世:程伯丕,袭“忠诚君”。为安定郡、京兆郡、咸阳郡、扶风郡、天水郡程氏之祖。程伯先,封“任诚君”,迁广平肥乡。娶游氏,生二子:程叔泽、程叔本,程伯桃,早卒。程伯恭,封“呈诚君”,为会稽郡、盱眙郡、太原郡程氏之祖。第十六世:程叔泽,一名程叔睪。程叔本,名文觐,字子华。博学通坟典,聚徒著书,号“程子”。曾路遇孔子,倾盖而语,二者相谈甚欢。娶姜氏,生一子:程会。第十七世:程 会,字子元,仕赵国为邯郸都尉,死于“献侯之难”。娶姜氏,生三子:程括、程繁、程辨。第十八世:程 括,仕赵国为大司马。娶李氏,生一子:程叔虎。第十九世:程叔虎,仕赵国为司空。娶姜氏,生一子:程景遂。第二十世:程景遂,仕赵国为大司寇。娶李氏,生四子:程逸、程遏、程述、程远。第廿一世:程 遏,一名程遇。程 述,仕楚国叶公,为叶氏家宰。程 远,仕赵国为车右将军,死于“沙丘之难”。娶袁氏,生二子:程玮、程彪。第廿二世:程 彪,仕赵孝成王。娶王氏,生一子:程邈。程 玮,仕赵国为典谒。生二子:程愿、程悫。第廿三世:程 邈,字元珍。首创六书之一的“隶书”,为秦始皇廷下御史。程 愿,一名程惠。程 悫,秦朝大司徒。娶吴氏,生一子:珍和。第廿四世:程珍和,生一子:程黑。第廿五世:程 黑,字于智,一字智迁。从汉高祖征战有功,封“历侯”,食邑千户,谥曰“简”。娶李氏,生二子:程厘、程整。第廿六世:程 厘,字令端,高后二年袭侯爵。生一子:程灶。程 整,字令修,汉文帝封“彻侯”,拜兖州牧。娶张氏,生二子:程元则、程元嘉。第廿七世:程元则,字不识,汉文帝执政时期广平太守,汉景帝执政时期封阳陵侯。娶马氏,生一子:程玄通。程元嘉,汉景帝执政时期为江都相,有功封“建平侯”。第廿八世:程玄通,汉武帝执政时期擢升“关内侯”,四世同居,帝诏旌之立孝义县名,改封“孝义侯”。娶张氏,生一子:程翔。第廿九世:程 翔,字文羽,袭“孝义侯”。生二子:程泰、程保。第三十世:程 泰,一名程僧泰,字彦通,汉元帝执政时期封“广平侯”,曾主修《程氏族谱》。娶游氏,生二子:程永、程康。程 保,东汉河内太守。第卅一世:程 康,娶王氏,生一子:程君缙。第卅二世:程君缙,汉平帝安平太守,封“都亭侯”。娶渤海徐真女,生二子:程文尚、程文爽。第卅三世:程文尚,汉末安成太守。赤眉之乱时冒姓刘氏,投靠南阳王刘定。后汉光武帝擢其为偏将军,平蜀有功,拜为江阳太守。后自言本为程氏,愿以军功食邑送柳定之子,乞身还程氏。汉光武帝赞赏其诚实,许之,复姓程氏。程文爽,东汉河东太守,汉光武帝执政时期为彭城太守。娶王氏,生四子:程孝集、程孝宠、程孝睦、程孝隆。第卅四世:程孝宠,汉和帝执政时期为信威将军,亦称“信武将军”。生一子:程公似。程孝隆,东汉南昌尉。生一子:程公会。第卅五世:程公似,一名程公嗣,字有时。受海西学,有名于时。李固辟为掾,官至殿前太尉。娶晁氏,生一子:程炅。程公会,一名程公曾,东汉海西令,迁南昌。第卅六世:程 炅,一名程炅少,东汉新安太守、弘农太守。娶尹氏,生二子:程伯洪、程伯盛。第卅七世:程伯洪,一名程伯弘,一名程伯宏。程伯盛,东汉末期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官、武陵太守。