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早就给出答案:人类消灭蝙蝠会造成怎样的毁灭性后果?

2019年末正值新春欢聚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袭击了人们的生活,一座上千万人的城市封城,上亿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惊慌害怕替代了欢歌笑语,城市里上演着生死急速,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一种未知的病毒,我们将之命名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Tip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这个病毒来的十分迅猛,人们没有一点防备,仅2周就感染了城市中大半部分人传播速度之快、发病之迅猛都比04年的非典病毒更胜一筹。专家医生对于这个未知的病到底是从哪来的进行了排查,最后在卖野味的市场上发现了线索猜测可能是蝙蝠之类的野味传染的病毒。一时间,全城的野味店都被关闭、消毒,甚至号召消灭蝙蝠。

Tips:病毒传播是指病毒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并在易感的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人类病毒是指能感染人体或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病毒。

如今我们通过病毒溯源发现不同机构对于病毒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和发病机制众说纷纭,但是蝙蝠本身就是一个病原体携带多种病毒。但是如果人类将全世界的蝙蝠都消灭,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那么今天我们 就来讲消灭蝙蝠到底会出现哪些毁灭性后果吧!

蝙蝠大揭秘

近年来,随着各种病毒的传播,一种生活在黑暗中的动物备受责骂,人们将它视为疫病与灾祸的“幕后黑手”,它就是蝙蝠。蝙蝠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就是一种长着翅膀的老鼠,脏兮兮的,携带着多种病毒。但实际上,蝙蝠属于翼手目动物,是仅次于老鼠所在的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虽然人们对蝙蝠的了解十分的片面,但这阻挡不了蝙蝠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整个大家族中有19科185属962种,是哺乳动物中的“飞行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洞穴中。

Tips:70%的蝙蝠种类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节肢动物为食;其余的种类主要以果实、花蜜和花粉为食;一些热带种类是食肉的,有3个种类的吸血蝙蝠以血液为食。

蝙蝠是名副其实的“夜猫子”,一般只在夜间活动,并且每次出场都是一拥而上,铺天盖地的就像一团黑云,十分震撼。白天时,它们习惯倒挂在阴冷潮湿的洞穴或树林中休眠,等到晚上全军出动觅食。因为这种夜行性生活,导致许多人将它们视为恐怖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传播甚广,最著名的就是见光死的吸血鬼。不过长期的夜间生活,倒是让蝙蝠锻炼出一副“夜视眼”,在夜晚的视力非常优秀,但这仅限于大型的蝙蝠,比如说澳大利亚翼展长达6英尺的狐蝠。而小型的类似熊蜂大小的熊蜂蝙蝠,因为视力退化,主要依靠回声来“听声辨位”。

Tips: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体型较一般蝙蝠大,两翼展开长达90厘米以上。由于头型似狐,口吻长而伸出,故称狐蝠。

蝙蝠的生存能力十分强悍,堪称动物界的“贝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们不挑食,基本上什么都能吃。蝙蝠不像偶蹄目生物,即使分支不同吃的食物还是一样的,它们各科生物的食性各不相同。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蝙蝠主要以果实为食,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果蝠。其他的蝙蝠有的食虫,一晚上能干掉自己体重三分之一的昆虫。有的食鱼,像醍醐一样掠过水面抓鱼吃。有的食蜜,同时兼具传播花粉的重任。

Tips:蜂在采集花蜜时,对花朵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含苞或是刚开放的花,蜜蜂是不进行采集的。它的采摘对象是盛开的花朵。

蝙蝠的种群虽然大,但是占全世界1100多种哺乳动物的四分之一。但实际上,蝙蝠一年一胎,妊娠期大概2到6个月。因此它们的繁衍速度并不高,并且随着人类对蝙蝠种群的攻击,已经有40多种蝙蝠面临灭绝。

蝙蝠与病毒

蝙蝠虽然和老鼠不是一类,但是它们都是病毒青睐的对象。据检测,蝙蝠身上大约携带有100多种病毒,其中经证实的有狂犬病毒、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亨德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为什么病毒如此偏爱蝙蝠?蝙蝠又是如何在病毒中生存下来的?

Tips: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

病毒,一般是由遗传物质(DNA/RNA)与蛋白质外衣组成的非细胞结构生物,是以入侵生物的细胞为生。病毒十分挑食,一种病毒通常只会入侵一种生物,因此动物、植物、人类所感染的病毒大多不相同。病毒为了在宿主体内生存更长的时间,它的生存策略就是“潜伏性强、传染性高,致死率低”,这样才能尽可能多的复制病原体,延长生存时间。毕竟病毒只是个寄生生物,宿主活得久它才活得久。因此,蝙蝠就成为病毒生存的最佳宿主。

Tips:寄生虫可以改变寄主的行为,以达到自身更好地繁殖生存的目的。人类若受到一些寄生在脑部的寄生虫,如终生寄生在脑部的弓形虫Toxoplasmosis,反应能力会降低。

