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 源 | 山 里 有 龙
一
站山巅,看山外之山,座座成形,又彼此首尾相扣,峰峰相逐,岗岗相随,刚伏则起,把峰拱高,把天擎举。若以天以地为河床,以朝代兴亡为波涛,这连绵的大山的确是一条条苍龙。怪不得乡村的祠堂里立碑训诫曰:“村后山岗,系乡村之来龙,各房不得破土立墓,不得采石伐树。”先祖子孙,怕伤了来龙大脉,龙气弥散,影响了村里丁财兴旺。
有来龙,必有去脉,就好像有山就有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那透体穿石、涉谷闯滩,走过田野、走过山村,流到村外的水,就是去脉。苍龙也就依山聚气,托水传灵。山里雾霭层层,云蒸霞藯之盛况,应该是龙之瑞气祥云;小溪挂瀑悬泉,激石飞花,应该又是龙之血走脉击。
二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龙,有龙则能聚气呈祥。庇荫着山里人代代繁衍。“黯乡魂、追旅思”,山里人大概只沾龙气,只是聚气而成形,不得龙珠,不是龙种,永远不背的是龙的传人,永远没有的是那种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气势。
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更清楚,山外有江河,还有更大的海洋,知道有沙漠、草地,还有宁静美丽的湖泊。但不是“真龙”,不敢餐湖宿海,只能拜师于好龙叶公。在大山里演绎着自己龙的故事。他们爬山涉水,沿小溪找寻藏龙隐蛟之处。结果可想而知,村村寨寨境内溪流都有行龙飞蛟,山涧小溪都设“龙宫洞府”,府名龙潭,府内龙床,龙椅等样样详备,且龙类繁多,鳝、蛇、孔雀等各具成形,都一样披鳞带爪,真是有水就有龙。
有龙就该有龙的大气。祖先以龙壮胆增识,再看村里的山水的命名,伟大无比。一块面积才越亩的田地,以洋相托;山里一弯清水以天湖命名;一座稍高凸起的山岗则号称天平山;就连那盛汤的大碗也被称之海缸……祖先同时意识到,若养得真龙,这山里也经不起折腾,真龙终归大海。他们的传说中就有为寺院耕种的素食者——惠泽,喜得龙珠,吞珠化龙,以村里龙潭为摇篮,而后飞向大海,司职于观井洋。
山里的仙,山里的龙,如山里的人,不忘报孝。惠泽成龙常凭风借雨,送鱼予父母,雨水太多常常灾及村民,村人虽有怨意,但不敢有怨言。惠泽龙惊回首,神龙摇尾,造良田三百丘赠给村里人。是非功过大家心知肚明。于是惠泽龙的故事也就演绎得非常详备:从缘由说,是因东海龙王兴起嬉珠,抛得太高太远,无法接住,不慎丢到惠泽除禾的园地。从因果说则是惠泽心纯质惠,虽有许多蛙争禽抢,最终让他衔珠耕作,吞珠成龙。从龙性相承来说,惠泽也喜爱嬉珠,但吸取东海龙王失珠之教训,虽喜嬉珠,只在自己村东头的上空,不高抛不远掷,珠光闪而即失。我们所见的闪电就是这耀眼的珠光。再从神人相通而言,山里人说,村东头的龙是自己的龙,在它嬉珠时,焚香祷告,要风给风,要雨得雨。说得合情合景,即便是现在我看到村东头的闪电,还总想着惠泽掷珠寻乐的故事,再大的雷声都觉得悦耳,每一声响雷仿佛都是历史的回音,正诉说着山里龙的故事。
三
龙走潭空神尤在。龙潭那幽深的潭水,滋养着山里人的崇龙精神,龙气龙威的告诫一代传一代。要留得真龙灵气,妇女洗尘除垢,不得到龙潭上游,浣涤红肚兜,不得在龙潭边。但焚香祭俸龙王则不嫌妇女,甚至还让妇女吃喝拉撒,睡在庙里或龙潭边。听说惠泽龙的司职也与时俱进,从以往专司呼风唤雨一职,发展到可治病送子,所以每年六月初一,惠泽羽化成龙的寺庙里信男信女成群,夜宿遍野,为的是焚烧第一炷香,请龙王袪病送子。
时过境迁,许多溪流被筑坝截流蓄水成库,有的龙潭也就被开荒炸石的零土碎石填埋,龙潭那份神秘随水枯而竭。但许多的约定俗成,大部分山里人还是不愿意破坏。就如发现出没在农舍里的蛇,被视为家龙,焚香送到溪里,谁也不愿加害,谁也不会将其上市交易;或为婚喜,或为春节,龙凤呈祥必为喜联高贴;山里的孩子或为书,或为商,或为工,只要混出人样,村里人总幽默地赞曰:田鳝变龙。有的村每年正月十五前,还得到大龙潭请龙,一路焚香鸣炮、鸣锣开道,虽只取回一瓶龙潭之水,但养得真龙,一瓶水足够滋养山里人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
山是我们的来龙,水是我们的去脉,有山就有水,山高水更长,有水就有龙,有龙水则灵。有龙之灵气,才保得合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怪不得祠堂边碑文训诫曰:“各房主持不得克扣祖墓、水尾殿龙王祭祀品。”到如今,虽风移俗易,碑是人非,但龙如潭,潭如井,离乡者背着走天涯,居乡者坐而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