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游响堂山石窟散记

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郸市峰峰矿区。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齐时代(公元55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上,石窟寺类共有14个上榜,响堂山石窟位列石窟寺类的第七位(第一至第六分别是:云冈、敦煌、榆林、龙门、麦积山、炳灵寺),可见其历史文物价值和重要性。

北齐时期,邺是其都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鼓山地处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此避暑、游玩和礼佛。现今,皇帝的行宫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开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

在北齐以后,隋、唐、明各代共凿6个窟,规模都不大,雕刻装饰也比较简单。此外利用北齐洞窟内外岩壁 还开凿有不少造像龛,其中隋龛近50个,最早为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唐龛约300个,以武周时期居多。

南、北两处石窟均有附属建筑群,北响堂石窟下方的常乐寺遗址,内有宋塔、经幢及宋至民国年间的石碑;南响堂石窟附近有宋塔及楼阁、殿宇等。1986年清理南响堂石窟外檐,于第二窟门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记述该窟始建及北周灭法等重大事件,是有关响堂山石窟营造史的重要发现。

响堂山石窟的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南响堂石窟

南响堂山博物馆

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南响堂石窟临近城镇,石窟位于山下,不需要爬山,到达和游览都比较方便。另外,在南响堂最近新增设了博物馆,里面有关于响堂山石窟的详尽说明,出土文物等,在游览石窟前一定要先看看博物馆。

南响堂石窟现存大小石窟七座,分上下两层,下层两座,上层五座,自下而上分别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其中华严洞规模最大,高约4.9米,宽和深各约6.3米,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故称华严洞。窟内南壁正中上部有阿弥陀佛净土图故事的大型浮雕,南面中心柱上部有释迦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浮雕。

南响堂寺大门

南响堂石窟--石窟区全景

华严洞碑刻

华严洞

华严洞

华严洞--飞天

般若洞

般若洞

南响堂山位于上层的千佛洞,小巧玲珑,保存较好。窟顶外壁上方雕覆钵塔,塔端雕卷云状山花蕉叶,中雕展翅欲飞的金翅鸟,钵顶雕宝珠,两侧各雕八角形宝珠顶柱。窟内三面宝坛上各龛均雕一佛两弟子两菩萨,正面龛本尊为释迹佛。洞壁广造千佛,有大小造像1028尊,故名千佛洞。窟顶微隆,中央雕莲花,周雕8身飞天,两两相对,形成各组对称的轻歌曼舞的神仙极乐世界。此窟结构严谨,雕艺精致,尤其是外壁的大型雕刻,窟顶的飞天雕刻,都是绝无伦比的艺术珍品。

千佛洞

千佛洞

力士洞

力士洞

释迦洞

飞天壁画

遗憾的是南响堂石窟不能入内参观,只能隔着铁栏杆观赏,且每个洞窟没有说明;另外,这里的石窟损毁严重,多数都没有佛头。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登山的道路艰辛

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景区范围比较大,从入口处全步行上山,年轻人体力好要一个半小时,如果先乘一段交通车到步行上山处再登山,也需要一个小时,挺累的。

北响堂石窟共有洞窟九座,从第一到第九窟分别为:隋佛龙洞,文官洞,大佛洞,七佛洞,关帝洞,释迦洞,双佛洞,刻经洞,大业洞。这里每个洞窟前都有详细的说明,并且都可以入内参观(除上层的第7、8、9三个洞窟不能入内外)。

北响堂石窟最经典的两个窟是第三窟“大佛洞”和第六窟“释迦洞”。

第三窟——大佛洞

第三窟外景

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窟内进深13.3米,宽13米,高11.4米。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

大佛洞的开凿时代是东魏、北齐;中心方柱式塔庙窟。分前后室,前室坍塌,后室平面呈方形,平顶,窟深12.3米、宽12.6米、高11.3米。。中心方柱三面开龛,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低矮甬道,供礼佛时通行。主尊造像为三世佛题材,基坛上雕神王形象。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窟室四壁满刻16座塔型列龛。前壁为上下两层的“帝后礼佛图”。

