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历代本草汇言)

硫磺为天然硫磺矿的提炼加工品。主产于山西、山东、湖南等地。原矿物主要形成于火山喷气作用。味酸,性温。归肾、大肠经。功效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临床用名硫磺。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石流黄(流旧作硫,《御览》引作流,是),味酸,温。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御览》引云:石流青、白色,主益肝气明目,石流赤,生羌道山谷)。生山谷。

《吴普》曰:硫黄一名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潘,即矾,古字),烧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日采,治妇人血结(《御览》云:治妇人绝阴,能合金银铜铁)。

《名医》曰:生东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案《范子计然》云:石流黄出汉中,又云刘冯饵石流黄而更少。刘逵注吴都赋云:流黄,土精也。

《名医别录》:大热,有毒。主治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肋,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

《药性论》:君,有大毒。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又云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

《开宝本草》:味酸,大热,有毒。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

《本草衍义》:今人用治下元虚冷,元气将绝,久患寒泄,脾胃虚弱,垂命欲尽,服之无不效。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世人尽知用而为福,不知用久为祸,此物损益兼行,若俱弃而不用,当仓卒之间,又可阙乎?

《汤液本草》:气温,大热,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蛪疮。止血,杀疥虫。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来复丹用硝石之类,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溺、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证,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也。硫磺亦号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消阴,化魄生魂。

《本草蒙筌》:味酸,气温,大热。有毒。体系至阳之精,能化五金奇物。状兴阳道,若下焦虚冷,元阳将绝者殊功;禁止寒泻,或脾胃衰微,垂命欲死者立效。中病便已,过剂不宜。塞痔血,杀疥虫,坚筋骨,除头秃。去心腹痃癖,却脚膝冷疼。仍除格拒之寒,亦有将军之号。盖因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化阴魄而生魂也。

谟按:硫磺性热,每用治其格拒之寒。倘或此证兼有伏阴在内,须加阴药为佐才妙也。古方太白丹、来复丹、各有硝石之类。是皆至阳,佐以至阴,正合宜尔。若无伏阳,单患阴证,此又不必例拘,惟在用其阳药也。

《本草纲目》:(《本经》中品)

【释名】石留黄(《吴普》)、黄硇砂(《海药》)、黄牙、阳侯(《纲目》)、将军。

时珍曰:硫黄,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通流,色赋中黄,故名硫黄。含其猛毒,为七十二石之将,故药品中号为将军。外家谓之阳侯,亦曰黄牙,又曰黄硇砂。

【集解】《别录》曰:石硫黄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泰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普曰:或生易阳,或生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烧令有紫焰,八月、九月采。

弘景曰:东海郡属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扶南林邑,色如鹅子初出壳者,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珣曰:《广州记》云:生昆仑及波斯国西方明之境,颗块莹净,不夹石者良。蜀中雅州亦出之,光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

颂曰:今惟出南海诸番。岭外州郡或有,而不甚佳。鹅黄者名昆仑黄,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名冬结石,半白半黑者名神惊石,并不堪入药。又有一种水硫黄,出广南及资州,溪涧水中流出,以茅收取熬出,号珍珠黄,气腥臭,只入疮药,亦可煎炼成汁,以模写作器,亦如鹅子黄色。

时珍曰:凡产石硫黄之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魏书》云:悦般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数十里乃凝坚,即石硫黄也。张华《博物志》云:西域硫黄出且弥山。去高昌八百里,有山高数十丈,昼则孔中状如烟,夜则如灯光。《庚辛玉册》云:硫黄有二种:石硫黄,生南海琉球山中;土硫黄,生于广南。以嚼之无声者为佳,舶上倭硫黄亦佳。今人用配硝石作烽燧烟火,为军中要物。

【修治】敩曰: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内莹净似物命者,贵也。凡用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逐子茎汁一镒,四件合之搅令匀。一坩锅,用六乙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锅中,以前汁旋旋添入,火煮汁尽为度。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蛀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以东流水同硫黄煮二伏时。取出,去诸药,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研二万匝用。

时珍曰:凡用硫黄,入丸散用,须以萝卜剜空,入硫在内,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同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一法:打碎,以绢袋盛,用无灰酒煮三伏时用。又硝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硫埋马粪中一月亦成水,名硫黄液。

