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如何明明德,怎样亲民 2024-05-09 15:05:09 01有王阳明的弟子到地方上做官,去向王阳明请教执政之道。王阳明对他说,执政之道只是两个字:亲民。弟子就问:如何亲民?王阳明回答:只是个明明德。弟子再问:如何明明德?王阳明回答:只是个亲民。02这是段车轱辘话。好像《祝你生日快乐》那首歌一样,永远都唱不完。亲民和明明德是王阳明心学中最最重要的理论,按其心学中特别喜欢二合一的特点,其实,亲民和明明德是一回事,如图知和行是一回事一样。03什么是亲民,就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什么是明明德?无非是致良知。但几千年的中国政治体制下生出的大多数官员,把这么简单的问题彻底搞砸了。王阳明说,明明德必须要在亲民中完成,而亲民中必须要以明明德为前提。亲民和明明德的目标是一个,即人民。可很多官员把二者分开,把目标变成了两个。 04明明德的目标不是自己,也不是百姓,而是自己的上级领导。所有的官员靠坚定无畏的谄媚来获取上级领导的欢喜,他们只有在上级领导面前才肯明明德。一旦明明德的目标发生改变,亲民自然不存在。因为他们不需要为老百姓负责,按照各种理论来看,这种思路愚蠢透顶。因为老百姓才是官员的客户,为客户负责才是官员最应该想到的,可很少有官员会想到这样的问题,不为客户负责,就成了他们腐败、颟顸、无能、不敢担当的决定因素。05五百多年前,王阳明对明代官场官员的各种丑恶行径就发出过警告:一个不能在亲民上明明德的人,其明德根本不是良知,只是升官发财的一个遮羞布。如果所有官员都这样,不能把明明德的目标和亲民的目标二合一,那这个帝国注定离死不远。06没有人天生是圣贤,也没有人天生是狗官,生态环境会改变这一切。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让好人更好,也能让坏人收敛恶行,从而升入好人行列。王阳明心学之所以在五百多年后大白于天下,原因就在于,他看透了人心有恶,却依然相信人性是善。只要每个人发挥人性中的善,致良知于万事万物,世界上即使有天灾,但如果没有人祸为主导,天灾就是个纸老虎。07王阳明的良苦用心,看来没什么用。在他去世的五百多年以来,仍然有不停的官员在对上级明明德,对百姓不负责,把亲民和明明德一分为二。王阳明教人止于至善,这个至善在官员那里,其实就是把乌纱帽放在亲民的后面,因为能顶起乌纱帽的因素越来越会从之前的上级领导变成老百姓。我们期待这种现象的出现,如果它真出现了,王阳明才在棺材里安享春秋,否则,他非诈尸不可。 赞 (0) 相关推荐 《王阳明:一切心法》:复盘阳明心学 今天读完了 熊逸的<王阳明:一切心法>下卷,这本书主观评断的地方太多,不建议作为心学的入门书籍,作者对王阳明不太友好.现在复盘一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 王阳明的心学大概包含几层 ... 王阳明虽集学术与事功于一身,但却命运多舛,他去世后,朝廷对其“盖棺定论”,部分承认其事功,却全面否定其学术,直指为“邪说”:“免追夺封爵以彰国家之大信,申禁邪说以正天下之人心。”为此,阳明弟子、时任南 亲民":王学要义所在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2-28 04:07[争鸣与商榷]作者: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传统文化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教授)王 ... 《大学》研读(第3讲:释明明德、亲民) 大学研读(第3讲)教学内容:解读<大学>传一释明明德.传二释亲民.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理和条理,注重字词训诂.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里经典的名言名句一起感受传统文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出自两汉礼记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陶印《在明明德》,二酉堂篆刻作品-写意印《在明明德》 陶印《在明明德》,二酉堂篆刻作品-写意印《在明明德》 【书写经典】第224期,书写王阳明(明)《哭象棋诗》 [书写经典]第224期,书写王阳明(明)<哭象棋诗>. 原文: "象棋在手乐悠悠,卒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起休.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山川逐波流.炮响一声天地震,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试从周易、佛家、道家三个角度诠释 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大学>就是"四书"中的一书,是儒家入门做学问的概论和纲领,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历史上对<大学>的解读主要依据宋 ... 【大学之道】第7讲:明德、亲民、至善的内在关系 推荐 付金才:《大学》三纲“止于至善”为初始,“明明德”为终极,朱熹倒置本末 摘要:根据<大学>原文和先秦儒家思想特点,<大学>三纲的次第:初始为止于至善,中间环节是亲民,终极目标是明明德.而朱熹则本末倒置,完全弄反了<大学>三纲的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