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涉铁路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铁路线纵横,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网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神州大地上的钢铁大动脉。然而,70多年前,在我省南部的太行山区,一条仅有103公里的窄轨铁路建成通车,这就是1947年2月动工到1948年10月20日通车的,涉县至邯郸的“邯涉窄轨铁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山军民为支援解放战争、改善交通条件在解放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尽管这条铁路存在了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它在中国铁路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
194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尚处在战略防御阶段,在我省南部的太行山区,有八路军总部和八路军129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多个兵工厂。为了能将这些兵工厂生产的枪支、弹药运往前线,支援解放战争。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边区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涉县至邯郸的铁路。
刘汉承,是邯郸铁路的一名退休职工,他对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颇有研究,并参与发起了邯郸红色收藏协会。据他介绍。
邯涉铁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开始时1947年的1月8号进行了筹备,由晋冀鲁豫军区军政联合财经处主任杨立三同志领导的。
据刘汉承介绍,当时峰峰、六河沟煤矿的两个机修厂搬到磁山成立大成铁工厂,负责为铁路制造机具、零件,枕木由武安、涉县派购,石匠、铁匠来自林县,筑路民工由涉县、武安、磁县、峰峰等地组织,拆除的日伪时期铁路并存放在太行山区各地的钢轨、小火车头由当地政府负责运送到指定地点。
筑路还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才,这对铁路的修建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党的努力和号召下,一支技术人员队伍组建完毕。
北京铁路局邯郸车务段井店站职工王利国说:“人才呢当时是刘邓包括其他的首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在抗日战争中有三个专家,一个是机车专家、一个是线路专家、还有一个桥梁专家,在抗战过程中他们发挥了作用,三个专家到位,基本的技术问题算是解决了。技术人员与铁路工人在1946年底完成了踏勘任务,绘制出铁路勘测蓝图。随后,邯郸至磁山和乱石岩至涉县两段同时分头施工。其中,邯郸至磁山段基本沿用日伪时期的路基,施工比较顺利。磁山至冶陶段于1947年2月8日动工,当年8月建成通车。当火车通到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驻地武安冶陶镇的时候,当地军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支前的任务在短期内猛然加大,运输任务空前繁重。1947年10月,边区政府决定加速修建乱石岩至涉县段铁路。这一段因为是在太行腹地的深山峡谷中自己测量、设计、修筑,难度相当大,仅路基的土方工程,1948年2月至6月间,涉县就动用民工15万人次。
刘汉承说:”我们收藏的有涉县三区向他所属的村长发布的命令,说根据涉县县政府的命令,我区出350个人,每10个人为一组,带铁锹一把、扁担五条、箩筐五个、大锅一口,席子和铺草由筑路处负责,每天工资是米五斤,按土方计算。所以在这一段是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经过军民近两年的合力建造,1948年10月20日,邯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邯涉铁路东起邯郸,基本向西依次经林村、康二城、武安、午汲、磁山、徘徊、冶陶、乱石岩、鸡鸣铺、井店,到达涉县北关。全程103公里,9个上水点,12个车站。”
邯涉铁路建成以后,主要任务是开行军用专列,把太行山区兵工厂生产的枪支、弹药运往前线。从建成到解放战争初期,西达兵工厂所产生的“七五”野炮弹每月就6000发,修好铁路以后主要就是运送大量的军事物资。那时候开军列是一个列车拉30吨,30吨换成市斤是6万斤,如果用毛驴驮一般都是120市斤,按150市斤来说得要400头毛驴、400个民工,要走3天多才能从涉县到邯郸,咱们这个小铁路修好以后,实际上只用几个小时,按20公里(每小时)算,103公里也就5个小时,这样就大大加快了支援前线的炮弹枪支。
如今,在江苏省徐州市的“淮海战役展览馆”陈列大厅内,还珍藏着一幅“太行山区邯涉战备铁路”建成通车后,部分工作人员的合影,其中还有刘伯承司令员的一段评论:这段话怎么说的呢,“边区修建的'栈道’,神奇般的将黄色炸药运到了淮海前线,如果炸药晚到10分钟,黄维就跑了”。
这里所说的“边区”,就是晋冀鲁豫边区,将太行山高山峡谷中修建的“邯涉铁路”比作了在悬崖峭壁中修建的“栈道”,以“传奇般”来形容、赞叹广大支前群众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和力量将枪支、弹药运往前线,对淮海战役的胜利所做出的贡献。
此外,在完成军运任务的前提下,为方便人员往来和促进边区经济发展,还开行了旅客列车、货运列车和混合列车。客车车厢大概盛三四十个人,一次挂四五节。客车日发一对,重复往返于邯郸涉县之间。货运列车出山时以煤炭、山货为主,进山时以粮棉食盐为主。对于促进山区和平原地区的经济往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邯涉铁路自1948年10月全线通车,至1949年9月为恢复平汉铁路急需铁轨而拆除磁山至涉县段,整整一年的时间,连同修建过程中的分段运营,也只有两年多,但它诞生于人民战争的关键时期,适应了战略大反攻的需要,对支前运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证了战争军需的供应线畅通,而且减轻了人民负担,使人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生产,以更充足的物资支援前线。
同时,邯涉铁路的修建,也为新中国培养、锻炼了大批铁路管理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滕代远副司令员负责领导修建铁路,出任第一任铁道部长,王效斌是修路处的主任,先后当了北京铁路局的局长,后来当铁道部副部长,还有耿振林也是铁道部副部长;参加修建邯涉铁路的这些人员有30多名担任了铁路局的局长、副局长、总工程师和党委书记。
70多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涉县站站台上,看着一列列到发此站的客货运列车,邯郸车务段涉县站站长石贵贤告诉记者,和平年代新的铁路线更多承担的是方便人员和物资交流的作用:“从1947年我党开始自主修建第一条铁路起,到如今,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铁路线纵横,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网交织在一起,犹如一篇篇生动的乐谱,演奏着军民合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盛大乐章。”
记者:宋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