【气味】酸,温,有毒。《别录》曰:大热。普曰: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

权曰:有大毒,以黑锡煎汤解之,及食冷猪血。

珣曰:人能制伏归本色,服之能除百病。如有发动,宜猪肉、鸭羹、余甘子汤并解之。

葛洪曰:四黄惟阳侯为尊,金石煅炼者不可用,惟草木制伏者堪入药用。桑灰、益母、紫荷、菠薐、天盐、桑白皮、地骨皮、车前、马鞭草、黄柏、何首乌、石苇、荞麦、独帚、地榆、蛇床、菟丝、蓖麻、蚕砂,或灰或汁,皆可伏之。

之才曰:曾青为之使,畏细辛、飞廉、朴硝、铁、醋。

玄寿先生曰:硫是矾之液,矾是铁之精,磁石是铁之母。故铁砂磁石制,入硫黄立成紫粉。

独孤滔曰:硫能干汞,见五金而黑,得水银则色赤也。

【主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本经》)。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瘑疮,止血,杀疥虫(《别录》)。

治妇人血结(吴普)。下气,治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寒热。生用治疥癣,炼服主虚损泄精(甄权)。壮阳道,补筋骨劳损,风劳气,止嗽,杀脏虫邪魅(大明)。长肌肤,益气力,老人风秘,并宜炼服(李珣)。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时珍)。

【发明】

弘景曰:俗方用治脚弱及痼冷甚效。《仙经》颇用之,所化奇物,并是黄白术及合丹法。

颂曰:古方未有服饵硫黄者。《本经》所用,只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火炼治为常服丸散。观其治炼服食之法,殊无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论议节度。故服之其效虽紧,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黄辛热腥臭,只可治疥杀虫,不可服。

宗奭曰:今人治下元虚冷,元气将绝,久患寒泄,脾胃虚弱,垂命欲尽,服之无不效。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世人盖知用而为福,而不知其为祸,此物损益兼行故也。如病势危急,可加丸数服,少则不效,仍加附子、干姜、桂。

好古曰:如太白丹、来复丹,皆用硫黄佐以硝石,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尿、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治内伤生冷、外冒暑热、霍乱诸病,能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证,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何也?硫黄亦号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消阴化魄。

时珍曰:硫黄秉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能补命门真火不足,且其性虽热而疏利大肠,又与躁涩者不同,盖亦救危妙药也。但炼制久服,则有偏胜之害。况服食者,又皆假此纵欲,自速其咎,于药何责焉?按孙升《谈圃》云:硫黄,神仙药也。每岁三伏日饵百粒,去脏腑积滞有验。但硫黄伏生于石下,阳气溶液凝结而就,其性大热,火炼服之,多发背疽。方勺《泊宅编》云:金液丹,乃硫黄炼成,纯阳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为大患。韩退之作文戒服食,而晚年服硫黄而死,可不戒乎?夏英公有冷病,服硫黄、钟乳,莫之纪极,竟以寿终,此其禀受与人异也。洪迈《夷坚志》云:唐与正亦知医,能以意治疾。吴巡检病不得溲,卧则微通,立则不能涓滴,遍用通利药不效。唐问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结砂时,硫飞去,铅不死。铅砂入膀胱,卧则偏重,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为十服,煎瞿麦汤下。铅得硫气则化,累累水道下,病遂愈。硫之化铅,载在经方,苟无通变,岂能臻妙?《类编》云:仁和县一吏,早衰齿落不已。一道人令以生硫黄入猪脏中煮熟捣丸,或入蒸饼丸梧子大,随意服之。饮啖倍常,步履轻捷,年逾九十,犹康健。后醉牛血,遂洞泄如金水,尪悴而死。内医官管范云:猪肪能制硫黄,此用猪脏尤妙。王枢使亦常服之。

《本草经疏》:石硫磺禀火气以生,《本经》味酸,气温,有毒。《别录》大热。黄帝、雷公:咸,有毒。气味俱厚,纯阳之物也,入手厥阴经。经曰:寒淫于内,治以温热。冷癖,咳逆上气,寒邪在中也,非温剂无以除之。又曰:硬则气坚,咸以软之。心腹积聚邪气,坚积在中也,非咸剂无以软之。命门火衰,则为脚冷疼弱无力,下焦湿甚,则为阴蚀,疽痔,匿疮,酸温能补命门不足,大热能除下焦湿气,故主之也。其主头秃、恶疮、疥癣者,悉取其除湿杀虫之功耳。《本经》又主坚筋骨,及《别录》疗鼻衄止血者,皆非所宜。夫热甚则骨消筋缓,火载血上则错经妄行,岂有大热之物反能疗是证哉?无是理也!