首先,蝙蝠种群的基数够大,而且还是群居动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鹰沟中生活着3000多只蝙蝠。而且蝙蝠会飞,可以将病毒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去。其二,是因为蝙蝠的致死率低,即使携带多种病毒仍然还是活蹦乱跳的。这一是因为蝙蝠是变温动物,温度低时只有几度,但是温度高时可达40度,在这样的高温下大部分病毒的活性消失。二是因为,蝙蝠体内存在DNA修复基因,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因此蝙蝠才能存活并且拥有40年的寿命。

Tips: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

因为蝙蝠的这种特殊的生存技巧,使的病毒屡屡入侵,成为病毒的乐园。但这并非是蝙蝠的本意,是一些人类因为好奇捕捉蝙蝠为食,而那些飞行较低能被人类抓到的蝙蝠又是病毒较多的,因此蝙蝠上的病毒才有机会感染人类。不过有些人也说,蝙蝠能有吸血,通过血液传播病毒,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要将蝙蝠灭杀一空。但是事实真就如此吗?如果我们将蝙蝠灭杀一空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吸血鬼or福兽

蝙蝠是吸血鬼,通过吸血来传播病毒的说法,实际上是欧美吸血鬼文化大肆传播的结果。其实,962种蝙蝠中只有3种蝙蝠是吸血的,而且这些吸血蝙蝠都生活在拉美洲,是当地的“特产”。再说,它们也不是像吸血鬼一样咬开之后直接吸血,而是像小狗一样舔舐血液,并且它们的唾液中还含有抗凝血酶,阻止血液凝固,目前这种抗凝血酶已经被提取出来开发成治疗中风的药物。因此蝙蝠本身对人体是无害的,只是因为人类的猎奇心作祟,吃蝙蝠才让蝙蝠病毒传播到人体。

Tips:抗凝血酶antithrombin,是一个较小的蛋白质分子,可灭活凝血系统几种酶类。抗凝血酶是一种由肝产生的糖蛋白,由432个氨基酸组成。

而且,蝙蝠谐音“变福”,在我国是一种代表福气、幸福的象征,经常被古人绣在荷包、丝巾上,比如“五福捧寿”图,就是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在日本蝙蝠也常作为福气的象征广为流传,还是日本福山市的市徽和吉祥物。所以蝙蝠不仅是“吸血鬼”还是一种福气的象征。

Tips: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经典象征之一,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

那么如果人类毁灭了蝙蝠种群会是怎么样的后果呢?结局比澳洲野兔泛滥还要悲惨。蝙蝠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是生态网络中的贯通上下的中间点。没有了蝙蝠,曾经的天敌就会无止境地繁殖,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生态系统破裂,人类自能自食其果。

不可或缺的蝙蝠

蝙蝠实际上是一种消灭害虫、传授花粉,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维持生态平衡的“益兽”。一只蝙蝠能消灭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昆虫,其中包括吸血的蚊虫和蝗虫等农业害虫,据统计每年蝙蝠都能为美国财政节省37亿美金的除虫预算。如果蝙蝠灭绝,那么每年的除虫预算就是一大笔花费,将给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同时农牧业损失惨重。

Tips: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同时蝙蝠还兼任着传播花粉的职务东非大草原上的猴面包树被称为“非洲生命树”,为其传播花粉的就是蝙蝠,并且只有蝙蝠才能为它授粉。同样的有着“世界上最臭水果”之称的榴莲也是只有蝙蝠才能授粉,其他植物如桃子、龙舌兰、苹果等等植物都要靠蝙蝠授粉。

其二,某些种类的蝙蝠是季节性迁移动物,因此这些蝙蝠可以将果实的种子和花粉传播到其他地方,丰富植物多样性。一旦,蝙蝠灭绝,那些植物没有蝙蝠的授粉,不能正常生长,将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为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仅能产生氧气还能是分解者和消费者的唯一能量来源。

Tips: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猢狲木或酸瓠树,是木棉科、猴面包树属的大型落叶乔木,分布于南非、和马达加斯加等位于热带或亚热带非洲的国家,分布地局限于气候炎热、干燥的地区。

此外,蝙蝠虽然是众多病毒的携带者,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只蝙蝠都携带者多种病毒,其中携带狂犬病毒的只有5%,而且只要不去故意招惹这些蝙蝠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蝙蝠不仅对生态系统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回声定位系统和极大的翅膀、以及能够压制病毒复制的DNA修复基因和吸血蝙蝠的抗凝血酶都是对人类有着重大研究意义的课题。

Tips:回声定位Echolocation;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病毒爱在蝙蝠身上“抱窝”就一杆子打死,只要我们不去招惹蝙蝠,蝙蝠就是一种利大于弊的有益生物。说不定某天,我们就从蝙蝠的抑制病毒基因中找到能够治疗新冠肺炎或其他病毒的特效药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