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理中汤琐谈
理中汤琐谈
末流郎中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回阳。
下焦有病人难会,不离石脂禹余粮。
此方,源于仲圣,出《伤寒》《金匮》。其适应证:为吐泻不欲饮水的寒性霍乱,和大病瘥后胸上有寒的喜唾之证。
所谓一般见证为,腹泻益甚,腹胀不减,时腹自痛,不欲饮食,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用理中汤健脾运湿就解了。
在临床上,如果下焦虚寒不固,则用赤石脂禹余粮涩利并济来解决。还是解决不了,釜底无火,那就直接上四逆汤了,补火生土。作为参术呢,要去掉。
脐上筑动,肾气发动之兆,去白术加桂枝。桂枝干啥?降逆平冲,大家看桂枝加桂汤,它为什么要加桂呢?道理就在这里。
如果呕频呢,去白术,加上生姜、半夏。此等胃气上逆情形,如果患者能耐受,嚼服生姜更好,嚼几粒白豆蔻也好。腹泻厉害,仍然呕吐,则仍然还要用白术。心下悸而尿少,蓄饮作怪,就加茯苓。口渴欲饮又不可得,这是脾虚而津不布。须重用白术,补脾行津液,如果尺脉不很虚,可加点当归。因为白术通便时,有些人对腹痛很敏感,有了当归,没有那么难受。中寒甚而腹痛者,加干姜温脾,阴寒凝结,腹不痛而胀满为甚,去白术之横,加附子的量来破解。
下面,随便聊聊理中汤的常规加减运用。先退一步,说说这个甘草干姜汤,这个方的运用,要把握住,甘草是干姜的两倍。《伤寒》误发少阴之汗,而手足厥逆的,用于复阳,一个是《金匮》里治肺痿吐涎沫,不渴、遗尿、尿频、头目眩晕、多涎唾,用甘草干姜汤温太阴脾肺之寒,以达阳气,行津液。比如,有些老同志,肺脾肾三焦皆寒,用温肾缩尿之法不效,这就要兼温肺脾了。一代宗师张景岳咋说?小水虽隶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先治气,治肾者必先治肺。对于老同志,甘草干姜汤和金匮肾气汤或济生肾气汤,它有什么作用?大家可以去体会。愚曾治一小儿,遗尿屡治无效,查脑垂体又没有问题,愚用甘草干姜汤,送服缩泉丸愈之。另一孩遗尿,用甘草干姜汤冲服金匮肾气丸愈之。可见其妙也。当然,要注意,如果小孩有热,那是清心固肾法了,就不能乱来。
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桂枝,此方治太阳外证未除,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的“协热利”,这个协热利,有表里皆热的芩连葛根汤证,有表里皆寒的桂枝人参汤证,这个要注意区别。“协热者”,胁热也。热则为热毒,寒则为阳随阴脱,不排除大便偏热。热利则胃中必热,寒证则胃中必凉。除了脉象,患者的自我感觉很明显。
这个方,加木香,用于自利腹痛厉害的,反佐一二克黄连也可以。
如果阴黄患者,可加茵陈、田基黄,水盛者还可合五苓散。注意,用五苓散,别用五苓汤。用五苓汤要变法的。否则阴寒过盛时,恐徒劫阴津之正,而无以破解阴邪。
如果加枳实茯苓,较为合适于寒实结胸,胸膈高起,手不可近而用大陷胸汤丸无效的情况。胃寒吐蚘的,理中汤去甘草加川椒乌梅。其实这个胃寒吐蚘可以拓展一下,就是素有胃寒,吃了饭就胃痛欲吐不舒服的人。连理汤,就是理中汤加黄连茯苓,主伤暑,泻而作湿,黄连清热,茯苓利湿,理中温理中焦,这是阴暑直中太阴。于天时而言,暑为火,以实情言,暑必兼湿。故黄连茯苓入于理中汤里治之。如果没有看破阴暑直中,乱用那就麻烦了。
理中汤如果加这个归芍陈厚芎,再加生姜,就叫温胃汤,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我个人看法,可以佐杏仁,利肺气更快。
本来中宫虚寒的又夹了食积,腹满痞闷,隐隐作痛,这样的病人就用理中汤加青皮陈皮,叫治中汤。青陈二皮并用,是肝脾同调的,这个时候要慎用麦芽神曲山楂一类的药。神曲是温燥的,如果湿不旺,你用神曲会伤津。麦芽健脾疏肝,它往下走的,只有炒而未焦,临界状态的麦芽才有疏肝往上走。对于这类虚人,如果用生麦芽,会致虚馁的。大家看看,为何重用麦芽会回乳?因为麦芽收缩肝的运行功能和降胃气。一见消化不良,就用麦芽,这个事,值得商量。
《万病回春》里,讲到的理中汤很妙。一个是用于寒喘,四肢厥逆,脉沉细这个情况的,并附很多加减法,它由砂仁、炮姜、苏子、厚朴、官桂、陈皮、甘草、沉香、木香、生姜之类组成,这是个温运上中下三焦的方子,很不错。
还有一个,是参术干姜桂枝,陈皮藿香茯苓良姜乌梅生姜红枣灯芯草组成的,治悠悠腹痛,泻无休止,色清,脉沉迟的情形。这个方,既有温升又有温降,最合中宫调理大旨。
日本的同道,深研《万病回春》并卓有成效。我们的同胞,也可以去确究。中国,才是中医的故乡。
理中汤加附子,是包含了四逆汤的,其中旨意甚深,我们不能忽略,当然如果纯粹用附子理中丸,有一个情况要注意,因为它是温固和温升的,部分大肠郁热的患者会便秘,因信心不够而大便秘结不能坚持,在方中加点砂仁和五灵脂就通了。或者说病人有点左脐旁闷塞,加点大黄细辛也挺好,运用也可靠安全。
本来要说的很多,但扯多了就散漫无序了。有心人可自己总结和拓展。一句话,不离理中汤大旨就行了。
末流郎中 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