娶吴氏,生三子:程奢、程绩、程超。第卅八世:程 奢,雍州刺史,封“汉阳侯”,后避难于山东东阿。娶应氏,生二子:程元起、程元昱。程 超,一名程绍。第卅九世:程元昱,字仲德,初名程立,曹操加日于上曰“昱”,为东汉末奋威将军,封“安国亭侯”。曹魏时期追赠“车骑大将军”,曹魏黄初四年进“安乡侯”,迁洛阳,谥“肃”。生三子:程建、程槿、程武。第四十世:程 建,字道福,曹魏左司马,青州刺史、南阳太守,曾归郡续撰《程氏族谱》。生一子:程晓。程 槿,一名程谨,字道富。程 武,字道元,曹魏封“安乡侯”。生一子:程克。第卌一世:程 晓,字季眀,曹魏嘉平中期任黄门侍郎,后迁汝南太守。著有别集三卷。娶赵氏,生二子:程智达、程智彻。程 克,袭“安乡侯”。生一子:程量。第卌二世:程智达,西晋零阳太守。程智彻,西晋信威将军。晋泰始二年任冯翊太守。娶天水姜广之女,生三子:程延、程卫、程咸。第卌三世:程 咸,字延休,西晋“上程侯”。程 卫,字次休,西晋“曲阿侯”,迁居洺州。程 延,字彦休,西晋“东阿侯”。娶太原王修之女,生二子:程恢、程牧。第卌四世:程 恢,西晋常山内史。程 牧,字仁举,初为西晋黄门郎,后为左司马、青州刺史。娶天水尹珍之女,生二子:程元标、程元谭。第卌五世:程元标,晋愍帝执政时期为长水校尉,留驻山东东阿。生一子:程季昭。程元谭,字会普,生于东汉延熙乙丑年。东晋大兴二年渡江仕晋元帝,初为江阳守,迁襄州刺史,第二年持节新安太守。东晋永昌元年代还,为百姓请留。东晋太宁三年卒于任上,终年八十一岁。娶东海徐进之女,生二子:程彪、程超。第卌六世:程 彪,东晋梁州刺史。程 超,东晋宁远护军,娶清河张景之女,封赵国夫人,生二子:程荣、程冯。第卌七世:程 冯,东晋合浦太守。娶游氏,生三子:程广、程信、程丰。第卌八世:程 广,补为长,上令守秭归。居留峡中。程 信,东晋安定太守。程 丰,东晋司马桓温以为陈留内史。生三子:程景通、程景平、程景秀。第卌九世:程景秀,字道惠,东晋荆州刺史。生五子:程元镇、程元歆、程元雅、程元实、程元政。第五十世:程元镇,官至会稽吏。程元歆,余杭县令。程元实,巴西太守。程元政,豫章太守。娶广平游氏,生八子:程宝昌、程宝眀、程宝俊、程宝云、程宝季、程宝信、程宝真、程宝熊。第圩一世:程宝昌,一名程宝昂,迁蕃阳银城。程宝眀,徙东阳。程宝俊,徙松阳。陶潜妻以女弟。程宝季,一名程宝贵”,字天福。程宝云,字天祚,南朝宋武帝执政时期为吴郡太守,封“义亭侯”。娶王氏,生三子:程法达、程法通、程法晓。程宝信,一名程宝慈。程宝真,一名程宝俭。程宝熊,一名程宝谦。第圩二世:程法晓,字邕之。南朝宋授海宁令,封“艾亭侯”。第圩三世:程隐隽,一名程修。南朝齐为龙襄将军、封“始兴伯”,尚南齐公主。生三子:程道业、程道乐、程道宗。第圩四世:程道业,生五子:程次虎、程次超、程次豹、程次熊、程次崇。程道乐,南朝齐为都官尚书。娶张氏,生三子:程次茂、程次恭、程次芮。第圩五世:程次茂,南朝梁为征勇长史,转眀太子家令。娶何氏,生二子:程觉、程詧。第圩六世:程 詧,南朝梁为少监。幼能文赋诗,曾作《东笠赋》。娶沈氏,生一子:程宝惠。第圩七世:程宝惠,南朝梁太学博士、新安郡仪曹掾。