简误:硫磺,古方未有服饵者。《本经》所用,止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为常服,丸散如来复丹、半硫丸、金液丹、黑龙丹,及诸方书所载者,不可缕指,称其功用亦未能殚述。然而人身之中,阳常用余,阴常不足,病寒者少,病热者多。苟非真病虚寒,胡可服此大热毒药,假令果系虚寒证,法当补气以回阳,亦何须藉此毒石哉?世人徒知道其效良捷,而不知其为害之酷烈也。戒之!戒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硫磺,味酸,性大热,有毒,入命门经。主下焦虚冷,阳绝不起,头秃、疽痔、癣疥,心腹痃癖,脚膝冷疼,虚损泄精。莹净无夹石者良,甘草汤煮过用。畏朴硝、细辛、飞廉,忌百般禽兽血。

按:硫黄为火之精,宜入命门补火。盖人有真火,寄于右肾,苟非此火,则不能有生;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非硫黄孰与补者?《太清》云:硫禀纯阳,号为将军,破邪归正,返浊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戴元礼云:热药皆燥,惟硫黄不燥,则先贤常颂之矣。今人绝不用之,诚虞其热毒耳。然有火衰之证,舍此莫疗,亦畏而遗之,可乎?中其毒者,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解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如雏鸡初出壳者为真。凡硫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逐子茎汁一镒,四件合之,搅令匀一,瓦锅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锅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尽为度,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蚛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日满去诸药,取出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匝方妙。

《本草乘雅半偈》:石硫黄

内容:(本经中品)

【气味】酸温,无毒。

【主治】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

【核】曰∶出东海牧羊山谷,及太行、河西山,今南海诸番,岭外州郡亦有,不及昆仑、雅州、舶上来者。此火石之精,矾石之液也。所在之处,必有温泉,作石硫黄气。以颗块莹净,光腻色黄,嚼之无声者弥佳。夹土及石者,不堪入药。一种赤色者,曰石亭脂;青色者,曰冬结石;鹅黄色者,曰昆仑黄;半白半黑者,曰神惊石,并不堪用。又有一种水流黄,出广南。及资州,从溪涧水中流出,以茅收取熬出者曰真珠黄,气极腥臭,堪入疮药。一种土硫黄,出闽漳,对海有山,名鸡笼头,刮取山边砂土,日中曝干,和牛脂煎研,去砂土,漉出清汁,干之,即土硫黄也,入药亦佳。修事,先以莱菔剜空,置硫黄于莱菔空内,合定,用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再以紫背浮萍,同煮一日,消其火毒;更以皂荚煎汤淘之,去其黑浆。曾青为之使,畏细辛、飞廉、朴硝、铁、醋。

【 】曰∶石硫黄,偏得山石剽悍之性,阳燧为体,动流为用者也。气禀火温,味兼木酸,盖木从火得,风自火出故尔。合入厥阴,从乎中治,故主阴蚀疽痔,及恶血为眚,无以奉发美毛,正骨柔筋者,悉属阴凝至坚,对待治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矣。化金银铜铁奇物,此火之精,矾之液耳。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少阳相火也。)

《药性解》:味酸,性大热,有毒,入命门经。主下焦虚冷,阳绝不起,头秃、疽痔、癣疥,心腹痃癖,脚膝冷疼,虚损泄精。莹净无夹石者良,畏朴硝、细辛、飞廉,忌百般禽兽血。

按:硫磺为火之精,宜入命门补火。盖人有真火,寄于右肾,苟非此火,则不能有生;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非硫磺孰与补者?《太清》云:硫禀纯阳,号为将军,破邪归正,返浊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戴元礼云:热药皆燥,惟硫磺不燥,则先贤尝颂之矣。今人绝不用之,诚虞其热毒耳。然有火衰之证,舍此莫疗,亦畏而遗之,可乎?中其毒者,以猪肉、鸭羹余、甘草汤解之。

