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昌山:“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进展与未来
在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论坛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就“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作了主旨报告。
他介绍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首批每个创建区域的建设特色及面临挑战,同时,他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
根据行动计划的部署,2019年1月,“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始部署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是指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相关机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个性化支持和精准化服务,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促进学习者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采用任意方式、任意步调进行学习,为该区域师生提供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供给,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
从最初提出到现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已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历程。
2018年4月,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把“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列入八大行动,提出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
2018年7月,教育部科技委编制的《专家建议》指出,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教育系统变革。
2019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2019年5月,教育部公布首批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共8个,包括北京市东城区、山西省运城市、上海市闵行区、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河北雄安新区;同时,设立2个培育区域,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和山东省青岛市。
2019年6月,“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
2019年10月,教育部组织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报送了项目进展情况。
2020年8月,在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智慧教育示范区”代表就区域智慧教育发展进行了分享交流。
2020年9月,“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第二次工作会、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市东城区召开。
2020年11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展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年度绩效评估工作,并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期间对首批创建区域陆续开展了实地考察。
2021年1月,教育部部署开展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推荐遴选工作。
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包括首批2个培育区域在内,共10个区域入选。第二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包括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河西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温州市、安徽省蚌埠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东省青岛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同时,设立2个培育区域,包括重庆市璧山区和甘肃省兰州市。
为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科学开展,教育部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实时“把脉问诊”,为示范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指导,给予咨询意见,建立对接机制。专家组由12位专家组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任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任副组长。这三位专家同时也是三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的主任。
通过对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的年度绩效评估,教育部拟定了年度绩效评估指标(试行,讨论稿),然后通过收集各区域反馈,参考专家组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优化评估方案,形成“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绩效评估指标(试行)。该方案也将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后续工作推进中动态更新,不断迭代和完善。在评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导向、以评促建和注重成效的原则,按照区域自评、专家考察、综合评议和反馈改进的步骤来进行。
建设特色及面临挑战
经过实地考察,专家组对每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不同的定位和建议。
北京市东城区:统筹推进,智慧赋能未来教育
山西省运城市:构建区域未来教育新体系
上海市闵行区:探索数据驱动下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湖北省武汉市:以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
湖南省长沙市:空间赋能,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广东省广州市: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纵深推进智慧教育“新三态”变革
河北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教育先行
“智慧教育示范区”未来发展
在部署之初,教育部就明确指出了“智慧教育示范区”六个维度的建设任务。下一步,要不忘初心,在这六方面持续发力,探寻出更多经验。
一是在信息素养方面,以课程和实践为核心建构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的途径和机制;
二是在深度融合方面,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是在精准评测方面,依托学习过程数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精准性;
四是在教学服务方面,构建数据互联融通的个性化教学支持服务环境;
五是在资源供给方面,采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区域教育资源供给服务能力;
六是在治理水平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2019年6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启动会上指出:
智慧教育是中国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要
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推动实现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一要坚持特色发展与区域协同相结合,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与创新引领相结合,
三要坚持专家引导与集思广益相结合,
四要坚持示范建设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相结合。
通过科技赋能教师,能够精准服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科技赋能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科技赋能学校,能够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优化办学环境; 通过科技赋能区域,能够改善区域协同,促进城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科技赋能特殊群体,能够助力开展公平全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