墓在歙县永丰乡。娶胡氏,生五子:程灵洗、程灵溥、程灵潇、程灵浩、程灵澈。第圩八世:程灵洗,字玄涤,南朝梁海宁县簧墩人。侯景叛乱时,地方动荡不安,程灵洗组织黟、歙、休诸县的乡民武装抗拒侯景乱兵,保障了新安郡的百姓,被南梁元帝任命为谯州刺史,兼领新安郡太守职务。南朝陈取代南梁之后,归顺新朝,被南朝陈武帝任命为兰陵太守,封“遂安县侯”。以后又因军功而先后升任南豫州刺史、左骑将军、中护军、云麾将军等职,并享有重安县公封号。娶夫人董氏,妾刘氏、李氏、王氏,生二十二子:程文季、程文祯(招远将军,授“临安县开国侯”,食邑五百户,尚陈武帝长兴公主加驸马都尉,生五子:长子程寿为“临安侯”,今分宁远溪派祖;次子程威为威远将军,后迁瑞州;三子程仁为殿前将军,迁严临;四子程成为信武将军,迁安庆;五子程荣为殿前将军,迁广州)、程文华(小桂令)、程文慎(王府中兵,居鄱)、程文粲(太守,居亳州)、程文秀(选部郎,居北)、程文和(光禄勋,居北)、程文恭(太子左卫,居北)、程文干、程文翼(弋阳令)、程文曾、程文肃(阳山令,居运州)、程文奇(左郎将,居北)、程文瑾(居怀州)、程文养、程文恺、程文瑶(王府司马,居建宁)、程文琮(王府中兵,居鄱)、程文藻(光禄勋)、程文震、程文晓、程文瓒。第圩九世:程文季,生十二子:程子承、程子响、程子同、程子俊、程子廉、程子敬、程子澄、程子琳、程子桂、程子猷、程子思、程子元。第六十世:程子响,生三子:程翻、程诩、程育)第圆一世:程 诩,生一子:程公颢。程 育,一名程翊,字幼虞,生二子:程皆、程富。第圆二世:程 皆,迁中山博野,开新安北宗。程 富,迁江西南昌。程公颢,待考。第圆三世:程 绚,生二子:程南锐、程南金。第圆四世:程南金,生二子:程元皓、程元谏。程南锐,生二子:程咸、程辨。第圆五世:程 咸,生一子:程九皋。程元谏,生一子:程季随。第圆六世:程季随,待考。第圆七世:程 绎,生二子:程西范、程昔范。第圆八世:程昔范,生三子:程行褒、程匡柔、程秉彝。第圆九世:程行褒,生四子:程谅、程干、程纂、程翰。程匡柔,生二子:程适、程造。程秉彝,生二子:程延、程建。第七十世:(已经分为二十八派,多为程忠壮后裔)程 谅,生一子:程严。程 干,生四子:程忠、程惠、程慈、程和。程 纂,生五子:程琼、程璿、程珍、程琮、程璊。程 翰,生二子:程齐、程从。迁婺源周溪。程 适,生一子:程吾。程 造,待考。程 延,待考。程 建,生一子:程牢。开潜川世系黄卷堂。程 庭,由歙县上密村迁居休宁蟾溪。第进一世:程 严,生一子:程沈,迁吴门。程 忠,生四子:程僖、程仔、程仅、程必。后裔子孙徙江西甚多,亦有徙湖北者。程 惠,生一子:程各。程 慈,生一子:程似。程 和,待考。程 琼,生二子:程嵩、程岑。程 璿,生一子:程詵。程 珍,生十子:程澐、程淘、程湘、程汾、程澈、程浑、程沚、程洎、程清、程渝。程 琮,生三子:程□待考、程简、程勋。迁德兴。程 璊,生四子:程峻、程(山先)、程峄、程峒、程岘。程 齐,生一子:程饶)程 从,待考。程 吾,生一子:程凉。程 牢,生一子:程仁亨。第进二世:程 沈,生二子:程□、程思。迁苏州吴门。