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书店

书店是个神圣地方。从一个地方的书店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阅读习惯,甚至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2010年在山西屯留县呆了半年,我惊奇地发现,县城里没有一家报刊亭,书店也只有一家。想买书,不得不跑到长治去。

与屯留相比,纳雍是幸福的,报刊亭有两三家,书店则有六七家。纳雍的书店大抵是为学生服务的,每个书店里的学生用书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其他书籍极少,与纳雍“诗词之乡”的美誉极不相称。

纳雍新华书店原是国营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估计99%的纳雍人都不知道新华书店在哪。现在,环城路一门面前挂着一个“新华书店”的牌子,但从不见开门营业;邮政局旁的新华文轩书店周一到周五营业,周末则大门紧闭。像我这样的工薪族,工作时间与书店营业时间一样,他开门,我上班,我下班,他关门,很难机会“面晤”。不过,我还是抽空去了两三次新华文轩书店。每次去,书店里都冷冷清清的,浏览半小时,也没见一个顾客进来。书架上一半空着,看得出,大部分书是往年进的——最近一次走进书店,发现进了一批新书。

求学图书城算是纳雍最大的书店,店铺面积近千平,配得上“书城”之名,不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而且,最里面还摆放几张长椅,供阅读用。这是纳雍其他书店所没有的。

在求学图书城读书,从早上开门,到晚上打烊,不必担心店主催促。而在报刊亭,我可是领略到了催促“礼遇”——拿起一本杂志没看上几页,店主就来一句“要买就买,不买放下”,我当然就放下杂志,转身离开。大抵店主认为,报刊页数少,不经看,看完了,就不会买,亏了。

求学图书城在三楼,进店之前,先爬楼,锻炼一下身体。进得店来,挑一本爱书,坐在长椅上慢慢读。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老电影院旁边有个三余书屋,最引人注目的是店名,“三余”这店名取得好——《三国志·董遇传》载:

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余”之名大抵源于此。

读书方面,古人做出了榜样。“三余”之时人人有,但未必人人都能好好读书;况且现在是个耻于读书的年代,读书之人早就被冠以“书呆子”之名。在公共场合,谈论读书无疑与落伍等同。因此,读书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每次路过书店,回味“三余”之名,都能给人以力量。

在纳雍,“闲书”不好买。不过,现在电商普及,快递便捷,网购方便,价格便宜。不过网购也有缺点,下单之后,得有个“漫长”的等待。对爱书之人来说,这样的等待无疑是一种煎熬。

没事时,我还是喜欢到书店走走。

走进书店,并不一定想买书。感受一下书香氛围,了解新书出版情况,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每到一个地方,我先逛的必是书店。

我逛书店有这样的心得:遇到喜欢的书,记下书名和出版信息,回家网购。因为,网购比实体店便宜。

亨利·比彻在《书籍是心灵之窗》一文中写到:“……因为在我这个时代,书籍是这样的便宜,以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买香烟和啤酒的钱来逐渐给自己的图书馆增加一百册书。”

是的,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