《景岳全书》:味苦微酸,性热,有毒。疗心腹冷积冷痛霍乱,咳逆上气,及冷风顽痹寒热,腰肾久冷,脚膝疼痛,虚寒久痢滑泄。壮阳道,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妇人血结,小儿慢惊,尤善杀虫,除疥癣恶疮。老人风秘,用宜炼服。亦治阴证伤寒,厥逆烦躁,腹痛脉伏将危者,以硫磺为末,艾汤调服二三钱,即可得睡,汗出而愈。

《本草易读》:硫黄

内容:莱菔剜孔,纳入,糠火煨用,或酒煮用。曾青为使,畏细辛、朴硝。

酸,热,有毒。暖精壮阳,杀虫疗疮,止血平疥,除嗽辟魅。敷妇人之阴蚀,除小儿之慢风气之暴绝。止虚寒之滑痢,止虚损之泄精,治腰肾之寒冷,健脚膝之痛弱。坚精骨而消积聚,散风冷而除顽痹,化五金而下气逆,息二毒而止霍乱。阳毒阴毒。

出南海诸番。

女子阴疮,为末常敷之。(验方第一。)

玉门冷,水煎常洗之。(第二。)

一切恶疮,同荞麦粉水合作饼,晒干收之,临用细研,凉水合敷。(第三。)

诸疮 肉,以末敷之。(第四。)

小儿口疮,水合敷足心。(第五。)

疡白片,同白矾搽之。(第六。)

酒 赤鼻,同白矾、轻粉搽之。(第七。)

鼻上作痛,冷水调搽。(第八。)

极冷厥躁,腹冷无脉,阴症伤寒也。为末艾汤下,汗出愈。(第九。)

冷泻白泻,同黄蜡丸服。(第十。)

呃逆危笃,同乳香共为末,酒煎嗅之即止。又以热物熨小腹下,妙。(十一。)

头痛难忍,脉弦牢,硫黄二两,石膏一两,半夏一两,硝一钱五分,姜水丸,每服二十丸。(十二。)

硫黄汤 硫黄 荔核 川芎 吴茱萸 大茴 木香 乳香 橘核 汤丸皆可,治一切疝气痛,兼偏坠绕脐冲心,乃小肠气痛也。冲心加半夏、枳壳。(诸方第一。)

《本草崇原》:硫磺色黄,其形如石。黄者,土之色。石者土之骨。遇火即焰,其性温热,是禀火土相生之气化。火生于木,故气味酸温,禀火气而温经脉,故主治妇人之阴蚀及疽痔恶血。禀土石之精,故坚筋骨。阳气长则毛发生,故主头秃。

《本草新编》:硫黄,味酸,气温、大热,有毒。至阳之精,入肾。能化五金奇物,壮兴阳道,益下焦虚冷,元气将绝者甚效。禁止寒泻,或脾胃衰微,垂命欲死者立效。坚筋骨,去心腹痃癖,却脚膝冷疼,仍除格拒之寒。此物纯阳,专伏纯阴之气,化魄生魂,破邪归正,其功甚巨,故有将军之号。然而,其性大热,用之不得其宜,亦必祸生不测,必须制伏始佳。此物用寒水石制之大妙,世人未知也,硫黄十两,研为末,加入寒水石一两,亦研为末,和在一处,以水化之,寒水化而硫黄不化也,候其水干,然后取出用之,自无他患。

或疑硫黄大热,寒水大凉,取之相制,似乎得宜,然而用硫黄正取其纯阳也,以寒水制之,阳不变为阴乎?不知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其宜也。

《本草备要》:燥,补阳杀虫。

味酸有毒,大热纯阳,硫磺阳精极热,与大黄极寒,并号将军。补命门真火不足。性虽热而疏利大肠,与燥涩者不同。热药多秘,惟硫磺暖而能通;寒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泻。若阳气暴绝,阴毒伤寒,久患寒泻,脾胃虚寒,命欲垂尽者用之,亦救危妙药也。治寒痹冷癖,足寒无力,老人虚秘,《局方》用半硫丸。妇人阴蚀,小儿慢惊。暖精壮阳,杀虫疗疮,辟鬼魅,化五金,能干汞。王好古曰:太白丹、来复丹,皆有硫磺,佐以硝石,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尿、猪胆汁意同。所以治内伤生冷、外冒暑湿,霍乱诸病,能除捍格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虚,更不必以阴药佐之。《夷坚志》云:唐与正亦知医,能以意治病,吴巡检病不得溲,卧则微通,立则不能涓滴,遍用通药不效,唐问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结砂时,硫飞去,铅不死,铅砂入膀胱。卧则偏重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麦汤下,铅得硫则化,水道遂通。家母舅童时亦病溺涩,服通淋药罔效,老医黄五聚视之曰:此乃外皮窍小,故溺时艰难,非淋证也。以牛骨作楔,塞于皮端,窍渐展开,勿药而愈。使重服通利药,得不更变他证乎?乃知医理非一端也。畏细辛、诸血、醋。