程 僖,字之祥,唐朝乾符年间避兵乱到休宁富载,战停迁江西乐平抗桥。生一子:程广。程 仔,生一子:程球。程 仅,生一子:程原。迁乐平。程 必,生一子:程勤。程 各,生二子:程掖、程裕。程 似,生三子:程果、程立、程镇。程 嵩,生一子:程阵。迁宣城。程 岑,生一子:程播。程 詵,生六子:独存程立,余五皆亡。程 澐,生三子:程仲繁、程仲节、程南节。迁休宁。程 淘,嗣一子:程旭。程 湘,生二子:程全礼、程全皋。迁婺源。程 汾,生五子:程全炳、程彦赟、程彦榕、程彦枢、程彦材。程 澈,一名程泽,早卒。生一子:程番。程 浑,生三子:程邭、程郓、程郎。迁开化二十七都六保。程 沚,生二子:程盈,次子出嗣淘后。迁休宁新屯。程 洎,生一子:程大雅。程 清,待考。程 渝,待考。程 □(名字待考),生一子:程彦信。程 简,生一子:程彦德。程 勋,生三子:程彦辉、程彦光、程彦著。程 饶,生二子:程章、程中。迁婺源冲山。程 凉,生二子:程鸾、程凤。程 峒,生一子:程贠。程仁亨,生二子:程思正、程思温。第进三世:程 思,生一子:程端。迁苏州吴门。程 原,生三子:程浐、程潍、程沦。迁开化善溪。程 球,生一子:程祖徽。迁江西贵溪程渊。程 勤,生二子:程太二、程辉。迁江西乐平石城。程 广,生一子:程正。程正之子程伯敬于宋咸平三年初定居今江西上饶东田,是东田程氏始迁祖。程 果,生一子:程留。迁宣城。程 播,生二子:程行之、程百之。迁开化白沙。程 立,生四子:程茂、程椿、程植、程荣。程 盈,生二子:程从饄、程从發。程 郎,生一子:程亘。程 番,生一子:程安。迁休宁会里。程 旭,出继淘嗣,生一子:程宥。彦 著,生一子:程克恭。程 章,生一子:程文实。程 中,生一子:程文鼎。程 鸾,生二子:程秔、程荣。迁休宁临溪。程 凤,生一子:程伟。程 贠,生一子:程训。程大雅,生一子:程胜。程胜之后世系为程承覆→程暹→程筠→程祁(字中秀,宋朝进士,都官员外郎,赠大中大夫,北宋绍圣二年续修《程氏族谱》三十卷。程仲繁,生二子:程熺、程燿。程仲节,生二子:程燠、程[火宙](此字计算机字库中未查到,候补)。程南节,娶郭氏,生一子:程宣。迁休宁。程全礼,生二子:程嗣恭、程嗣逊。程全皋,生一子:程遁。迁彰陆。程全炳,生四子:程相卿、寿卿、祖卿、祖荣。程彦赟,生四子:程延长、延美、延春、延坚。程彦枢,生一子:程延绪。程彦榕,生一子:程延拓。程彦材,生二子:程延昶、程延晖。程彦信,生二子:程赟、程珊。程彦德,生一子:程珏。程彦辉,生一子:程克勤。程彦光,生三子:程克柔、程克昌、程克璋。程思正,生一子:程高州。迁金华府治。程思温,生一子:程镛。……程伯符:程氏鼻祖,仕周成王,食邑广平程国,以国得姓,始迁祖程元谭,程伯符第四十五世孙,东晋初由东阿来守新安,居歙之黄墩。后世裔孙分迁东平、贵溪、宣城、休宁、婺源、绩溪等地。析为四十余派,衍为大族。程元谭:程伯符第四十五世孙,号程伯,太守府君,为人清洁敏达。晋怀帝时历广平太守,值胡羯之乱失官,弃家徙步归瑯玡王,为镇东军谋,从之渡江。晋元帝即立,遗周玘为会稽都尉,显荣为豫章都尉,分兵定东土。晋大兴三年新定、东阳、信安六郡底平,府君以襄州刺史假节新安太守,绥辑流民,头通畎浍,教民孝悌,斈俊造于朝,饮民爱之如父母,民大悦。