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签约诗人)作品展:徐启文
珍珠河(外一章)
徐启文
满天星星倒映河面,我夜游珠江。微风一吹,水面上泛起了鱼鳞闪闪似的波光。瞬间,两岸斑驳陆离的霓虹灯,绚丽多彩的广告牌,像亿万颗明珠汇集在珠江,和那一片密布的倒映在河面的星斗相互辉映。啊!珠江河五彩缤纷的波光,你从何时何处流来,要流向哪儿哪方?
一排排波光奔涌起来,光华夺目,如梦似幻。相传西汉南越国帆樯林立,舳舻相接,阿拉伯商贾船舶驶入珠江,不慎把摩尼珠掉落河中,夜夜闪闪泛光。啊!珠江,因此得名“珍珠河”,后名“珠江”。我看见南越王墓的展览:陶制船只、丝缕玉衣、非洲象牙、波斯银盒……见证了海上丝路肇始的发端之光。
一层层波光接踵而来,光彩四射,陶然而醉。相传唐宋“巨商万舰”,驶入珠江扶胥港,“贏象犀贝珠而至者,帅与监舶使”……我看见黄埔古港的展览:绢纱锦缎、唐瓷碎片、珠贝犀角……见证了海上丝路“东方首港”的兴盛之光。
一叠叠波光越来越大,光辉万丈,恍如梦境。相传明清“万国来朝”,“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哥德堡号商船满载货物来到白鹅潭,又装满广缎、武夷茶、松萝茶、珠兰花茶驶出珠江……此刻,我吟诵起屈大均《竹枝词》“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见证了海上丝路“一口通商”的繁荣之光。
一丛丛波光一波追赶一波,光辉灿烂,似幻亦真。今日珠江口南沙港,卡车往来穿梭,桥吊一派繁忙;箱船成行成列,游轮正待启航;码头气势恢宏,自动化吞吐紧忙……此刻,我目睹凌晨的火烧云,超级震撼,把整个港区都染成了珠红……见证了“一带一路”南方新港的辉煌之光。
啊!珠江,珍珠河,你的水,是一颗颗珍珠串起来的。这条长长的“泛珠三角”珍珠链,串起了滇、黔、桂、粤、湘、赣六颗珠宝,闪着源源的斑斓光芒,流着古往今来海上丝路的梦想、幻想和理想……
★大榕树
从广州沙面起步,沿着珠江岸边,我观看着那一棵棵千姿百态的大榕树。大榕树在羊城无处不在,在祖国南方无处不在,它长在你需求的地方,只须抬眼,它就在你的近旁……
我爱大榕树,在绿意绵绵中读出仁爱和善良。它树高、叶密、冠大,宛如一把绿色巨伞。有多少人在“榕树头”,架设了石板凳、棋台、扑克牌台、“讲古”台?我看见了:街坊乡里围围坐,饮茶、聊天、歇息、纳凉;剥瓜子、咬甘蔗、啜田螺、谈论“李家短张家长”;下象棋、玩扑克牌、听“讲古佬”讲故事,赏“私伙局”唱小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大榕树,那鞠躬尽瘁的身姿,承载着南方人的记忆,它向我们诉说着一方文化,链接起被楼宇村舍隔开的左邻右里,成了他们相互守望的纽带和心灵栖息的地方……
我爱大榕树,在花果平淡中读悉刚毅和顽强。它的花,无香;果子,纤小;绿叶,不晶莹;枝多,繁复得没有娇姿。可令人惊讶的是,小鸟吃下它的小果子,其种子随粪便而出,它不计较环境,不选择条件,可在水边、平地或石缝上生根发芽,“生命如炬”,雄踞一方,散落各方……它是市井乡里的主人,是一段穿越古今历史的生动记载。你问它有多大年龄?在江滨、街区、村乡守护了多少载?我浏览了:新会天马河沙洲上的“小鸟天堂”、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榕树王”、广州珊珊三丫头南湾村的“树拱门”、“榕不过吉”吉安赣江之滨的古榕树、海南定安章塘村的“亚洲榕树王”……它在酷暑炎阳中、狂风暴雨中仍默默地从容不迫地站在那里,就像一堵坚强的绿墙……啊!大榕树,那潇洒自如的性格,是南国的一个符号印记,吸纳四方,造福一方,没有一丝的阴郁与忧伤……
我爱大榕树,在粗干遒劲中读懂悲壮和沧桑。它枝干非常粗实,盘根错节,根深蒂固。长的格外高大,苍劲挺拔,气盖云天,像一个擎天巨人……我想起了,一棵棵大榕树曾是革命的遮护点和决战场:黄花岗起义军浴血奋战,攻打总督衙门穿榕过巷;广东各界十万余人踏着江滨榕阴,“六.二三”游行示威突遭英法军警射击造成惨重伤亡;广州起义军民在“市树”遮护激烈交火,将中国第一个城市广州苏维埃政府开创;彭湃同志带着留声机在榕树下宣传革命,海陆丰农民运动轰轰烈烈一派红光;东江游击队开赴汕头官埭尾村,“革命树”曾是革命志士研究对敌作战的据点与设防;高鹤敌后武工队茶山阻击战,30多人紧靠榕树英勇作战把敌军重创……我想起了,一棵棵大榕树曾是革命的传播点和集结号:1928年暴发平和革命暴动,榕阴下打响“八闽第一枪”;1934年于都人民男女老幼涌向渡口,榕树前含泪送别红军远赴湘江;玉林博白美沙村党支部召集村民前来开会,每次在大榕树把铜锣敲响;福州裴仙宫里最有“胸径”的古榕,抗战时日军投下一枚炸弹被茂密的榕枝半空拦截而未炸,从而保证了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康……啊!大榕树,那凛然挺立的骨气,承载着南国人民那些广为人知的过往,是一爿旧地变迁的红色遗迹,感受着不同人群的喜怒哀伤。