《本经逢原》:酸咸大热,有毒。

硫磺禀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助命门相火不足,寒郁火邪,胃脖结痛,脚冷疼弱者宜之。其性虽热,而能疏利大肠,与燥涩之性不同。但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伤寒阴毒,爪甲纯青,火焰散屡奏神功;阴水腹胀,水道不通,金液丹服之即效。《本经》治阴蚀疽痔,乃热因热用,以散阴中蕴积之垢热。但热邪亢盛者禁用。又言坚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湿。若湿热痹,良非所宜。人身阳常不足,阴常有余,苟非真病虚寒,胡可服此毒热?《类案》有久服硫磺,人渐缩小之例。石顽亲见李尧占服此数年,临死缩小如七八岁童子状。正《正经》所谓“热则骨消筋缓”是也。

《本草从新》:石硫黄

内容:大燥、补阳、杀虫。

味酸有毒。大热纯阳。(硫黄阳精极热、与大黄极寒、并号将军。)补命门真火不足。性虽热而疏利大肠。与燥涩者不同。(热药多秘、唯硫黄暖而能通。)若阳气暴绝。阴毒伤寒。久患寒泻。脾胃虚寒。命欲垂绝者用之。亦救危妙药也。治寒痹冷癖。足寒无力。老人虚秘。(局方有半硫丸。)妇人阴蚀。小儿慢惊。暖精壮阳。杀虫疗疮。辟鬼魅。化五金。能干汞。(硫黄纯阳、炼制久服、则有偏胜之害、况服食者、又皆假此纵欲、自速其咎、于药何责、孙升谈圃云∶硫黄大热、火炼服之、多发背疽、泊宅编云∶金液丹乃硫黄炼成、纯阳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月人多服之、反生火害。夷坚志云∶唐与正亦知医、能以意治病、吴巡检、病不得溲、卧则微通、立则不能涓滴、遍用通药不效、唐闻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结砂时、硫飞去、铅不死、铅砂入膀胱、卧则偏重、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麦汤下、铅得硫则化、水道遂利、家母舅童时、亦病溺涩、服通淋药罔效、老医黄五聚视之、曰∶此乃外皮窍小、故溺时艰阻、非淋证也、以牛骨作屑、塞于皮端、窍渐展开、使重服通利药、得不更变他证乎。硫能化铅为水、修炼家尊之为金液丹。)用之得当。兼以制炼得宜。淫房断绝者能之。一有不当。贻祸匪轻。番舶者良。(最难得。)取色黄如石者。以莱菔剜空。入硫合定。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其黑浆。一法、绢袋盛。酒煮三日夜。一法、入猪大肠。烂煮三时。畏细辛、醋、诸血。土硫黄、辛热腥臭。止可入疮药。不可服饵。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酸,温。主妇人阴蚀,阴湿所生之疾,惟阳燥之物能已之。疽痔恶血,亦下焦阴分之湿所生病也。坚筋骨,壮筋骨之阳气。除头秃,杀发根湿气所生之虫。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火克金也。

硫磺乃石中得火之精者也。石属阴而火属阳,寓至阳于至阴,故能治阴分中寒湿之疾。其气旺而性暴,故又能杀虫而化者诸金也。

《得配本草》:酸,有毒。大热纯阳。入足少阴经。去冷积,止水胀,杀脏虫,除鬼魅。

得半夏,治久年哮喘;得艾叶,治阴毒伤寒;得鸡子煎香油,调搽疥疮;得枯矾,治气虚暴泻。酸雄黄为末,绵裹,塞耳卒聋闭;配滑石,治伤暑吐泻。烧烟熏嗅,咳逆打呃立止,研细末,掺诸疮胬肉,如蛇出数寸。

阴虚者禁用。

人生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每见虚热者,补阴之剂,投之半载一年,未即有效,遂以滋阴为无济。不若补阳以生阴。且云怯病内必有虫,以食其髓。惟硫磺下补命门,兼可杀虫,因之日服寸匕,以其速效。讵知阳火日盛,阴水益燥,速之使毙,而莫之知也!且果系虚寒,亦应补气以回阳,乃用此酷烈之药而毒之死,何哉?