晋永昌元年当代还,百姓遮道请留,卒不得云,晋元帝诏褒嘉之,俄逝世于郡,春秋八十一。晋元帝为之震悼,赐其子孙田宅于郡之篁墩,是为江阴、新安程氏始祖。赐葬于郡城西十里褒绣乡二十三都四保十里牌,墓前有一对石仲翁,历朱元无恙,土人国之,名其地曰“双石”。宋朝时期以府君裔孙程忠壮灵洗庙祀有灵,遂用越国汪王追爵上世及子孙,例封程元谭为忠佑公,封程忠壮之子为忠护侯,子超处长民。程 庭、程 工:程元谭第二十六世孙,由歙县上密村迁居休宁蟾溪。程 杭、程文休、程伯逑、程时贞:程元谭第三十世孙程杭于唐末由歙县篁墩迁居休宁临溪。清朝初期,裔孙程文休徙临溪徙居丹阳。程伯逑自临溪迁镇江又迁丹阳,程时贞自休宁率溪桃梅迁镇江再迁丹阳。同为丹阳程氏始迁之祖。程福德:程元谭第四十三世孙,明朝初期由歙邑槐塘下府入赘江村氏。程敏远:程元谭第四十八世孙,由绩溪市东迁楼基。程孟伟:程元谭第五十一世孙,自绩溪程里迁居十四都璜上。程式耿:程元谭第五十三世孙,清朝初期由江村历迁淮扬、武昌、江陵,为江村派始迁祖。程可奖:程元谭第五十六世孙,明历间由婺源溪源迁居宜兴和桥。程仲节:程元谭之后,世居歙县黄墩,唐末徙父镇守东密岩,父卒,归依舅氏于休宁古城。程 炳:五代后唐同光间自休宁闵口迁至富溪。程廷圣:五代后期由歙县河西迁居郡西槐塘。程 玖:宋朝时期自休宁会里迁长垄。程廷五:宋朝淳佑年间由绩溪宦居鹿峰。程宗仕、程文智、程文信、程文贞、程文信:元朝末期由婺源香田垅迁居香山。程宗仕有三孙:程文智、程文信、程文贞,其中程文信之后代最为繁昌。程时谦:宋朝时期由开化龙山迁居歙县长源托山。程师和:宋朝初期避战乱之难,由绩溪程里迁岭北之锦谷。程贵六、程有讳:宋朝咸淳年间自休宁五需迁来歙县岩镇通济桥东。裔孙有程相,字良济,以德行闻乡里,明嘉靖年间郡守郑某巡地方,手书“百忍遗风”以扁其门,故称百忍程氏。程宏祖、程瞻祖、程辛祖:宋淳间由新安槐塘正府迁绩溪仁里,分为三派。宏祖为世禄堂祖。程仲五:程再四次子,先世居饶州鄱阳湖瓦屑壩,元未红巾之乱府君由鄱阳黎庶補安庆户籍携家渡江至太湖司空,见河东山水环萃,乃奠厥居焉,为太湖程氏之始祖。妣沈氏,生四子:长子程恩六、次子程恩七、三子程恩八、四子程恩九。公妣生卒失记,合葬泉水龙瓜形同塋巳山亥向有碑。太湖程氏一世祖:程恩六,妣王氏,生一子:程宗清。公妣生卒失记,合葬河东万爵宅后虎形。程 诚:明洪武四年迁居绩溪县南乡十都黄茂坦蒲川。程应鳞:明朝初期由绩溪市东迁居六婆坞之洪川。程 扬:明朝时期由微州休宁县迁居苏州府城。程文义:明朝初期由豫章迁怀邑,卜居大洼。程必庆:明朝时期由婺源溪源迁居宜兴和桥。程 夏:明朝时期由婺源渔潭迁至尤溪。程 宴:清朝初期由新安休宁县东乡浯田村迁居松江娄县泗泾镇。程 塋:字望达,行生一,智识广大,居必择仁,与父程显生营,过浙省湻西慈溪时,见青山秀丽、绿水旋绕、虎石西峙、九峰东环,有垅亩之可井,有川流之可钓,可聚族于斯,遂卜居于慈溪,成为慈溪之始祖。娶周氏,合葬金钓捲廉形日一千二百二十号,生一子:程吾起。资料有待补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