我爱大榕树,在“连体”拥抱中读明情殇和情场。它叶片在空中触碰,浓荫匝地;它借鉴一些做人的姿势,一种交织支撑,一个相互拥抱……我目睹了:当夕阳西沉,夜张开了黑色的翅膀,掩盖起云山、花木、楼宇,但却掩藏不住珠江河的波光,江滨的大榕树下,多少青年男女在榕荫下谈情说爱,相互搂抱……我忆起了:传说古时粤西有一名叫“阿成”的青年,到广西打工谋生,不幸被困留人洞,一去数年杳无音信。其妻就天天到西江羚羊峡崖上,向西眺望,只要见纤夫拉船经过,她就大声问:“我夫归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化成石头屹立江边,石头上长出了一棵榕树,被人称为“望夫归”,现在民间还流传着“广西有个留人洞,广东有个望夫归”的俚语……我欣赏了:桂林阳朔大榕树,与阳朔县同龄,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影片《刘三姐》中的阿牛哥与刘三姐对歌、抛绣球、定情终身,这棵大榕树见证他俩生死不渝的爱情,被人称为“爱情之树”……我观看了:海南三亚“鹿回头”山一棵大榕树,被前来旅游的男女情侣挂满了红绳铜锁;相传福州昔有王氏子与陶氏女相好,父母夺其志,月夜同投此桥下,故名“双抛桥”。王、陶二人殉情后化身为两颗榕籽,分别从桥的两侧发芽,并在桥中结为连理,再续前缘,成了“合抱榕”,被人称为最会“秀恩爱”的古榕……很多的道理,或许人不懂,榕树懂;唯有榕树,才是“最有情怀”的树……啊!大榕树,那深深凝聚的情爱,流传过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故事,凝聚着岭南文化的精粹和灵魂,寄托着南国人民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岭南文化的名片和标志。
我爱大榕树,在飘逸根须中读通理想和梦想。它气根下垂,像母亲的垂发,又像长老的胡须;它同根共生、独木成林,就像一个相互支持的“大家族”……长期以来,广州人把榕树作为托物励志的载体:孩童下课,榕树下是游玩、折纸飞机、自习功课的一席之地,在大中学校园种上不少榕树,榕树孕育了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理想;“榕树头”设店铺、摆摊贩,毫不起眼,但扑鼻而来的鸡煲、“艇仔粥”、“牛腩串”香味,引得人们大排长龙,民众因此而发家至富,发奋图强;广州有不少道路、地点以“榕”为名,比如六榕寺、六榕路、榕树巷、水榕路、七株榕等;福州简称“榕”,榕城于山补山精舍石岩上更有一棵最“高寿”的古榕,被称为“榕寿岩”;桂林、赣州都别称“榕城”;粤东第二大河流称“榕江”;还有岭南不少名士以“榕”为号、室名、文集名……可见,榕树已为南方人的仰慕和楷模。人们抱着非常虔诚的敬意,在老榕树上挂满红绳来祈求心愿,更有喜欢与榕树神灵“上契”,初一十五会在榕树下拜祭上香……啊!大榕树,那不屈不挠的意志,那再接再厉的精神,传颂着人生良好的态度,它与南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激励鼓舞着人们奋发进取,激流勇往……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我在广州榕树间踱步,闲游,海阔天空,凝眸浮想:啊!大榕树,你是南方人魂牵梦绕的“家”的象征,是我们长老伟岸的身躯,是伟大母亲宽阔的臂膀……
作者简介:
徐启文,男,1940年11月出生,中山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曾任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东省作协理事、广东散文诗学会和广东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兼广州《旅游文化》报主编等职。出版诗集《情眸》《生命的超越》《宝岛行游》等9部,歌词集《心中的歌》1部,散文诗集《生命的行旅》1部,散文集《祖居的龙眼树》《登山临水》等4部,报告纪实文学集《南国之星》等2部,论文集《感悟星光》1部,小说集《天魔海怪》(合作)1部,《徐启文自选集》等文学类专著共20部。1965年11月赴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佘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