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到底有多腐败?看看一品大官曾国藩的俸禄,不亡国才怪
前言
在人们的印象中,晚期清王朝的腐败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内忧外患局势相当严峻。就算曾国藩这样高层次的人物,也避免不了贪污腐败,助长了晚期不良之风。
其实了解清朝的银钱发放制度的都知道,清王朝的工资发放制度和现代社会已经相当接近,不同等级的官员对应不同发放标准,那么清朝为何会形成这种局势呢?
想要知道晚期有多腐败,看看一品官员曾国藩的俸禄就知道,人们了解后感叹一句:不亡国才怪!虽然清朝晚期局势不明朗,但当时的俸禄制度依旧能反应政治环境。而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清朝晚期的腐败局势,令人感叹不已。
清王朝的腐败现象
和我们现代官员有些相似,清王朝的官员们工资只能维持家族较为精致的生活。但在面临朝中上下大量人情往来的时候,饶是曾国藩这样的顶级官员也头疼不已。所谓的清官,可不代表不和朝中诸多官员产生人情往来,如果这方面没有基本的付出,那结果就是被孤立。
想要在政坛上发展,孤立的话必然会产生极为严峻的后果。所以在晚期的时候,曾国藩也不可避免会遇到诸多人情上的问题。
这也就导致很多官员难以在官场上维持低位,他们不仅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更多的需要依靠朝中其他官员帮忙自己打点。这个时候,社交往来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如果一个官员在政坛社交上的表现平平的话,他的事业发展就会遭到阻碍,非常现实却又无可奈何。而到了中后期时候,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峻起来,不论什么阶层的官员,都会从其他地方搜刮一些金钱用来打点关系,形成了相当腐败和负面的风气。
人情支出占据生活主序
俸禄也就这么点,官员那么多人情往来的钱到底从何而来呢?这种情况下,官员们被迫只能将主意打到比自己地位略低一些的官员身上,渐渐的就衍生出严重的贪污腐败事件。如果下层的官员不给力了,官员们也会用其他方法向上面哭穷卖惨。
久而久之,国库也会被一众人给搬空,而且一直无法弥补这些空缺问题。形成风气的大环境里,清廉如曾国藩也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这些问题,而且他睁只眼闭只眼的妥协了。
1836年,27岁的曾国藩在会试考试里拿下了第24名的好成绩,朝考中又拿下第三名的成绩。道光帝对其非常关注,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提拔他到第二名的位置,这就意味着曾国藩的发展之路会异常顺畅,相比较同期其他官员。
刚进入朝堂不久,曾国藩就拿到了属于他这个阶层的俸禄,算不上高但可以维持基本生活。按照他最开始的等级标准来看,曾国藩每年可以拿到大约16585元的收入,折合到每个月其实也就两千多元。换到现今社会,这笔钱都算不上高,甚至连每顿餐肉生活标准都无法达到。
曾国藩的生活压力
可曾国藩哪能知道,这样的生活标准竟然是他政治道路中最轻松的一段生活。越往后他的人情往来支出就越高,花出去的钱比赚进来的多太多了。说来讽刺,后来曾国藩已经成为朝堂上顶级官员的存在,纵使如此环境,他口袋里的金钱数量依旧少的可怜。多年来竟然欠了国家几百两纹银,哪像电视剧中说的那样家财万贯呢?
曾国藩家书中明确了记载,1842年他已经欠下国家和私人钱庄共计400多两白银。当时他每年的收入是180两,但国家总督补贴纹银数量为16000两,算是很不错的数据了。这种情况下曾国藩竟还能亏损400多两,而且因为这些钱,他一度觉得自己承受不了。
在最严重的时候,曾国藩默许自己手下做一些贪污之事,以此来弥补身后欠下的那些亏空。其实这种情况下的曾国藩已经违背了作为清官的基本原则,当时他的内心想必十分煎熬吧。
官场这一领域实在太黑暗了,就像是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就算皇帝心里知道也没办法做出改变。为了保证朝堂稳定,皇帝只能通过自己的力量给大臣们补贴纹银,一方面安抚他们资金匮乏的现象,另一方面用来缓解当下的危机局势。
只可惜力量实在太大,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大臣的胃口。属实无奈,官场上的人情支出已经占据官员们大部分的支出内容,国家补贴了不少钱的情况下,他们的支出甚至会更明显,导致局势越发危机起来。
恶性循环的大环境下,清政府还怎么可能斗志昂扬的面对外国侵略者呢?基本的内部问题没有解决好,腐败到了骨子里,就注定会面临灭亡的结局。从曾国藩这里就能看出。说到头来,还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一连贯负面影响,并非皇帝有意出手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了的。
结语
只是可惜了曾国藩,在人们心中这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人情支出上依旧避免不了被波及。其实他也还算比较好的,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员,可能一辈子都要承受人情和还债的道路。这样忍辱负重的度过一生,还不如做一个平民百姓来的舒适。
其实在中国有些朝代里,官员的地位还没有百姓来的高,甚至有不少人需要外出劳动保证家里的基本开支,这足以看出皇室对官员的克扣了。清王朝相比较那些朝代更加恶劣,所以灭亡不过时间的问题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