《本草求真》:[批]石硫磺大补命门相火,兼通寒闭不解。

石硫磺专入命门。玄寿先生曰:硫是矾之液,矾是铁之精,磁石是铁之母。故铁砂、磁石制入硫磺,立成紫粉。味酸有毒,权曰:有大毒,以黑锡汤解之。大热纯阳,号为火精。时珍曰:凡产石硫磺处,必有温泉作硫磺气。盖人一身,全赖命门真火周布,始能上贯心肝以主云雨,中及脾胃以蒸水谷,下司开阖以送二便,旁达四肢以应动作。李时珍曰: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节两肾中央,系著于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脑,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之物,皆由此出。即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也。以相能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也。此火既衰,阳微阴盛,内寒先生,外寒后中,厥气逆胸,旁及于胃,胃为肾关,外寒斩关直入,由是无热恶寒,手足厥逆,二便凝结。医以朴硝攻下,猪、泽渗利,则二便不通,而凝结益甚,是犹层冰不解,非不补火消阴,疏阳通胃,则寒莫去而结莫消。书云:命门火衰,服附、桂不能补者,须服硫磺补之。按硫磺纯阳,与大黄一寒一热,并号将军,凡阳气暴绝,阴毒伤寒,久患寒泻,脾胃虚寒,命欲垂尽者,须用此主之。又治老人一切风秘、冷秘、气秘,热药多秘,惟硫磺暖而能通;寒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泻。为补虚助阳圣药。且能外杀疮疥一切虫蛊恶毒,并小儿慢惊,妇人阴蚀,皆能有效。但必制造得宜,始可以服,余用法制。另详杂症求真方内。凡遇一切虚痨中寒,冷痢冷痛,四肢厥逆,并面赤戴阳,六脉无力,或细数无伦,烦躁欲卧井中,口苦咽干,漱水而不欲咽,审属虚火上浮,阳被阴格者,服无不效。王好古曰:如太白丹、来复丹、皆用硫磺,佐以硝石,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尿、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治内伤生冷,外冒暑热霍乱诸病。能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虚,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今人不晓病机,一见秘结不解,不分寒热,辄用承气以投,讵知寒热不同,冰炭迥异,用之无益,适以致害,可不慎欤。但火极似水,症见寒厥,不细审认,辄作寒治,遽用此药,其害匪浅。孙升谈圃云:硫磺神仙药也。每岁三伏日饵百粒,去脏腑积滞有验。但硫磺伏生于石下,阳气溶液凝结而就,其性大热,火炼服之,多发背疽。方勺《泊宅编》云:金液丹乃硫磺炼成,纯阳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为大患。韩退之作文戒服食,而晚年服硫磺而死,可不戒乎。夏英公有冷病,服钟乳、硫磺,莫之纪极,竟以寿终,此其禀受与人异也。

《本草便读》:硫黄

酸辛咸热。补肾火以助元阳。救逆扶危。润大肠可疏风闭。冷癖阴凝之证。内服则用以宣通。虫疮疥癞诸方。外治则取其毒烈。(硫黄有二种。一种石硫黄。出外番山谷间。秉阳火之气。由石液结成。凡产石硫黄之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一种土硫黄。出广南煤圹中。以法熬炼而成。其色带青。其气带臭。碾之有声。只可作疮药火药之用。若服食之方。用以扶危济急。拯逆返元。皆宜以石者为上。辛酸咸热有毒之品。用不得宜。或过用偏胜之害。祸如反掌。硫黄火之精也。暖而能通。入肾与命门大肠。回阳破阴之功。自非浅鲜。)

《本草分经》:酸、黄,大热。补命门真火不足,而又能疏利大肠,暖精壮阳,杀虫疗疮。救危之药,服之多发背疽。

《本草择要纲目》:石硫黄

(硫黄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通硫。色赋中黄。故名硫黄。含其猛毒为七十二石之将。故药品中号为将军。外家谓之阳侯。亦曰黄牙。又曰黄 砂。)