传说的“高欢陵穴”入口在大佛上面右侧第二个空洞

传说的“高欢陵穴”入口在上面的右侧第二个空洞

中心方柱顶部有文献记载的“高欢陵穴”。但此事一直都没有得到考古界的证实,据说上面确实有个空洞穴,但是证明其是“高欢陵穴”尚证据不足。据《资治通鉴》记载,高欢以丞相的名义把持北魏朝政,公元547年病逝后,高欢采用了虚葬的形式,在邯郸临漳县义建衣冠冢掩人耳目,而真身就埋葬在响堂山石窟大佛洞顶的一处洞穴中。看来可能只是个传说而已。

第六窟——释迦洞

第六窟外景

第六窟为北齐时代开凿,和第三窟一样也是中心方柱式塔庙窟,窟深10.3米、宽7.8米、高6米。四柱三开间,窟分前后室,后室正中雕方柱,方柱左、右、后壁上部与山体相连,下部形成甬道。方柱正中开大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外间两侧大龛内各雕菩萨、力士像。窟外立面为覆钵式塔形。

第六窟

第六窟

第六窟

第六窟

第六窟

其他几个洞窟:

第一窟——隋佛龙洞

第二窟——文官洞

第二窟——文官洞

第四窟——七佛洞

第四窟

第五窟——关帝洞

第五窟——关帝洞

第七窟——双佛洞

第八窟——刻经洞

第九窟——大业洞

文字资料根据“响堂山石窟”的说明和“百度百科”的相关介绍编写;图片拍摄于2021年6月。

(0)

相关推荐

  • 邹舟: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千佛崖|图说

    陈跃碧:烟雨唤醒回归自然的亲情,带来一份平和的心态|图说 图文/邹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从昭化出来,微雨没有停的意思,我们依然选择了包车直达广元,司机大哥很热情,推荐在天曌酒店落脚.司机大哥推荐 ...

  • 中国佛教建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的龙门山与香山崖壁之上,据<魏书>记载,其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国家,而地处中原之洛阳中其心意,遂于 ...

  • 马腾驰//龙门石窟记游

    龙 门 石 窟 记 游(散文) ·马腾驰 龙门石窟,在我小时的记忆里,是深刻难忘的. 记得那年暑假,在西安教书的父亲,和他们学校的老师去苏杭旅游,路过洛阳时,他们去了龙门石窟,父亲给我带回来一本介绍龙 ...

  • 访古豫晋(11)

    十一.龙门 来洛阳,怎能不来龙门,在知道龙门有夜景灯光后,我特意换到东山宾馆住宿,这里的顶楼茶室正好可以看到宾阳三洞.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地位很高,但很多年前到此一游时,缺乏知识储备,只能看个一 ...

  • ​大像山及渭河石窟走廊,甘谷历史文化的瑰宝

    渭水流域是古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一条十分重要的通道,大像山石窟位于渭河流域上游,是古代秦州地区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大型石窟寺,表现了这一地区佛教发展的情况.是研究这一地区乃至北方地区的佛教状况.佛教文化 ...

  • 崖窟里的烟火,木梯寺

    总希望在暮色幽远之时,品味人间几度苍茫,寻一处沧桑的古迹,遥想那历史之幽深.当你置身在那份时空交错中,古迹仿佛凝结了历史,只一瞬,在心头也可以永恒,于是,跟随着心灵去访古,成了我多年的习惯. 木梯寺石 ...

  • 中国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16.龙门石窟 入选时间:2000  地址:河南洛阳 龙门历史悠久,开凿经历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达500余年之久,共有97000余尊佛像.龙门石窟是洛阳最经典的景点,其中最震撼的是卢舍那大佛雕像群. ...

  • 常青|太原附近的雕凿壮举

    图1: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外景 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特别是在中古时期,许多帝王都是在这里成就了自己霸业,进而一统天下的.公元532年,身为大丞相兼渤海王的高欢,在晋阳(即太原)设立了 ...

  • 山河旧梦 | 夜游龙门:通往神都之路

    自蜚声中外的中国四大石窟之龙门石窟推出"夜游"项目后,我前后两次深夜探访,在流光溢彩的伊水河畔,徜徉在石窟艺术的海洋中,穿过伊阙,开启一条通往神都洛阳的达到,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

  • 深山礼佛:陕北黄陵香坊石窟

    香坊石窟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双龙乡香坊村东北约1 公里处的陈家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至北周时期.现存摩崖大佛1铺,洞窟2个,其中1个洞窟只剩残存千佛造像. 大佛 胁侍菩萨 摩崖造像崖壁开尖拱龛,龛内高浮雕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