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内中医治疗思路

骨 髓 增 生 异 常 综 合 征 ( MDS) 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分子生物学上具有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前期特点。临床实践中,MDS 常规治疗效果差,多数患者最终因感染、出血、骨髓衰竭而死亡。目前,对于无法接受造血干细胞植的 MDS 患者,主要以对症支持、缓解相关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为主,尚无有效的临床解决方案。众所周知,MDS 的预后较差,西医常规的对症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反而强烈的毒性化疗药物可能会加速其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然而,中医临床经验表明,中医药在治疗 MDS 方面疗效显著,尤其与西医基础治疗配合,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在治疗MDS 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逐步建立了个体化的辨证体系。益气养阴活血MDS 在慢性发病过程以贫血、出血和严重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气阴两虚,血瘀内阻”是贯穿于 MDS 发病全程的主要病机,确定了“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原则,临床上以此原则为指导,通过给予治疗组益髓颗粒剂 2 袋/次,日服 3 次,MDS 患者进行 3 个月临床观察发现,益髓颗粒剂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主症和出血症状,提高外周血小板计数,还对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经过对 MDS 患者临床研究发现,益髓颗粒剂能够明显降低 MDS 患者临床感染率,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改善临床主症。应用益髓膏方治疗MDS 患者,发现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主症,提高生活质量。以解毒化瘀为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探索,认为MDS 的病性以毒瘀邪实为根本,以气血亏虚为外在表现,病位涉及五脏,而以脾肾亏虚为发病的关键,该病具有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的特点。故治疗上以解毒化瘀为主,兼以补益脾肾。以青黄散( 青黛、雄黄) 为主,配以补肾健脾中药,治疗 MDS -RAEB 患者,服用3 个月为 1 疗程,服用 2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发现青黄散配以补益脾肾中药能够降低 MDS-RAEB 患者的疾病危险度等级,减少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青黄散加补肾健脾中药治疗 MDS,能提高患者外周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改善患者的临床主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补肾健脾为主“虚劳”是 MDS 中医证候的主要特征,根据脏腑辨证,MDS 发病的主要病位在脾肾,此为本虚; 毒、瘀是致病的在因素,此为标实。故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上须健脾补肾以固本,解毒化瘀以治标。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对 MDS 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服用健脾补肾解毒方( 黄芪 18 g,党参 15 g,菟丝子 15 g,熟地黄 15 g,当归 12 g,制何首乌 15 g,制半夏 12 g,景天三七 12 g,丹参 12 g,白花蛇舌草 15 g,半枝莲 15 g,炙甘草 6 g 等) 加减治疗,治疗 3 个月后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健脾补肾解毒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并且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中患者的输血情况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气扶正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 MDS 归属于“虚劳”“血证”“内伤发热”等中医病名范畴。然而,这些病名仅是对 MDS 临床症状的概括,并不能从本质上反映出 MDS 的发病特点。MDS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障碍为特点,乏力、出血、面色苍白等为临床表现,应属“虚证”范畴,但从其骨髓增生表现来看,其发病本质并不同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虚”为主的特点,MDS 的发病既有以“虚证”为表现的骨髓衰竭,又兼有性克隆的“邪毒”,故刘峰教授将 MDS 的中医病名命名为“髓毒劳”。以益髓青黄散治疗 MDS 患者,给予患者饭后口服青黄胶囊 0.8 g/次,3次/日; 红参胶囊 0.6 g/次,3 次/d,治疗 4 个月后,益髓青黄散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主症,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改善骨髓增生情况,降低原始细胞比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