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明格言——《一个精神拾荒者的告白(九)》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宗教信徒”。面对科学的极限处,我只能默默地祈求“上帝”。什么是上帝?它是一种“道”:天道、地道、人道、神道。或者说,它是一种宇宙逻辑。

“时时有哲学,处处有哲学”。这是我一贯的看法。哲学确实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学问。然而,它需要的是宁静和孤寂,需要的是对自我心灵探求和对宇宙的关注。

对人类而言,污染有三种:环境污染、人体循环系统的污染、精神污染。其中精神污染是本质性的。

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及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只有这样它才能引领人性的完善和发展,引领我们这个社会走向更高的文明。

文化不应该是政治和经济的附庸,也不应该是一种“装饰”、一种“表演”。真正的文化应该是一种探索的精神,一种理性的思维,一种使人性和品格不断完善的“熏陶"。而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熏陶”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所追求的目的。它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是人超越自我的“良药”。

如果我们把人仅仅看成一种资源的话,那么又有什么东西不可以消费的呢?当今的泛娱乐化倾向就是一种疯狂的消费主义。它可以将天才、英雄、伟人和一切值得敬畏的事物彻底颠覆和亵渎。当文化与精神产品都可以“消费”而不是“享受”的时候,人类同时正在蚕食自己的灵魂。

一项事业的发展,一种新的业态在市场上的立足、扩展的背后,往往与其巨大的原动力相联系,而这一原动力就是欲望。

有人说,现代媒体就是一种毒品,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它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时尚和虚幻的世界,并且让我们思维的惰性与日俱增,抑制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总之,它让我们失去了本真的世界。

我们所“需要”的和我们所“想要”的往往并不一致,这样我们的认识和行为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和怪圈。我们就成了“困兽”,成了迷途的羔羊。

科技的进步往往会“安抚”人性的最本质的弱点一一懒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社会的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