【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下部 疮。杀疥虫。古方未有服饵硫黄者。本经所用。只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火炼。治为常服丸散。观其治炼服食之法。殊无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论议。故服之其效虽紧。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黄辛热腥臭。

只可治疥杀虫。不可服也。

《玉湫药解》:味酸,性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驱寒燥湿,补火壮阳。

石硫黄温燥水土、驱逐湿寒,治虚劳咳嗽、呕吐泄利、衄血便红、冷气寒瘕、腰软膝痛、阳痿精滑、痈疽痔瘘、疥癣癞秃。敷女子阴痒,洗玉门宽冷,涂齄疣耵耳,消胬肉顽疮。

入萝菔内,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研细用。

硝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埋马粪中,一月成水,名硫黄液。

《医学衷中参西录》:硫黄原禀火之精气,其挟有杂质者有时有毒,若其色纯黄,即纯系硫质,分毫无毒,为补相火暖下焦之主药。痢证下焦凉者,其上焦恒有虚热,硫黄质重,其热力直达下焦而不至助上焦之虚热。且痢之寒者虽宜治以热药,而仍忌温补收涩之品。至硫黄,诸家本草谓其能使大便润、小便长,西人谓系轻泻之品,是其性热而能通,故以治寒痢最宜也。愚屡次品验此药,人之因寒作泻者,服之大抵止泻之时多。更有五更泻证,服他药不效,而放胆服硫黄即愈者。又间有本系因寒作泻,服硫黄而泻转剧者,惟与干姜、白术、五味等药同用,则确能治因寒作泻而无更泻之弊。古方书用硫黄皆系制用,然制之则热力减,必须多服,有时转因多服而生燥,实不如少服生者之为愈也。且择其纯系硫质者用之,原分毫无毒,亦无须多方制之也。至其用量,若以治寒痢,一次可服二三分,极量至五六分,而以治他证,则不在此例。曾治邻村张氏妇,年二十余,胃寒作吐,所吐之食分毫不能消化(凡食后半日吐出不消化者皆系胃寒),医治半年无效,虽投以极热之药亦分毫不觉热,脉甚细弱,且又沉迟。知其胃寒过甚,但用草木之品恐难疗治。俾用生硫黄细末一两,分作十二包,先服一包,过两句钟不觉热,再服一包。又为开汤剂干姜、炙甘草各一两,乌附子、广油桂、补骨脂、于术各五钱,厚朴二钱,日煎服一剂。其硫黄当日服至八包,犹不觉热,然自此即不吐食矣。后数日,似又反复,遂于汤剂中加代赭石细末五钱,硫黄仍每日服八包,其吐又止。连服数日,觉微热,俾将硫黄减半,汤剂亦减半,惟赭石改用三钱。又服二十余日,其吐永不反复。愚生平用硫黄治病,以此证所用之量为最大。至于西药中硫黄三种,其初次制者名升华硫黄,只外用于疮疡,不可内服。用升华硫黄再制之,为精制硫黄,用精制硫黄再制之为沉降硫黄,此二种硫黄可以内服。然欲其热力充足,服之可以补助元阳、温暖下焦,究不若择纯质生硫黄服之之为愈也。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东海郡属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扶南林邑,色如鹅子初出壳,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世方用之治脚弱及痼冷甚良。《仙经》颇用之。所化奇物,并是《黄白术》及合丹法。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

《中药大辞典》

为硫黄矿或含硫矿物冶炼而成。将泥块状的硫黄及矿石,在坑内用素烧罐加热熔化,取其上层之硫黄溶液,倒入模型内,冷却后,取出。

产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广东、台湾等地。

【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内莹净似物命者,贵也。

凡用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茎汁一镒,四件合之,搅令匀一,坩埚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尽为度;了,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蚛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日满,去诸药,取出,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匝方用。

《玉楸药解》黄元御

入萝卜内,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研细用。

硝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埋马粪中,一月成水,名硫黄液。

《中药大辞典》

生硫磺:去净杂质,砸成小块。

制硫黄:取拣净的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现黑绿色为度,取出,漂去豆腐,阴干。(每硫黄10斤,用豆腐20斤)

【现代药理研究】

1.  硫磺能刺激肠管,促进蠕动,软化粪便而发生缓下。

2.  硫磺经部分吸收从肺及皮肤排出,有祛痰发汗之效。

3.  硫磺外用与皮肤分泌液接触,形成硫化碱,具有软化表皮和杀死害虫作用。

4.  硫磺对脑干有影响。

5.  硫磺有一定的镇咳、祛痰及治疗小鼠甲醛性关节炎的作用。

(0)

相关推荐

  • 硫磺——自渡子

    <硫磺>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硫黄粉.硫黄花.石硫黄.石流黄.天生黄.黄硇砂.昆仑黄.黄牙.将军. 药科--硫族自然硫或含硫矿物加工制得 ...

  • 聊个以前的药物:硫黄!它是由硫黄矿或含硫...

    聊个以前的药物:硫黄!它是由硫黄矿或含硫矿物冶炼而成,以色黄.光亮.松脆.无杂质者为佳.由于硫黄的原矿物颜色有黄.淡黄.淡绿黄,灰黄.褐色和黑色等,在以前古人将石硫黄之赤色者,即石硫赤,称" ...

  • 有毒?不敢吃?中国人打死也不承认这味药材能救命!可张锡纯先生曾用它治好无数百姓.....

    之前有医友提议,让师兄多讲一些中药材. 可以讲讲常用的,也可以讲讲比较冷门的,涨涨知识. 师兄思索了半天,也没想到讲点什么. 结果前天,突然在咱们医友群里看到有人分享自己吃硫磺粉的经历. 这是个好东西 ...

  • 石硫磺:回阳救逆,命门火衰时必用之!

    石硫磺:回阳救逆,命门火衰时必用之!

  • 药王孙思邈退居后常用防病养生治病疗疾药物配方研究

    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 李沛金整理 药王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其自言:"开皇辛酉岁生"(与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同一年出生,杨坚就是541年辛酉年生),至唐高宗李治永淳元 ...

  • 硫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材硫黄正确食用方法吃法 副作用

    硫黄 Liu Huang 中药材通中药材tag 硫黄最早出处<本经>,硫黄为自然元素类硫黄族矿物自然硫,主要用含硫物质或含硫矿物经炼制升华的结晶体.在中医上认为具有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 ...

  • 硫黄,硫黄煎,硫黄散,硫黄不二散,硫黄饼,硫黄顶,硫黄大黑神丸,硫磺酒,硫黄兜,硫黄膏,硫黄敷痛膏,硫黄洗方,硫椒蛋油,硫黄粥,硫黄涂方,硫黄烙方,

    <中药大辞典>:硫黄 [出处]<本经> [拼音名]Liú Huánɡ [别名]石流黄(<范子计然>),石留黄.硫黄(<吴普本草>),昆仑黄(陶弘景),黄 ...

  • 芒硝(历代本草汇言)

    芒硝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芒硝多生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及潮湿的山洞中.将 ...

  • 紫草(历代本草汇言)

    (紫丹.茈萸.鸦衔草.地血.紫芙)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 ...

  • 丹皮(历代本草汇言)

    牡丹皮 牡丹皮(丹皮.牡丹.鹿韭.鼠姑)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以土 ...

  • 生地黄(历代本草汇言)

    生地 生地黄(生地.地髓.芑.苄)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原植物 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坡及路旁荒地.喜温暖气候,较耐寒,以阳光充足.土层 ...

  • 白鲜皮(历代本草汇言)

    白鲜皮(白藓皮.白藓.白羊鲜,白膻.地羊鲜.金雀儿椒)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及灌丛中.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临床用名 ...

  • 芦根 (历代本草汇言)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寒,以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河流.沼泽岸边浅水中最宜生长.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 津 ...

  • 山慈菇(历代本草汇言)

    山慈菇(金灯.鬼灯檠.无义草.朱姑.鹿蹄草.山慈菰) 山慈姑为兰科植物杜鹃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前者主产于黄河流域及西南.华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西南地区.味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

  • 熊胆(历代本草汇言)

    熊胆 熊胆为熊科动物棕熊和黑熊的干燥胆汁.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后者主产于华北及东北地区.味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功效清热解毒.止痉.明目.临床用名熊胆. ...

  • 漏芦(历代本草汇言)

    漏芦 漏芦(野兰)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后者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味苦,性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临床用名漏芦. 漏芦:烂根 ...